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認秀 李凱偉
1.云南省江川縣大街街道衛(wèi)生院,云南 江川 652600;2.云南省江川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云南 江川 6526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病、多發(fā)病,通常診斷不難,但治療上往往出現(xiàn)盲目抗病毒或抗感染治療,甚至聯(lián)合抗炎抗病毒治療,其結果療效不佳,還會導致抗生素過度使用,甚至濫用,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給患者帶來多種危害,也加重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仡櫸铱圃谠\治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時,通過檢測血清 PCT、CRP及血常規(guī)中WBC、N%,在鑒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診斷方面有很大優(yōu)勢,值得推廣,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資料 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江川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門診及部分住院診治的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診斷符合《內(nèi)科學》(第7版)[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另外選取正常人群40例作對照組。將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于初診時抽靜脈血測定PCT、CRP、WBC、N%,監(jiān)測體溫,以PCT>0.1ng/ml,CPR>10mg/L,WBC>10.0×109/L,N% >70%為界,將其分為兩組,大于上述數(shù)值的設為陽性組,反之設為陰性組。陽性組38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 (42.5±28.2)歲;陰性組42人,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41.2±26.8)歲;健康對照組40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 (41.3±27.1)歲;三組間年齡,性別等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陽性組給予抗感染、對癥治療,陰性組給予抗病毒、對癥等治療,5天后再次抽靜脈血測定PCT、CRP、WBC、N%,同時回訪體溫,進行三組間對比分析。血清PCT測定采用法國Mini IDAS(梅尼埃)公司生產(chǎn)的分析儀,BioMerieux公司提供的試劑盒;CRP測定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生產(chǎn)的7600-020型生化分析儀,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 (±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治療前后PCT、CRP、WBC、N%變化 陽性組給予抗炎治療,取得明顯療效,PCT,CRP,WBC,N%治療前后數(shù)值有顯著差異性,P<0.05;與陰性組,對照組相比,也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陽性組、陰性組、對照組PCT、CRP、WBC、N%治療前后比較 (±s)
表1 陽性組、陰性組、對照組PCT、CRP、WBC、N%治療前后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陰性組、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CRP(mg/L) PCT(ng/ml) WBC(×109)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陽性組 38 38.15±8.66 8.15±2.05*△ 0.82±0.06 0.25±0.11*△ 11.8±1.2 8.2±2.0*△ 81.7±11.2 60.1±10*△陰性組 42 6.32±1.82 6.18±1.73 0.06±0.03 0.05±0.02 8.2±1.1 7.9±1.3 62.3±9.4 59.8±3.3對照組 40 4.12±1.73 4.09±1.81 0.07±0.02 0.06±0.02 6.2±2.4 6.37±2.1 63.4±8.1 62.6±7.2
2.2 陽性組、陰性組治療后退熱情況 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54例發(fā)熱,其中陽性組31例 (81.5%),陰性組23例 (54.8%)。陽性組經(jīng)抗感染治療及陰性組抗病毒治療5天后,陽性組31例發(fā)熱患者中27例退熱,4例低熱;陰性組23例發(fā)熱患者中18例退熱,5例低熱。兩組治療后在退熱方面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如下表2。
表2 陽性組、陰性組患者治療后5天內(nèi)退熱情況比較 (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內(nèi)科常見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臨床上主要采用分泌物培養(yǎng)、白細胞計數(shù)、病毒抗體檢測等實驗室檢測手段進行病原體的分析。病毒性感染時白細胞計數(shù)正?;蚱?,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細菌性感染時,白細胞總數(shù)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多。但這些方法往往存在時間長、敏感度和特異性不高和易受干擾等缺點[2],而且血常規(guī)常受年齡、藥物、溫度、日間變化等因素影響,并且升高較慢,治療有效后降低也緩慢,給分析患者真實病情結果帶來影響。目前,要做到明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體確實十分困難,而且國內(nèi)尚無完善、實用和快速的病原學診斷技術,以實現(xiàn)對細菌或病毒的快速分離和鑒定,病原菌僅僅依靠臨床表現(xiàn)和外周血白細胞總數(shù)和分類而推測。近年來,許多臨床研究證實,這種方法既不敏感,也不真實[3-5]。
