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壯弘
佛學(xué)跟太極拳一樣,都很深刻。太極拳是拳里面最深刻的,和佛學(xué)一起參研,兩者就會珠聯(lián)璧合,如果最后改為水性太和拳,就成為佛門的東西了。這個東西本來就很好,是客觀存在的。這個東西好也不是我說的,大自然本來就有的。中正安舒,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為什么那么多拳我都放棄了,要來研究太極拳?為什么那么多哲學(xué)的思想,最后要歸結(jié)到佛學(xué)上?
因為好啊!因為是真理。我們跟著真理走,那還有什么好說的?
對于佛學(xué)里面講的有些典型事例或者公案,比如佛祖割肉喂鷹、投身飼虎等等,不要去追究到底有沒有這樣的真事,只要知道它的真意是要告訴做人要大慈大悲就可以了。
佛經(jīng)里講到的變什么變什么都是假說,這是為了方便說法,要你懂得開悟。那時候具體有沒有這回事情和你有什么關(guān)系,對你又有什么意義呢?許多人學(xué)到的都是外表的東西,真正內(nèi)容上的東西沒有學(xué)到。
世界上存在的東西不會消滅,始終是在轉(zhuǎn)化的,所謂的六道輪回,只是從不同的層次要叫你起善念。含義就是這樣,你明白道理就行了。不要落在絕對有上,也不能墜入斷滅空,它是有意思的,有含義的,就像太極拳的架子,一定是要有意在里面,不然光有個架子是沒有用的。
我可以把你的架子學(xué)來之后改造,你在我的架子里一定找不到你的架子的痕跡的。古語說:“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蔽艺f:“紫出于青藍(lán)而勝于青藍(lán)?!蹦阏f這個不對,怎么不對了?我和你說的是一個意思嘛,意思對了用什么語言說都可以。拾人牙慧、鸚鵡學(xué)舌有什么意思呢。
看了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不要死鉆牛角尖,以為他讀書真就不求甚解了,不能忽略了后半句,“每有所得便欣然忘食”,得到了知識開心得連吃飯都忘記了,可以看出他是很認(rèn)真的,不是不用心也不是死用心。
有的人知曉佛的真意是由坐禪得到的,我們是由打太極拳得到的。因此,我們的太極拳,也可以說不是太極拳,是太和拳,是佛門的拳。
等過幾年之后,你的修為是太極拳,你的理論是佛經(jīng),那就好了。我們就不要坐禪了。定,在太極拳里,沒有絕對的靜,也沒有絕對的動。一個人是不可以停滯不前的,一定要有進(jìn)步和拓展。我這個人就是尊重大自然、尊重真理。你不要看哪個經(jīng)是哪個菩薩講的,我們只看對不對,如果不對的話,任何人講的也是錯的。
有的東西佛并沒有講過,但也是很對的,那么我們就把它修補上去。
每個人都有覺悟之心,每個人都是佛。開明一點,千萬不要封閉,更不要自以為是,要是只知道繼承老師的話,你就會比老師差一點,你的學(xué)生比你再差一點,到最后不就什么也不剩了嘛。這樣,就對不起發(fā)明太極拳的人,就對不起釋迦牟尼這么好的老師了。
推手的時候千萬不要僵住,一定要動,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啊,沒有一個地方不變化的。慢慢都會改變的,改變你練拳的模式,改變你學(xué)佛學(xué)的心境,切記千萬不能迷信。不要落到具體上去,不管是誰,即使是對待釋迦牟尼,也是如此,否則就錯了。
有生必有滅,看問題不能斷滅,不取不舍,不生不滅,只要有生就一定會滅。你要是不想去掉,就不要拿它;要是拿的話,一定是要去掉的。
我們講明心見性,都是都不是,整個世界都是性,性是最小的單位,它是從不同的方面提煉出來的,從各種事物中抽象拿出來的。
我們認(rèn)為人是實的,但是分析到最后沒有了;我們認(rèn)為空氣是空的,結(jié)果歸納之后發(fā)現(xiàn)其中有很多東西,即使是宇宙的塵埃都是在其中孕生的。這個東西道家講玄、妙,佛家講生、滅。
人的思想每天都在進(jìn)步,沒有停留在原地不變的,就是釋迦牟尼的思想,也要進(jìn)步才行啊。什么是真經(jīng)什么是假經(jīng)?它們是互相摻雜的,這和翻譯的人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
佛學(xué)的精華到最后,會轉(zhuǎn)變成人身體上的精、氣、神,好像什么都沒有剩下,其實什么都有了。
推手是動,云手是捋,我們說捋是動,都是一樣的。
在練拳的時候把無人當(dāng)有人,在推手的時候把有人當(dāng)無人,不要在推手的時候把拳里學(xué)到的東西忘記了,然后自己亂搞一套出來,因為那是不行的。
我們始終是一個圓,一再地強調(diào)手不能過眉間,就是怕破壞了這個圓的整體性,因為如果不是圓就不能圓轉(zhuǎn)了,就不是八門五步了,不是圓就沒有■捋擠按了,它是一個整體,雖然分了點、線、面、體,但它實際上是一個球體的。
如果不開的話就沒有辦法合,不合的話也沒有辦法開。所以你說你松不開,實際上就是因為你不懂緊,沒有緊的話你怎么松???不圓滿,松空有什么用呢?
