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 經濟學院,山東 濟南250100)
(山東大學 經濟學院,山東 濟南250100)
通過各種形式的數據收集,對山東省理財產品進行了實證研究,分析了當前理財產品的類型、運作、風險、收益的特征及影響因素。結論顯示產品預期收益率的設定、產品的設計、信息披露不足、產品流動性、產品的運作、投資者的偏好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理財產品的風險。在實證研究結論的基礎上,文章又進一步探討解決當前理財產品存在問題的可能方法,并相應的提出了一些措施。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風險
2010年以來,由于通貨膨脹、股市低迷、未來不確定性增加等因素,居民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越來越多,其目的是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對銀行來講,國家收縮銀根,銀行的資金越來越緊張,山東省各商業(yè)銀行為緩解資金壓力或利潤最大化的目的,銀行理財產品成為銀行與投資者的最佳選擇。
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本文調查了山東省15家商業(yè)銀行的3567種銀行理財產品(本課題數據來源:Wind資訊、普益財富網、和訊資訊及調查統(tǒng)計而得),其中非結構類產品為2875款,同比增長了12%;結構類產品為692款,同比下降16%;信托類理財產品同比則上升了31%,尤其是信貸資產類產品上升的幅度很大;QDII理財產品小幅上升,同比上升了2.6%。上升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一方面展示出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空前繁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商業(yè)銀行較緊的資金壓力,變相的通過發(fā)售銀行理財產品來攬儲的窘境。
從理財產品的投資幣種來看,本文調查的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的銀行理財產品的3567款中,發(fā)行最多的是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占比達69.57%,2012到2013的一年比2011到2012年的一年期間上升了5%。其次依次是美元理財產品,占比11.34%;歐元理財產品占比為6.76%;港元和澳元的理財產品占比為12.33%。
從產品的資產類別看,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的3567種理財產品中,利率類產品依舊是占到了所有產品數量的絕大多數,共發(fā)售2335款,同比上升7.83%,占比達65.7%,但2012到2013年的一年期間比2011到2012年的一年期間占比下降了1.9%?;旌项惍a品共發(fā)售1789款,同比上升了7.8%,占比為33%,2012全年較2011全年上升8%。2012年,信用類產品共發(fā)售456款,占比為12.76% ,同比上升1.2%。匯率類產品則發(fā)售35款,較2011年的27款,2012年同比上升了29.6%。股票類和商品類產品分別發(fā)售了56款和14款,占比為0.015%和0.039%??傮w而言,除匯率類產品和混合類產品之外,其余各類產品2012到2013年的一年期間比2011到2012年的一年期間都有所上升。
從理財產品收益類型來看,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調查的3567種理財產品中,保證收益型產品共發(fā)售2634款,占統(tǒng)計產品總量的73.84% ,2012到2013年的一年期間較2011到2012年的一年期間同比上升了1.1%。而非保證收益型產品占比為26.2%,占比與2011年相比下降了6.7%。
從理財產品的期限統(tǒng)計,6個月期限以下的占比為56.76%,1年期以下的占比為87.34%,期限1年以上的占比僅為12.66%,銀行理財產品以短期為主。
我們選取從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間,四大國有銀行所有發(fā)行的理財產品統(tǒng)計,分析理財產品的期限變化和預期收益率變化問題。統(tǒng)計結果如下表。從下表可以看出,從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之間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標準差沒有顯著變化,說明理財產品的各種期限沒有大的變化,但收益率標準差呈下降趨勢,這不僅說明銀行理財產品的同質化嚴重,而且也說明隨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估計更加謹慎。
2012年末,本人和山東省兩家國有股份制銀行合作,對個人投資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需求差異狀況及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共設計了10道正文問題和6道個人信息的背景問題,包括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是否保本,收益是否固定、產品類型、產品認識、個人收入、年齡、風險態(tài)度等選項。采取不記名調查問卷,共發(fā)出調查問卷500份,收回363份,整理調查問卷可以看出投資者主要投資于債券貨幣型理財產品,占比為41.33%,信貸類理財產品占比為37.32%。而結構型理財產品占比為11.54%,特別是QDII型理財產品9.81%的占比較少;短期理財產品占投資的全部理財產品的絕大部分78.25%;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動機主要是為了財產的保值增值,比例高達78.34%,讓專業(yè)人士幫我理財的動機只占了很少的比例21.66%;大多理財產品實現(xiàn)了名義收益率收益,占比為71.21%收益率區(qū)間值為0%-10%(含)。收益率在10%以上的產品只占15.23%,還有13.56%零收益或虧損;投資者的年齡30至45歲的占57.2%,45歲以上的占30.4%,30歲以下的占12.2%;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首先考慮的是能否保本,其比率為有效問卷的65.7%,其次是收益率的大小和能否實現(xiàn)占比為34.3%。有87%的調查者認為銀行沒有很好地介紹產品的各種風險,往往把預期收益率理解為銀行承諾的收益率。
2011年-2013年6月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和期限的標準差
這些情況反映出投資者目前存在的二個特征:(1)我國大多數投資者屬于謹慎性投資者,厭惡高風險。投資者首先關注的是產品的風險,本金能否不遭受損失,因而低風險的信貸型理財產品和債券貨幣型理財產品(78.65%)成為大多數投資者的首選,并且短期產品居多。(2)投資者其次關注的是理財產品的收益性。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主要是尋求財產保值增值。而不是達到資產的合理配置和專業(yè)人士幫他們理財。
根據調查統(tǒng)計數據,本文全面總結了一些山東銀行理財產品的特征和趨勢,如下表。
