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杭燕
(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15)
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
杜杭燕
(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15)
目的:探討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狀況及影響因素,為改善白內障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心理彈性量表、癥狀自評量表、艾森克人格問卷、社會支持量表對110例白內障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1)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得分為(57.23±9.96)分,顯著低于國內常模(P<0.05);(2)不同病程、年齡段、文化程度的患者心理彈性得分不同;(3)病程、年齡段、文化程度、SCL-90、內外向、社會支持對心理彈性有57.0%的預測作用。結論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較差,文化程度、病程、年齡、SCL-90、人格特質、社會支持是其重要的影響因素,護士應重視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提高心理彈性,以促進其身心健康。
白內障;心理彈性;身心健康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silienc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ataract patients and supply a reference for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Method] The totally 110 cataract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ymptom checklist and social support scale. [Result] (1) The score of resilience of catarac patients was 57.23±9.96,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domestic norm (P<0.05); (2) The score of resilience of cataract patients were differed in different course of disease, age, and education; (3) The result of multiple regression shows that the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have predictive ability (57.0%). [Conclusion] The score of resilience of cataract patients was lower, level of education course of disease, age, SCL-90,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all important affecting factors for resilience. Nurse should paid more attention to psychosocial problem of the cataract patients,and improve their resilience to keep healthy.
Keywords:cataract; resilience; mental health
白內障是眼科常見病,也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認的第一大致盲疾病[1]。視功能受損將嚴重影響白內障患者的學習、生活、工作甚至心理狀況。研究認為[2],白內障患者因受視功能受損的困擾,普遍存在焦慮和抑郁情緒,其心理較為脆弱。心理彈性是目前心理學研究的熱點領域,指個體面對生活逆境、悲劇、創(chuàng)傷或重大壓力時的一種良好適應能力或抗逆能力[3]。目前國內對白內障患者的心理彈性狀況報道甚少,本研究擬探討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以期對患者的臨床心理護理提供參考。
1.1 對象
選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就診于我院的110例白內障患者。男46例,女64例; 51~89歲,平均(68.2±12.7)歲;初中及以下33例,高中及以上77例;單側視力損害患者72例,雙側視力損害患者38例;病程均為1年以上,平均(6.5±4.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內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全身系統(tǒng)性疾?。换加衅渌鄄≌?。
1.2 研究方法
1.2.1心理彈性量表 中文版由于曉楠翻譯修訂[4]:包括堅韌和控制、力量、樂觀共3個因子2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0“從來不”到4“一直如此”進行計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好。該量表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和驗證,中文版信度系數(shù)為0.89,比較適合臨床患者心理彈性監(jiān)測[4]。
1.2.2 艾森克人格問卷(EPQ)[5]包括內外向(E量表)、神經(jīng)質(N量表)、精神質(P量表)和掩飾性(L量表) 4個分量表,可用來測量被調查者的個性特征。
1.2.3 癥狀自評量表(SCL-90)[6]量表共10個因子90個條目,從“1-無癥狀”到“5-嚴重”進行5級計分。信度、效度較好[6]。
1.2.4 社會支持量表 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根據(jù)條目計分方法分別計算每個維度的得分。該量表信效度較好[7]。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2.1 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狀況
本組研究資料中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總分為(57.23±9.96)分,低于國內常模(65.40±13.90)分[8],(t=3.218,P<0.05)。
2.2 不同基線資料患者心理彈性得分比較
不同病程、文化程度及年齡段患者的心理彈性得分不同,其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學因素心理彈性得分的比較
注:*為t值;#為F值
2.3 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高低分組患者的社會支持、SCL-90、人格特質比較
將患者按心理彈性總分排序,參照文獻[8]采用極端分組法,根據(jù)27%分界原則選取高分組和低分組患者各30人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心理彈性高分組患者在社會支持、內外向方面得分高于低分組,在神經(jīng)質、SCL-90方面得分低于低分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心理彈性高低分組患者社會支持、SCL-90、人格特質比較
2.4 心理彈性與患者一般情況和人格特質、SCL-90、社會支持的分層回歸
以心理彈性為因變量,對患者一般情況、人格特質、SCL-90、社會支持進行分層回歸分析。第一步,將與心理彈性有關的患者一般情況納入方程,以控制患者的基線水平;第二步,采用逐步法將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和SCL-90納入方程,進行分層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患者的一般情況對心理彈性的預測作用不明顯(R2=0.13,F(xiàn)=17.68),當人格特質、社會支持、SCL-90進入方程后,對患者的心理彈性具有較明顯的預測作用(R2=0.57,△R2=0.45,F(xiàn)=118.65)。見表3。
表3 以心理彈性為因變量的分層回歸分析結果
心理彈性是近年來國內外心理學界研究的全新概念和熱點領域,它結合應激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全新視野看待個人的應激反應[8]。本研究中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總分為(57.23±9.96)分,低于國內常模(65.4±13.9)分,說明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較差,提示白內障患者對逆境的應對和適應能力較低,需引起臨床醫(y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表1顯示,白內障患者心理彈性在性別上無差異,不同病程、文化程度、年齡段患者的心理彈性得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病程越長、文化程度越低,年齡越大者心理彈性得分越低。可能的原因是病程越長者患者對疾病預期越差,擔心致盲等;另外,患者文化知識水平越低,對疾病的認知能力越差;年齡較大的患者往往擔心因年齡因素無法手術或手術后生活不能自理,顧慮無人照顧等。
表2顯示,白內障患者的一般情況對心理彈性的預測作用不明顯。為較好地控制患者的基線水平,使本次調查關注的研究因素更具可比性,本研究以心理彈性為因變量進行了分層回歸分析,結果表明,人格特質、SCL-90、社會支持對心理彈性具有較明顯的預測作用,可解釋變異的44%,說明社會支持、外向性、神經(jīng)質和SCL-90是影響心理彈性的重要因素,心理彈性水平較高者一般往往具有外向性人格,社會支持程度高。
總之,白內障是公認的心身疾病之一,現(xiàn)實中常常多關注疾病本身,忽略了患者心理、社會功能障礙,不符合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而心理彈性研究的終極目的是發(fā)展優(yōu)勢潛能,預防行為障礙,解決現(xiàn)實問題[9]。為此,醫(yī)護人員應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預措施,構建培養(yǎng)白內障患者的心理彈性,使白內障患者能積極應對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獲得幸福體驗。
[1]周洪偉,周 芳. 山東省茌平縣老年人白內障患病率及危險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634- 636.
[2]陳云輝, 周和政, 鮑雨萌. 白內障患者術后復視的護理進展[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6):120- 122.
[3]Campbell-Sills L, Cohan S L,Stein M B.Relationship of resilience to personality, coping,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young adults [J]. Behav Res Ther, 2006,44(4):585-599.
[4]于曉楠,張建新. 自我韌性量表與Connor-Davidson量表的應用比較[J]. 心理科學,2007, 30(5):1169- 1171.
[5]錢銘怡,武國城,朱榮春,等. 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的修訂[J].心理學報,2000,32:317- 323.
[6]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35.
[7]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88-92.
[8]陳露露,彭 李.婦科癌癥患者心理彈性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2,34(2):137- 140.
[9]張麗娣,李樂之. 心理彈性的研究現(xiàn)狀及啟示[J].護理學報, 2012,19(7A):17- 19.
Studyonpsychologicalresilienceconditionanditsinfluencefactorsofcataractpatients
DUHangya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Hangzhou 310015, China)
R473.77
B
1672-0024(2014)04-0055-04
杜杭燕(1984-), 女, 浙江蕭山人,本科, 護師。 研究方向:眼科疾病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