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華,余彩霞,劉 麗
(商城縣人民醫(yī)院內三科,河南 商城 46535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導致足部潰瘍和截肢,是高位截肢和再截肢的主要原因。雖然PAD不是糖尿病的特異性并發(fā)癥,但較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其發(fā)病率高20倍,而知曉率只有16.6%~33.9%,且發(fā)病年齡更早、病情更嚴重、病變更廣泛及預后更差。筆者采用銀杏葉提取物聯(lián)合前列腺素E1治療PAD患者50例,觀察聯(lián)合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0例患者均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商城縣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F(xiàn)ontaine’s分期為Ⅰ ~Ⅲ期?;颊唠S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1.1±7.2)歲,平均病程(11.3±3.2)a;治療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62.3±6.9)歲,平均病程(11.5±2.7)a。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患者有明確的糖尿病病史;在診斷糖尿病時或之后出現(xiàn)的下肢血管病變;臨床癥狀和體征與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表現(xiàn)相符;無論有無下肢不適的癥狀,靜息時踝耾指數(shù)(ABI)≤0.90。排除了Fontaine’s分期Ⅳ期和其他病因引起的下肢血管病變。Fontaine’s分期標準:Ⅰ期:無癥狀;Ⅱa期:輕度間歇性跛行;Ⅱb期:中到重度間歇性跛行;Ⅲ期:缺血性靜息痛;Ⅳ期:潰瘍或壞疽[1]。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在控制飲食的基礎上,嚴格控制血糖和各種危險因素的干預,給予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等治療,達到糖尿病的控制目標。對照組給予前列腺素E1注射液(商品名:凱時,北京泰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3)10 ug溶于生理鹽水100 mL中靜脈注射,1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聯(lián)合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商品名:舒血寧,河北神威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3020796)20 mL溶于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注射,1次/d。兩組患者療程均為4周。
1.4 觀察指標
1.4.1 血液流變學測定 采用北京中勤世帝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LG-R-80型分析儀及其專用試劑。標本為清晨空腹使用肝素鋰血液流變專用真空抗凝管抽取靜脈血5 mL。
1.4.2 踝耾指數(shù)測定 采用ES 1000 SPM多普勒血流探測儀測定踝耾指數(shù)(ABI)[2]。雙側脛后動脈或足背動脈ABI有一項≤0.9為異常。
1.5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麻木、疼痛及感覺異常改善2級以上;行走距離增加100%;ABI增加10%以上。有效:自覺臨床癥狀改善,麻木、疼痛及感覺異常改善1級;行走距離增加50% ~99%;ABI增加不到10%。無效:自覺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惡化;行走距離增加<50%;ABI測定無變化[1]??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SP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n=50,n(%)]
2.2 兩組治療后ABI和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ABI水平均有明顯提高,且治療組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及紅細胞壓積均有明顯降低,且治療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后ABI和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n=50,)
表1 2組治療前后ABI和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n=50,)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ABI 全血黏度高切(mpa/s)全血黏度低切(mpa/s)血漿黏度(mpa/s)紅細胞聚組別 集指數(shù)紅細胞壓積(%)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0.71±0.13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0.87±0.201)5.75±0.59 5.26±0.431)14.93±0.91 12.87±0.931)1.95±0.31 1.82±0.321)2.62±0.41 1.68±0.391)47.6±1.0 44.3±0.91)治療組 0.72±0.11 0.95±0.121)2)5.76±0.58 5.07±0.401)2)14.89±0.88 12.38±0.821)2)1.94±0.31 1.63±0.321)2)2.59±0.43 1.35±0.371)2)47.3±0.7 42.3±0.81)2)
PAD是糖尿病患者常見并發(fā)癥和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xiàn)肢體發(fā)涼、怕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及腫脹感,應及早篩查PAD?;颊甙l(fā)生PAD后常引起缺血肢體膚色蒼白、暗紅,皮溫低,肌肉萎縮等營養(yǎng)障礙性改變,患肢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甚至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在病程超過20 a或年齡7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50%合并PAD[3],且合并 PAD的糖尿病患者有更嚴重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導致血液高凝狀態(tài),最終并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紅細胞是影響全血黏度的主要因素,紅細胞的變形能力與紅細胞比積升高相關,表現(xiàn)為高切變率下全血黏度升高,而紅細胞的聚集性增高與紅細胞表面負電荷減少相關,表現(xiàn)為低切變率下全血黏度升高[4]。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及糖基化血紅蛋白增高,紅細胞攜氧能力下降,紅細胞膜僵硬,血小板聚集性增強,造成血黏度增加,導致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生[5]。銀杏葉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rs,EGB)對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有一定保護作用,且能清除自由基,降低過高的脂代謝紊亂和糖基化終產物,明顯改善糖尿病動物的血管功能,有效減弱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6]。另外,EGB具有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抑制細胞凋亡等藥理作用[7]。本研究顯示: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lián)合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療PAD患者,顯著改善PAD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及紅細胞壓積。
踝肱指數(shù)(ankle brachial index,ABI)是診斷糖尿病PAD的最佳無創(chuàng)指標,ABI異常與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發(fā)生率密切相關,是糖尿病患者進行PAD初篩的有效指標[8]。ABI診斷PAD的敏感性大于95%,特異性接近100%,與血管造影的符合率達95%[9]。而且不同檢查者進行檢查的變異度很低,僅約7%[10]。因此,ABI能有效地反映下肢動脈血管的狀態(tài),是一種操作簡單、可靠、重復性好及價格低廉,更易為患者接受的無創(chuàng)性診斷和評估PAD的篩查手段,同時也是反映心腦血管病的良好指標[11]。研究中筆者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測儀測定糖尿病患者的ABI,以ABI作為PAD的評估,并應用銀杏葉提取物聯(lián)合前列腺素E1治療PAD,延緩和改善了下肢血管病變,兩組ABI水平顯著提高,而且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嚴格控制高血糖等各種危險因素的基礎上,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lián)合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療DPN患者,可明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無不良反應,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1:37-46.
[2] Sacks D,Bakal CW,Beatty PT,et al.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use of the ankle brachial index in the eve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a consensus statement developed by the standards division of the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J].Vasc Interv Radio,2002,13(14):353.
[3] 王愛紅,許樟榮,王玉珍,等.足背動脈搏動消失的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大血管病危險性——4 675病例分析[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26(12):1 137-1 139.
[4] 陳文杰.血液流變學[M].天津:天津技術出版社,1987.
[5] 尹更生,李菊香,邱霞,等.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和血液流變學聯(lián)合檢測的意義[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10,31(2):182-185.
[6] 葉春玲,莊 嵐,盧超霞,等.銀杏葉提取物對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病變的保護作用[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6,22(Z1):69-71.
[7] 李海龍,李 紅.銀杏葉提取物的神經(jīng)保護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導報,2007,13(7):111-112.
[8] 王熙然,裴 育,李全民,等.應用多普勒血流探測儀評估踝肱指數(shù)與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大血管病變的相關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4):659-662.
[9] Dormancy JA,Rutherford RB.Man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Vasc Surg,2000,31(suppl 1):1.
[10] Matzke S,F(xiàn)ranckena M,Alback A,et al.Ankle brachial index measurements in critics leg iachaemial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on reproducibility[J].Sand J Surg,2003,92(2):144-147.
[11] Norgren L,Hiatt W,Dormandy J,et al.Inter-society consensus for the man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Eur J Vase Endovasc Surg,2007,33:S1-S75.
[12] Hiatt WR.Medical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claudication[J].N Engl J Med,2001,344:1 608-1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