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萍
(三門縣人民醫(yī)院,浙江 三門 317100)
預見性護理措施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
陳美萍
(三門縣人民醫(yī)院,浙江 三門 317100)
探討預見性護理措施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過程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對照組202例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觀察組287例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轉運過程中意外事件發(fā)生率(2.44%)、臨床糾紛發(fā)生率(1.39%)顯著下降,平均轉運時間(29.41±11.06)減少,轉運較之對照組目的科室滿意度(92.68%)顯著提高(P<0.05);預見性護理措施可有效減少轉運意外事件和臨床糾紛的發(fā)生,節(jié)約轉運時間,增加目的科室的滿意度。
預見性護理措施;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
Abstract: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edictive nursing measures in intra- 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202 cases, were received traditional methods of care in hospital transfer process and observation group, 287 cases, were received a series of nursing care measures in hospital transfer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ccidents rate (2.44%) and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disputes (1.39%)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average transit time (29.41 ± 11.06) was shorter and transit purposes department satisfaction (92.6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The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ransportation accid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disputes, save transit time and increase the purpose of the department's satisfaction .
Key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measures;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tra- hospital transport
急診科是危重患者的首診科室,患者經過搶救、復蘇等急救后,需要轉運至輔助檢查科室、手術室或者??撇》窟M行相應處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相關研究顯示[1-2],高達71%的轉運患者可發(fā)生并發(fā)癥,危重患者轉運過程中的死亡率比非轉運條件下增加9.6%。因此,轉運前充分做好風險評估,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是提高危重患者院內轉運成功率的關鍵。我院自2011年1月將預見性護理措施應用于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取得滿意效果。
1.1 病例標準
根據急診患者病情, 按輕、中、重、危重分 4 級,將其中如得不到緊急救治會危及生命患者視為為危重患者,入選病種包括:(1)單個或多個器官功能衰竭或嚴重胸腹外傷導致器官功能障礙;(2)顱腦外傷或突發(fā)性腦血管意外(大面積腦梗塞或腦出血);(3)急性心肌梗死或嚴重心律失常;(4)嚴重感染或外傷伴休克;(5)重癥急腹癥;(6)多發(fā)性外傷、骨折或擠壓傷;大面積燒傷等。
排除標準:(1)入院不足1小時死亡病例;(2)嚴重精神病患者;(3)由于多種原因未轉科檢查或治療患者。
1.2 臨床分組
我院急診科,2011年1-12月院內轉運患者287例作為觀察組;2010年1-12月院內轉運患者202例作為對照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2.1 傳統(tǒng)護理方法
對照組院內轉運過程中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進行,1名急診科護士,平車推送,轉運過程中監(jiān)測患者血壓、呼吸、脈搏,吸氧管、尿管、胃管等護理,靜脈通路護理等。
2.2 預見性護理措施
觀察組院內轉運過程中采取一系列預見性護理措施:
2.2.1 針對醫(yī)療糾紛事件 每月組織急診科醫(yī)護人員認真學習《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針對以往出現(xiàn)的醫(yī)療糾紛事件認真總結和改正;針對重癥患者的復雜性、特殊性、多變性, 制定符合本院的《危重患者轉運檢查管理規(guī)定》、《重癥患者轉科護理交接管理規(guī)定》等防范措施, 規(guī)范轉運流程;加強護理急救技能培訓;認真做好轉運前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告知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認真履行轉運前的簽字手續(xù)。
