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紅
學貴有疑,在學習過程中疑問能夠推動學生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激勵學生不斷努力和奮斗。疑問的解答過程能夠讓學生學到豐富的知識,形成強大的學習能力??梢?,疑難問題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擁有者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就會更加突出地鍛煉學生,促進學生快速地進步。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發(fā)問能力的培養(yǎng),逐漸鍛煉學生對知識的質疑能力,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激勵和鼓勵學生形成質疑問難的習慣和能力,并且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探索,這樣便會很好地體現(xiàn)新教學大綱的要求,使整個語文教學課堂都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善于提問的要比那些只注重問答的學生思維活躍和寬廣許多,善于質疑的學生思維也比較獨立,能夠擁有獨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積極實施素質教育,重視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
一、加大學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的原因
(一)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教與學的關系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教育中必不可缺的兩大因素,也是進行教與學的關鍵人物。為此二者之間的關系情況會直接影響著教學整體的質量和效率。教育改革之后,《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該起到主導作用,是整個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掌控作用,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為學生獨立學習和提高指明正確的方向。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能力和知識基礎都十分有效,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空間還不夠自由和寬廣,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一些較難字眼的理解還是無法做到十分準確,有時便難免出現(xiàn)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學習行為,從而被動的接受知識,又回到了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中來,而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在當今素質教育理念下,我們必須要發(fā)揚全體學生的主動精神以及自主意識,堅持學生文本的教學原則實施教學計劃。為此,我在授課前都是讓學生先自己預習,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或是給有疑問的知識做好標記,然后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讓學生一個個地發(fā)問,把自己的問題拿出來大家一起探討、交流,讓學生逐漸形成質疑的習慣和能力。同時,教師也要結合教學閥鋼的要求,在學生實際情況允許的情況下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問題,從而減少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盲目性,從而針對性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確保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擁有足夠的交流空間,促進師生關系的和睦相處。
(二)學生的質疑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語文作為一種語文學科,閱讀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而便讀邊思考又是良好閱讀的表現(xiàn),也是閱讀的一種好方法。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和激勵學生質疑,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維不斷地運轉起來,做到邊度邊思考的境地才能夠有所收獲。同時,學生在閱讀中的質疑能力好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揣摩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從而促使學生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
二、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讓那些無疑的孩子有疑起來。那么,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我們?nèi)绾螌W生的質疑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呢?
(一)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推動學生積極的發(fā)現(xiàn)問題
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意識地發(fā)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有意識地引導和激發(fā)學生,讓學生主動去尋找問題,產(chǎn)生質疑。例如,我在講述文章的時候,會讓學生在指定的段落或是句子上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從修辭、字詞作用或是含義上去思考和分析,積極地找到問題。同時,我還采取課前預習的教學方式,先讓學生預習,自己獨立去學習和思考,通過閱讀文章來感悟作者的情感,把自己難以弄懂的地方做好記號在課堂中與大家一起討論和研究。通過教師明確的學習要求,學生的學習和質疑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促使學生把讀和思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集中的注意力,活躍的思維。
(二)與學生和睦相處,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確保學生敢于質疑和發(fā)問
課堂教學中的問,大部分都是學生問教師的形式。想要讓學生大膽地提問,沒有顧慮地提問,師生之間就必須形成融洽良好的關系,打破學生內(nèi)心的戒備,讓學生放松心境,教師就必須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相處,積極主動地和他們進行交流,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推心置腹的學習、交流分為,讓學生擁有無拘無束的學習感受,從而大膽地提出問題。而且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肯定,鼓勵學生下一次發(fā)問,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并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探索和研究,尋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讓學生形成質疑為榮的觀點。
(三)多為學生示范,促使學生善于發(fā)問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十分強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jīng)常性的、不自主地為學生示范質疑的過程,給學生提供可以模仿的例子。例如,我們在講述課文的時候,分析中提出一些見解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為學生示范一些質疑的方式,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善于發(fā)問,會發(fā)問。
總之,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最佳時期,教師一定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