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琴靜
摘要:做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深知:閱讀是提升國民素質,提高語文修養(yǎng)的重要舉措,更是各種學習的基石。重新回到一年級,我的目標很明確:打造一個閱讀的環(huán)境,讓閱讀成為班級文化的靈魂,讓閱讀成為學生終生的朋友。
關鍵詞:閱讀 文化建設
一、給學生讀故事
讀故事給學生聽,這是引導閱讀的第一步。如果沒有聽過故事,學生很難進入自行閱讀的階段,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這既是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也是協助學生閱讀的技巧。
開學第一天,我把兒子最喜愛的繪本《三毛流浪記》來到學校,并告訴他們:“進入一年級可以聽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遍喿x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舒適、隨意的姿勢。投影儀上生動的畫面和我的用心朗讀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想象的世界,教室里安靜無比。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臉上的表情滿足、幸福。我把每周二下午的語文課定為我們班的故事課。
一開始,教師得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再慢慢地用比較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整個作品。在這方面,教師有著獨特的洞察能力,能夠清楚地掌握學生對故事長短、難易的理解能力,在學生還沒有能力完全自我閱讀之前,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協助學生了解故事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工作正是利用“最近發(fā)展區(qū)”,這個學生在理解掌握一項學習之前已經自我建立的概略認知領域,來引導學生學習。也就是說,教師為學生做了一件他們不會做的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教師正引導著學生做一件如果沒有他,學生就無法自行完成的事情。在這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慢慢地從一開始的完全不會到接手整個讀故事的工作。
事實上,一般人總認為只有年幼的孩子才需要大人們?yōu)樗麄冏x故事。實際上,這個觀念是不對的。從學習閱讀到建立閱讀習慣的整個過程,可以算一個長期計劃,我們實在太小看這個學習階段所需要的時間了。因此,讀故事對于所有在學習的學生來說,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必要。
二、引家長一起來
無法逃避的事實是,除去科目的學習,閱讀的時間實在少得可憐。然而,閱讀又一定要成為一種習慣,成為學生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因此,家長的協助與參與便成了班級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
首先必須做的便是——動員家長,引導家長重視閱讀,能支持班級閱讀的相關事項。
閱讀需要環(huán)境,一個隨手可及的書架,一些琳瑯滿目的書籍,一句“你讀過嗎?”的輕問都很可能開啟一扇熱愛閱讀的窗戶。因此,開學第二個月,我從家里搬來兒子的小書架,由學生自帶書本制作成了一個迷你的“流動書架”。每月初,學生各帶一至兩本書籍來校共享,月底退回,循環(huán)往復。然而,一年級的孩子,通常不善管理,因此書本的撕壞、丟失現象嚴重。閱讀的持續(xù)進行,亟待家長的支持。
其次,除了班級內的閱讀,閱讀的延續(xù)延伸至校外。要想獲得有效、持續(xù)的閱讀我們還需要家長真正響應班級的“每月一薦”活動,購買書籍并盡量抽時間陪學生一起閱讀。
進入一年級二學期,我們班開始推行“每月一薦”活動。教師利用故事課朗讀推薦書籍,家長通過教師的推薦網址由各組組長一起購買書籍,并根據學生的喜好選擇性地陪同學生閱讀。
值得一提的是,在購買書籍的過程中必須選出合作的家長分組購買。我班共分6個小組,每組兩名組長。專門負責每月購書,發(fā)書,收錢。班級閱讀風氣的形成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努力!
“……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決定一個孩子的學識,性格,甚至人生軌跡。有很多家長打電話都說買不到,也有家長買了扔給孩子后從來和孩子共讀過。一年級的學生啊,認字本來有限,很多好的情節(jié),故事單憑他自己的能力,真的無法抵達閱讀所謂‘樂趣的階段!就好像今天上午我給他們講了《神奇校車》-走入恐龍時代,下午書架前最搶手的便是它。所以,親愛的家長,如果你真的愛他,就給他買他愛的書吧;如果你真的愛他,就抽時間給他讀讀故事吧!……”
——《致家長的一封信》2010年2月
你可能會問:“那學生買了,到底讀了多少呢?”閱讀永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剛開始學習閱讀的學生而言,我們能幫助他的最好方式,就是依循著學生在閱讀中的進展,隨時去肯定他們完成的每一個步驟。能注意到書架上的書是一個步驟;決定手上的書正是他想看的書,又是一個步驟。一直到一年級結束,我都沒有硬性布置閱讀作業(yè)。但到第二學期末會有30多個學生主動寫“讀后感”——一兩句話或是一幅圖畫,或者一段簡短的文字。
三、讓學生樂在其中
閱讀的樂趣來自于探索故事中的人物、情節(jié)、想象空間以及令人贊嘆的遣詞造句,從中所獲得的對書本的心得體會——喜歡、厭煩、刺激、有趣等便是閱讀的樂趣所在。有的學生看完這本,便接著想看下本;有的學生看完這本,便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人談論自己的閱讀心得。但我馬上發(fā)現,他們不喜歡老是被問到:“說說最近讀了什么書啊?”或者被要求:“好好坐下來想一想,從這本書里你得到了什么?”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在喜歡閱讀的同時漸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讀者呢?
因此,二年級的故事課,除了“讀故事”以外,我們開始加入了“劃喜歡的句子,做批注”和“討論我的讀后感”環(huán)節(jié)。
一開始,是教師帶著學生一起來,然后布置學生回家每日自己讀。每周一次檢查,評比“優(yōu)、良、差”并貼上小紅花,集齊10朵紅花獎勵一本書籍;
每周完成一篇“讀后感”。優(yōu)秀作品獎勵紅花,加入獎勵書籍范疇,并在班級張貼,期末制成“優(yōu)秀作品集”。
關于作品的選定,我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4-5周讀完;每學期另外共讀兩本書籍。上學期共讀的是《長襪子皮皮》和《綠山墻的安妮》。本學期的《課外閱讀》共讀完畢,正在共讀的是《窗邊的小豆豆》。在此期間,教師還應注意鼓勵學生讀更多的課外書籍,開展“看書獎書”活動,學生每看完七本書,就可以領到一張金卡,便可獎勵給這位學生一本他喜愛的書。
當閱讀成為班級文化的一部分,閱讀便成了班級的一道風景;當閱讀陪著學生學習生活,閱讀便成了一種放松和休閑;當閱讀真的成為一種習慣,閱讀便會影響人的內心世界。為學生打造一個理想的閱讀環(huán)境,協助他們去發(fā)現文學中自由而充滿想象力的精神,正是我最誠摯的期望,也是我最需努力的方向。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