2.2.2 針對突發(fā)意外事件 轉運前醫(yī)護共同評估:評估患者轉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于嚴重腦外傷、急性心肌梗死等不可轉運的危重患者實施現(xiàn)場救治;評估患者轉運過程中可能的病情變化、存在的安全隱患、危及生命的風險因素等,做好監(jiān)護醫(yī)療設備、急救藥品、必備物品等準備;評估醫(yī)護能力,選擇經驗豐富的醫(yī)生和護士負責轉運;加強轉運護理工作,如:對于躁動不安的患者采用約束帶交叉固定,避免轉運過程中翻落;對于腦卒中、腦外傷等意識障礙合并嘔吐的患者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阻塞氣道;對于交通外傷伴有脊椎損傷患者避免過度活動,合理搬運傷員,避免拖、拉、推、扭軀體;對于腹部外傷患者防止轉運過程中腹部器官溢出;轉運中密切觀察各種管道是否通暢, 各連接處是否緊密,避免活動過程中脫落;詳細做好患者生命體征監(jiān)測記錄:包括血壓、體溫、心率、意識、血氧飽和度、瞳孔等指標,隨時做好就地搶救準備。
2.2.3 針對目的科室交接 總結以往不足;轉運前做好目的科室通知:交待需要的特殊準備( 如呼吸機、監(jiān)護儀、吸痰機、微量注射泵等) , 確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準備;詳細交接,包括患者的基本病情、急診處置、急診用藥、基本檢查等病情交接;患者給氧、監(jiān)護、管道、生命體征、出入量的詳細交接;確認無誤后雙方科室交接人員簽名確認。
2.3 臨床效果評價
觀察指標:(1)轉運意外事件(輸液管路的脫落或者堵塞;各種引流管的脫落或堵塞;痰液或者嘔吐物堵塞氣道;靜脈留置針滑落或阻塞;轉運過程中翻落床下;(2)轉運時間;(3)臨床糾紛;(4)目的科室滿意度。
2.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2組意外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轉運過程中意外事件發(fā)生率(2.44%),明顯少于對照組轉運過程中意外事件發(fā)生率(10.89%),P<0.01。見表2。
表2 2組意外發(fā)生率比較[例(%)]
3.2 2組目的科室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轉運過程中,轉運失誤(如未提前通知、轉運處理不當、送錯科室、交接不清及其它)明顯減少,轉運目的科室滿意度(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科室滿意度(77.73%),P<0.01。見表3。
表3 2組目的科室滿意度比較[例(%)]
3.3 2組院內轉運時間以及臨床糾紛比較
觀察組臨床糾紛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的平均轉運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院內轉運時間以及臨床糾紛比較
轉運危重患者不是一個簡單的運送過程,而是一個監(jiān)護、治療、護理的系統(tǒng)化、全面化的程序[3],是實現(xiàn)醫(yī)療安全的重要保障[4-5]。預見性護理也稱超前護理, 是以提高護理質量為目的的護理服務,在實施護理前以及實施護理的過程中,對各種風險充分評估,確定護理重點,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最大限度減少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 提高護理質量,從而實現(xiàn)由被動護理向主動護理的轉變[6]。2011年1月開始,我院針對院內危重患者轉運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隱患進行預見性護理措施,針對以往發(fā)生的轉運意外事件,轉運前認真檢查輸液管路、引流管路、氣道管路以及輸液針通暢和固定情況,避免運輸過程中的堵塞和脫落,加固轉運床的床欄和護帶防止患者躁動翻落,意外事件發(fā)生率由往年的10.89%下降至2.44%;轉運前,督促醫(yī)護人員做好轉運前患者的病情評估,提前通知轉運目的科室做好接收患者的各項準備(包括床位、呼吸機、監(jiān)護儀等),到達目的科室后實行程序化交接,充分避免了盲目轉運、盲目交接、交接不清等情況的發(fā)生,目的科室滿意度由往年的77.73%上升至92.68%;同時,轉運前認真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代轉運過程中的風險,認真履行轉運前家屬同意簽字,臨床糾紛發(fā)生率由7.43%下降至1.39%。
總之,我們的實踐表明,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可明顯減少轉運意外事件和臨床糾紛的發(fā)生,節(jié)約轉運時間,增加目的科室的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完善和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林涵真,危麗華,董 馨. 急診危重患者的院內轉運體會[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7):4027-4028.
[2]Day M W . Tran 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 the northwest med-star experience [J]. Crit Care N urs Clin North A m, 2005, 17( 2) : 183-187.
[3]伍慧紅,卓燕容 . 急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隱患分析及防范對策[J]. 廣州醫(yī)藥,2010,41(6):65-66.
[4]吳耀建, 趙國平, 張梅清, 等. 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對策的探討[ J].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07, 35( 5) : 726-728.
[5]張 靜, 周海萍, 黃麗麗. 急診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護理探討[ J]. 全科護理, 2011, 02: 618-620.
[6]裔紅花. 預見性護理程序在搶救有機磷中毒過程中的應用[ J ]. 當代護士(學術版) , 2009, 3: 74-76.
Applicationofpredictivenursinginintra-hospitaltransportforcriticalillpatients
CHENMeiP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anmen,Zhejiang 317100,China )
R47
B
1672-0024(2014)04-0026-03
陳美萍(1974-),女,浙江臺州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