PCT是由很多器官的不同類型細胞在受到促炎癥反應刺激后分泌,特別是受到細菌引起的刺激后升高[6]。在實驗室診斷中,PCT是能特異性區(qū)分細菌感染和其它原因?qū)е碌难装Y反應的非常敏感的特異性重要標志物[6],而在病毒感染、腫瘤手術創(chuàng)傷時則保持低水平。PCT與炎癥程度呈正相關,隨著炎癥控制和病情緩解而降至正常水平[7],這就決定了PCT濃度的特異性,因而PCT成為細菌感染診斷的新指標[8],用于臨床炎癥的鑒別診斷,并指導治療。當PCT濃度>0.1ng/ml時,說明存在細菌感染,需要采用抗生素治療[6]。
CRP是一種由肝臟合成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細菌感染2~12h血中濃度開始升高,48h達峰值,持續(xù)時間約為1周左右,其升高幅度與感染嚴重程度呈正相關[9],并隨炎癥消除而降低,病情明顯好轉(zhuǎn)則降低至正常,CRP不受性別、年齡、貧血、體溫、糖皮質(zhì)激素、高球蛋白血癥等因素的影響,是理想的炎癥變化監(jiān)測指標。也被認為是鑒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一個首選指標。細菌感染時多>10mg/L,病毒感染時<10mg/L,對兩類感染有輔助鑒別作用[10]。
本組資料對80例患者的外周血PCT、CRP、WBC總數(shù)和N%結果進行分析,統(tǒng)計結果提示,外周血PCT、CRP、WBC總數(shù)、N%的分布情況一致。PCT、CRP升高能夠反應細菌感染的情況。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由于WBC和N%等指標基礎值個體差異大、正常范圍寬、易受其他因素影響等原因,醫(yī)生進行結果判定是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與之相比,PCT、CRP穩(wěn)定性好、標準判斷值明確,對二者有很好的補充作用。聯(lián)合4項參數(shù)檢測結果,對診斷細菌感染有很大的幫助。
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提示,病毒感染占上呼吸道感染的70~80%,僅有少數(shù)為細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礎上繼發(fā)細菌感染,但是目前國內(nèi)應用抗菌藥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本組資料表明,外周血 PCT、CRP、WBC、N%升高,可視為細菌感染,反之則多為病毒感染或其它病原體感染。所以,對于PCT、CRP、WBC、N%在正常值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就有使用抗菌藥物的指征,反之,抗菌藥物治療意義不大,反而會造成藥物不良反應的增加和醫(yī)療資源的浪費。另外,對WBC不高而CRP顯著增高的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因?qū)膊〉姆磻芰Σ?,感染后WBC、N%不會相應增高,而PCT、CRP卻超出正常范圍,這時PCT、CRP的檢測就極具臨床價值,可及早應用抗菌藥物,避免感染擴散。對應用抗菌藥物的患者還可通過PCT、CRP定量檢測,及時停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
綜上所述,聯(lián)合檢測血清CRP、PCT、WBC、N%,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診斷及治療中,具有操作簡便、快速、靈敏,患者容易接受的優(yōu)點,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應該作為常規(guī)項目在臨床推廣應用,尤其是基層醫(yī)院。
[1]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 [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14.
[2]胡芙蓉,苗正有.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在婦科盆腔炎中的應用[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2001,16(3):155.
[3]Bachur RG,Predictive model for seri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among infants younger than 3 months of age[J].Prediatrics,2001,105(2):311-316.
[4]Carrol ED,N P,Riorda FA,et al.Procitionin as adiagnositc Marker of mengococcai disease in children presenting with fever and a rash [J].Arch Dis Child,2002,85(4):282-285.
[5]Galletto-Lacou R.Zamora SA,Gervx A,Gervaix A,Bedside procalciti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test in children with fever without localizing signs of infaction seen a referral center[J].Pediatrics,2002,112(5):1054-1060.
[6]DANDONA P.et al.Procaicitionin increase after endotoxin injection in normai subjects[J].JOURNAI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1994,79(6):1605-1608.
[7]鄧擁軍,格蘭.降鈣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診斷及療效觀察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19):2430-2431.
[8]CHRIST-CRIN M.et al,Effect of prorcalcitionin-guided treatment on antibiotic use and outcome in lower respriratory tract infaction:cister-randomised singieblinded intervention tral[J].LANCET,2004,363(9409):600-607.
[9]賈淑榮,劉衛(wèi)東.C反應蛋白測定對急性冠脈綜合癥的診斷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1(5):904.
[10]夏國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