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彩 王寬
摘 要: 本研究采用自編的信度較高的主觀幸福感問卷向陜西省三所地方師范院校的大學生展開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運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女生高于男生,理科生高于文科生。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不存在年級差異,但表現(xiàn)出先升后降的趨勢,三年級最高。
關鍵詞: 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 主觀幸福感 橫斷面調查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指個體根據(jù)自身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人們評價自己整體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1]。主觀幸福感由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和消極情感的缺失構成。當前,國內外已有許多學者致力于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研究,得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結論。從研究對象的取樣來看,以往研究對師范院校大學生雖然有所涉及[2],但對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幾乎還處于空白。而地方師范院校的大學生在學習資源、家庭經濟基礎、就業(yè)機會等方面均處于劣勢,他們的主觀幸福感狀況非常值得關注。從使用的研究工具來看,以往多使用Combell總體幸福感量表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缺乏本土化信息,很難令人信服。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編的信效度較高的主觀幸福感問卷對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展開調查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向陜西省三所地方師范院校的學生發(fā)放問卷721份,有效回收問卷675份。其中,男368份,女生307份;文科生295份,理科生380份;大一學生146份,大二學生188份,大三學生195份,大四學生126份。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問卷》進行調查。本研究首先從三個小問題入手進行訪談(你幸福嗎?什么是幸福?影響幸福的因素有哪些?)在此基礎上參考Dinner(1984)、苗元江[3]等人的幸福感問卷,將幸福感分為積極情感、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包含家庭滿意度、友誼滿意度、環(huán)境滿意度、愛情滿意度、自我滿意度、學習滿意度、經濟滿意度七個因子)三個維度展開分析。量表的試測信度為0.73,本研究的信度為0.728。使用SPSS13.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和方差分析。
2.結果
2.1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一般特點
表1顯示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的平均得分都明顯高于理論中值3,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而消極情感的平均得分明顯接近理論中值3,處于中等水平;幸福感指數(shù)平均得分為3.9467,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1 主觀幸福感各維度的基本分描述(N=675)
2.2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差異檢驗
2.2.1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性別、專業(yè)差異
表2顯示女生的幸福感指數(shù)、消極情感體驗和生活滿意度均高于男生,而積極情感體驗低于男生,但都未達到顯著水平。這與國內李儒林等[4]的研究相一致,但與王淑艷[5]、鄭雪等[6]的研究不一致。文科生的幸福感指數(shù)、積極情感、生活滿意度低于理科生,而消極情感體驗高于理科生,同樣未達到顯著水平。這與國內學者王淑艷的研究相一致。
表2 主觀幸福感的性別、專業(yè)差異
注:■P<0.05
2.2.2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年級差異
表3顯示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幸福感指數(shù)、積極情感體驗呈現(xiàn)先升后降的趨勢,三年級最高,以后略有下降,但不存在明顯的年級差異。而消極情感體驗是二年級最高,生活滿意度方面二年級最低,同樣不存在年級差異。這與國內何瑛[7]、田瀾等的研究正好相反。
3.討論
Helson認為幸福感與人們對生活事件的應對與適應有關 [8]。人們在一定程度上調節(jié)良性和惡性事件,使其不總是狂喜也不總是絕望,情緒系統(tǒng)對新事件反應的強烈程度隨時間推移降低。本研究驗證了以往研究中多數(shù)個體體驗到的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的結論[9],并在取樣上作了補充。地方師范院校的地理位置、學校知名度、學習環(huán)境及就業(yè)概率雖然讓學生不很滿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對考上地方師范院校逐漸接受與適應,他們的幸福感指數(shù)、積極情感體驗與一般大學生并無太大差異,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3 主觀幸福感的年級差異
注:■P<0.05 ■ P<0.01■■ P<0.001
本研究的重要發(fā)現(xiàn)在于師范生的幸福感呈先升后降的趨勢,三年級最高。根據(jù)Wilson1967論文中提出的期望值理論,高期望值對幸福感是一個主要威脅,期望值和實際成就之間的差異與SWB相關[10]。高期望值與個人實際差距過大會使人喪失信心和勇氣,期望值過低則會使人厭煩。地方師范院校屬于二類本科院校,許多學生在大一剛進校時對其并不看好,期望值較低,相應的幸福感、積極情感體驗都最低。但進校后學校的師資力量、校園環(huán)境、學習氛圍等逐步改變了他們的觀點,縮小了期望值和實際成就之間的差距,所以隨年級的升高,幸福感隨之增強。到了大四,學生對就業(yè)單位的理想期望與實際就業(yè)狀況之間的過大差距使得學生的幸福感和積極情感出現(xiàn)明顯下降趨勢。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相對其他參數(shù),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對自我、學習和經濟狀況更不滿意。李焰等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自我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11]。主觀幸福感的自我決定理論認為,現(xiàn)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不一致會導致抑郁、沮喪,從而降低主觀幸福感,而會自我和諧的人主觀幸福感較高[12]。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對自我發(fā)展合理定位,有效幫助他們提升幸福感,就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4.結論
4.1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SWB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4.2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SWB不存在性別和專業(yè)差異,其中女生高于男生,理科生高于文科生。
4.3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的SWB不存在年級差異,但表現(xiàn)出先升后降的趨勢,三年級最高。
參考文獻:
[1]Diener.E.Subjective Well-Being [J]. Psychology Bulletin, 1984, 95(3):542-575.
[2]田瀾,王鑫生等.師范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發(fā)展特點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6):523-525.
[3]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南京師范大學,2003-7-2,博士論文[D].
[4]李儒林,張進輔,梁新剛.影響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理論[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7(11):783-785.
[5]王淑燕.碩士研究生主觀幸福感的特點及其與自尊的關系研究,吉林大學,2005-3,碩士論文.
[6]鄭雪,王玲.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2):105-107.
[7]何瑛.主觀幸福感概論[J].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1999(4):73-76.
[8]段建華.主觀幸福感概述[J]. 心理學動態(tài),1996(1):46-51 .
[9]陳莉娜.大學生自尊與生活滿意度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4):222-224.
[10]Wanner Wilson,W.Correlates of Avowed Happiness[J].in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67,Vol. 67.
[11]李焰,趙軍.大學生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11):168-174.
[12]苗元江.影響幸福感的諸因素[J].社會科學,2004(4):20-23.
本文為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研究課題,課題號:12JK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