依靠什么都不對,要靠陰陽,陰陽是由中形成的,所以我們說“緣起性空”,只有空了才對。離開一切,因為我們要用它所以才要離開它,這個道理以后慢慢給你講,等明白之后就會豁然開朗。講是要分層次的。
人的資質(zhì)是不一樣的,對于人家開悟的人來說,這是小兒科的游戲了。所謂方便法門,為什么這么說呢?佛經(jīng)中所說的話到最后它都會申明一下自己并沒有講過,既然沒有講過,那又有什么錯誤可尋呢。當(dāng)時講是因為你存在這樣的向題,它幫你解決問題,你用極端的方式我也用極端的方式幫你解決,等問題解決了也就什么都沒有了。是因為生了病,所以才開的方,不要當(dāng)我的方子什么病都能治,我是依病而開方啊!
不要以為我說的都是對的,我只是針對某一人的某一現(xiàn)象來說的,同樣的東西換一個地點換一個人就變了。
學(xué)到的東西要布施,但布施要有合適的對象。等你有慧根的時候,就得來全不費功夫了。綠葉黃花青青翠竹,無不是佛心,都是給你講道理。一?;覊m都是你的老師。就是名師上課的錄像帶,也是要分對象的,不是每個人都能聽,差一點都不行。
當(dāng)你把陳舊的思想都拋開的時候,新的思想才會注入,隨著你逐漸領(lǐng)悟,你就會覺得整個人煥然一新,變得很有精神,而且越來越有智慧了。
我們本來就是清凈身,不應(yīng)該有太多雜念和煩惱的。你的眼睛第一時間看到的就是實體,過了一秒就加進(jìn)去自己的妄念了,那就不是真實的了。我們看東西和聽東西都是這樣的道理。你看我的手指頭很松,沒有推你的感覺,我沒有東西可頂,因為它是流體和氣體的。它會輻射,越頂氣體的輻射反而越大。
讀太極拳理一類文章時需讀者整體地、分階段地看,不能因文害意,把自己給固住了。很多東西表達(dá)的都是暫時的想法,隨著人思想的進(jìn)步,真理都掩藏在相之后,只有拿掉了相,才能見真理。所以我通常不喜歡寫。
大自然的東西,一句多余的廢話都不會說,而是很直接地把真理交給你。到底是不是真理,需要自己去辨別,千萬不要落在相上。你可以去了解它,但是不能去定義它,我說定義皆非定義是名定義,世界上很多東西是沒有準(zhǔn)確定義的,因為它不能屬實的。
增一分哪里來,減一分哪里去呢?當(dāng)時佛在世的時候也是,不對的就是不對的,就是要指出來,不然不就成了好壞不分了嘛。佛是因為看得明白,才說得清楚。
有時候那些外道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可以幫助我們認(rèn)識真理。有時候它也是反面的教材,就好像真理是火,外道是垃圾,而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能源,轉(zhuǎn)化成我真理的燃料有什么不好?
正因為有了外道,才有了正道。我堅持的是真理,所以不怕你說不對。你說得對我可以修改嘛!我本來就是要探索真理的,你在幫助我,我有什么難堪的。
人要以假修真,慢饅把自己不好的那部分磨掉,修得自己的心境很舒服、很純凈,不因生死所困,不因外物所累。其實人生病等等任何事情都不能怪別人,都是自己造成的。
佛學(xué),如果能深入研究的話,可以造福你一生的。大自然的很多東西是不可思議的,隨著人類認(rèn)知的進(jìn)步,或許才能逐漸去了解和認(rèn)識。
你看遠(yuǎn)古的人,他們很難相信還能有電話這種東西,在空中傳來傳去,現(xiàn)在還不是有了嘛。遠(yuǎn)在他鄉(xiāng)的親人,有時候發(fā)生點什么事情,我們還是能感應(yīng)到的,這些東西不能解釋。你不能說絕對的有或者絕對的沒有。這種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不要落兩邊。
明心見性,有性這種東西之后,怎么變化都是無所謂的,因為萬變不離其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