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古詩詞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沉積,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要承擔起傳揚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責任,在中學階段能夠熱愛古詩詞、學好古詩詞,為弘揚古典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文簡單的介紹了幾點古詩詞教學的策略,旨在提高古詩詞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生平背景
很多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都只是走馬觀花,做做樣子,并沒有學習到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因此,改變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zhì)量成了古詩詞教學迫在眉睫的任務。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古詩詞的教學。
一、了解詩人的生平背景。
我們在剛接觸到一首詩詞時,是很難在第一遍的閱讀中就能體會到古詩所傳達出的意蘊和情感,要想品味出古詩的真諦,就必然要在讀之前和讀的過程中下大功夫。在讀之前,教師要以介紹詩人的生平背景為主要切入點。通過全方位的了解詩人,才能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品讀詩人的作品。例如學生在學習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時,根本無法體會出詩人所表達出的情感,一首催人淚下的悼亡詩在學生眼里不過是最普通的古詩而已,很多學生只知道把這首詩背下來,即使是了解了其中的含義,卻也道不出最真摯的情感。這樣的學習效果不僅是對詩人的一種諷刺,更表現(xiàn)了自己對讀詩的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tài)。因而教師在講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之前,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介紹蘇軾這個人。如在課前幾分鐘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你們了解蘇軾這個人嗎?”學生們必定會會回答:“詩人”。教師緊接著可以問道:“除了詩人之外呢,你們還想了解他的生平嗎?”“想”在得到了學生的允許之后教師就可以講道:“蘇軾是在20歲的時候考取的進士,同年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也同時考取了進士,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蘇”。但是蘇軾的仕途非??部?,盡管他得到了皇上的賞識,但是仍然被貶到了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而他的結發(fā)妻子王弗在27時就過世了,這首詩正式蘇軾在擔任密州知州時所創(chuàng)作的?!?/p>
二、大聲的朗讀詩詞。
古人讀詩素有搖頭晃腦一說,這并不是毫無道理的,搖頭晃腦更容易掌握掌握古詩的節(jié)奏感。現(xiàn)代的詩詞教學并不需要學生也去效仿古人去搖頭晃腦的讀詩,但是大聲的朗讀詩詞卻是高中古詩詞教學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在朗讀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領悟詩詞中簡單詞句的含義,學生在自行領悟而非他人告知的前提下,領悟的才會更加的深刻。另一方面可以讀出古詩詞的節(jié)奏感。詩人在寫詩時都遵循了嚴格的韻律,學生只有在大聲朗誦時才能發(fā)現(xiàn)和感知古詩所展現(xiàn)的節(jié)奏感,即學生不用搖頭晃腦也能讀出古詩詞的韻律。另外,通過大聲的朗誦更能體會出詩詞的內(nèi)在含義,很多詩詞可能在默讀時讀不出詩人所表達的感情。我們都知道,一些詩人在創(chuàng)作詩時,根本沒有紙筆,而是大聲的吟誦出來,待到以后才會抄寫在紙上,那么我們后人在閱讀時不能重現(xiàn)詩人作詩時的場景,那么是很難做到感詩人之所感的。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教師可以為學生配以朗誦的音樂,為學生提供朗誦的舞臺,伴著音樂朗誦,更能讀出詩詞的韻律感和美感。另外,教師要盡可能的讓學生上臺朗誦。比如可以經(jīng)常性的組織一些古詩詞朗誦比賽之類的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的參加。如有的學生在比賽時選擇了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學生在朗誦時應該注意詩詞的停頓。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同多通過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的朗誦,自然會營造出亡妻的傷感氛圍。讀起來也是令人回味無窮。
三、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習詩歌。
五千年的歷史沉淀為后人留下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在這些文學作品中又不乏會出現(xiàn)一些高質(zhì)量的詩詞。學生在閱讀中學到的詩詞,往往是最能觸動學生的那部分。在閱讀中學習詩詞是要講究一定的方法的。首先學生不要帶有太強的目的性,即閱讀文學作品的目的就在于學習詩詞,這種目的性往往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詩詞的良好機會。學生在閱讀時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畢竟并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能成為優(yōu)秀的詩人。所以學生要學習那些讓自己怦然心動的詩詞,只有這樣的詩詞才能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深處想要學習的欲望。其次要學會摘抄優(yōu)美的詩詞“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在遇到一篇好的詩詞時,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勤奮,要親自動手摘抄下來,因為即使學生在閱讀時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和感受,但是時間一長,那種強烈的感覺早已不復存在,或者是即使感覺還在,卻發(fā)現(xiàn)找不到那首詩了。這就要求學生必須邊讀邊記邊思考。在后續(xù)的學習中,要不斷的把這些摘抄的詩詞拿出來重新品味,很多時候,重讀能夠感受到以往感受不到的東西。 再次要學會選擇閱讀的文學作品。學生在選擇文學作品時要盡量選擇那些詩詞水平很強的作家,如曹雪芹,否則,學生會很難在文學作品中發(fā)現(xiàn)令其眼前一亮的詩詞。比如學生可以選擇閱讀《紅樓夢》。在《紅樓夢》中存在大量優(yōu)秀的詩詞,學生只要擁有足夠的耐心,就能在《紅樓夢》學到很多著名的詩詞,如《葬花詞》,這是每一個《紅樓夢》愛好者最為喜歡的一首詩詞,甚至于也是一些不讀《紅樓夢》的人情有獨鐘的詩詞。如此,閱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也豐富了學生的“詩詞庫”。
總之,只要教師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加以學生密切的配合,必定會提高古詩詞教學的質(zhì)量,從而為傳承我國古典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謝珊珊;高中語文古典詩歌鑒賞淺論[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年03期
[2]蘇艷;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D];蘇州大學;2011年
[3]曹文生;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文本解讀探究[D];渤海大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