卓世孔
很多學生不喜歡上思想品德課,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上課內(nèi)容枯燥,教師簡單說教,更有甚者有的教師叫學生把知識點畫下來背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上課不積極,教師看到學生上課不積極,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長掛臉上。長此以往,學生成績不僅提高不了,而且教師不能夠做到教學相長,嚴重者學生甚至會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如何提高學生上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具體來說有以下三點:
一、巧妙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導入是上新課的開始,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庇迷诮虒W上也一樣。一個巧妙的導入能夠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的眼球。思想品德課的導入方式有很多種,如名言名句、寓言、故事和生活中的案例等。
例如,在講授“讓生命之花綻放”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在美國有一個伐木工人,他每天的工作是到森林去砍伐樹木。一天他和往常一樣,帶著電鋸和斧頭進入森林。他正在拿著電鋸將一棵粗大的松樹鋸倒時,樹干反彈回來重重地壓在了他的右腿,劇烈的疼痛使他覺得眼前一片漆黑。他努力保持著清醒,并試圖把腿抽回來,可樹太重了,抽不回來。于是,他拿起身邊的斧子,狠命地朝樹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斷了。他又拿起電鋸開始鋸樹,但他很快發(fā)現(xiàn)一個很糟糕的情況:倒下的松樹呈45度角,巨大的壓力隨時會把鋸條卡住,如果電鋸出了故障,這里又人跡罕至,時間一長,就沒有生還的希望了。這時他該怎么辦呢?同學們紛紛出主意:有的說拿著電鋸繼續(xù)鋸樹木,有的說選擇等待,也有的說拿電鋸來截肢。這時候教師引導,伐木工人為了保全生命,確實采取了自行截肢。伐木工人果斷截肢并成功自救,他珍愛生命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為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讓我們的生命之花綻放。學生對這樣的導入興趣很高,也就能自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習主體的分析,引入或創(chuàng)設與之相適應的情境。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情感容易深受影響,思維容易碰撞,從而自然投入到教學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教學具有學生參與熱情高、逼真和感染力強等特點。
例如,在講授“禮貌顯魅力”時,我并沒有對禮貌反映我們的自身素質(zhì),禮貌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礎直接講解,而是叫兩個同學來表演。一個同學扮演青年來問路,另一個同學扮演大爺。青年:“喂,老頭,到王家莊還有多遠?”老人:“還有五丈。”青年:“路怎么是論丈的而不是論里?”老人:“以前是講里的,自從你一來就不講‘里了?!苯處熢诒硌萃旰笠龑W生分析青年問不到路的原因,讓學生明白對長輩說話要運用禮貌語,對老人可以稱呼為“老大爺”而不是“老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感受到禮貌反映我們自身的素質(zhì),不禮貌會對人造成傷害,妨礙交往,從而完成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聯(lián)系實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理論上的東西本來就是枯燥的,只有把它和實際結(jié)合起來,學生才能對思想品德課感興趣,教師才能真正把思想品德課上得“活”起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把社會上關(guān)注的一些熱點同教材知識點結(jié)合起來分析講解。
例如,在講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知識點時,它實際上是習近平主席所講的“中國夢”。我把“中國夢”和學生的“個人夢”即個人理想結(jié)合起來,明確了“個人夢”要以“中國夢”為基礎,在投身“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實現(xiàn)“個人夢”。明白這兩者的關(guān)系后,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實現(xiàn)“中國夢”所需要的條件以及怎樣實現(xiàn)“個人夢”,學生討論后教師做總結(jié)。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把有關(guān)的知識點融于實際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提高學生上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切實轉(zhuǎn)變觀念,認真鉆研教材,搞好教學常規(guī)工作,做到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的環(huán)節(jié)如導入,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聯(lián)系實際上,都要精雕細琢,來不得半點馬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真正達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