投資者投資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時面臨多種風險,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流動性風險、信息風險等。
1、流動性風險。
山東省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以短期產品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理財產品的流動性。但很多理財產品有不能提前贖回和銀行提前終止條款、產品管理期間質押性質的規(guī)定,使得理財產品存在很大的流動性風險。據統(tǒng)計分析,90%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不能由投資者提前贖回,而85%以上的產品銀行可以提前中止。下表所示。在本文統(tǒng)計的3567只山東省銀行理財產品中,能夠進行質押的有456只,僅占總數的12.78%,不能進行質押的有2246只,占總數的62.96%,未說明能否進行質押的有865只,占總數24.22%。由此可以看出,山東省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絕大多數不能進行質押,能質押的比例偏小,加大了理財產品的流動性風險。
山東省銀行理財產品的特征和趨勢
2、信息披露風險
山東省商業(yè)銀行的大部分理財產品信息在官方網站公布或營銷大廳內公布,據本文統(tǒng)計的2012年的345個銀行理財產品中,90%以上的理財產品沒有介紹產品資金的使用方向及合作者,是否可以提前贖回、適合的客戶群等信息,也沒有給出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方式。特別是在理財產品存續(xù)期內,如何及時通過有效渠道和方式向客戶告知產品相關信息沒有給出。有些銀行甚至默許或鼓勵理財經理變相夸大理財產品收益,避免談及風險或低估風險,誘導客戶購買。
銀行理財產品質押情況統(tǒng)計
3、通貨膨脹風險
理財產品到期后的名義收益率有可能達到預期收益率的上限,在目前通貨膨脹率較高的情況下,實際收益率也可能是負的。2012年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的通貨膨脹率為3.5%,根據本文的統(tǒng)計,2012年山東省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27%,銀行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僅為0.63%。
4、市場風險
銀行從理財產品募集到的資金將會投資到各種金融產品中去,影響金融產品價格和收益率的因素很多且復雜,如利率水平、匯率水平的變化、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導致的人們預期的變化等,這些都會最終影響到銀行理財產品的本金和收益,使得投資者所購買的理財產品面臨的收益是不確定的。同時銀行通過理財產品融資來的資金投資到金融市場或其他市場上的產品中,銀行如何對沖、分散和承擔投資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這也是一個很不確定的問題。
5、操作風險
國內商業(yè)銀行對理財產品賦予了越來越多其他方面的功能。一方面,通過發(fā)行理財產品,銀行可以將存款保留在銀行內部,從而幫助其完成存款任務,另一方面或要符合如存貸比等監(jiān)管要求。在這種動機的刺激下,理財產品變成了一種高息攬存工具,收益水平尤其是短期產品的收益不斷攀升。在2013年上半年,一度出現(xiàn)了3-7天短期產品收益率高達6%-7%的現(xiàn)象,甚至出現(xiàn)短期產品收益率高于長期產品收益率的倒掛現(xiàn)象。
在現(xiàn)行的銀行考核體系下,銀行員工最重要的一個考核指標是存款指標,所以銀行員工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完成自己的考核指標。這樣,由于人們的自利性和監(jiān)管的缺失,銀行理財從產品的銷售時就不會考慮到客戶的利益。同時,山東省商業(yè)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同質性化程度較高,理財產品結構單一,銀行內部員工難免把同質的銀行理財產品推銷給風險承受能力和態(tài)度不同的投資者客戶,從而給客戶帶來福利的損失。
6、競爭風險
各個銀行為了攬儲的目的,在競爭激烈的理財產品市場中,往往會提高自身產品的預期收益的下限和上限,從而使理財產品的定價偏離其應有的基于標的資產和產品特征的正常定價水平,導致其風險過大。另一方面,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劇,會促使銀行在選擇產品標的資產時進行逆向選擇,選擇較高風險的標的資產來投資,從而提高了產品的實際風險狀況。
資產池模式成為山東省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普遍運作模式。資產池模式的運作在優(yōu)化銀行業(yè)務結構,增加中間產品收入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但資產池模式也暗含大量風險,如資金投資方向不明、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不足、期限容易錯配、資金鏈條容易斷裂等問題,很難做到風險可控,成本可算。
銀行理財產品的定價大部分采取定存基準模式。銀行理財產品在定價時首先參考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再加上理財產品的各種風險溢價,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信托類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參考1年期的銀行貸款利率水平。期限1年內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隨銀行貸款利率水平上下波動。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上限基本為一年期的銀行貸款利率,其原因是銀行使用信托類理財產品對接的都是優(yōu)良資產,使用的信貸融資利率大都是貸款基準利率下浮,形成了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壓制。債券及貨幣市場類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主要參考央行票據、再回購協(xié)議、SHIBOR及AAA級信用債券等指標性利率。
因數據的難收集性,本課題只選取2012年山東省包括銀信合作、QDII、結構型產品等銷售量比較大的200只銀行理財產品作為樣本統(tǒng)計,結果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27%,同比增加了0.2個百分點。與當年銀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3.5%相比,超出其0.6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為銀行的基準存貸款利率上升,同時銀行之間理財產品的競爭加劇,也導致料2012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上升趨勢。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有67只銀行理財產品最終收益率超過預期收益率中值(預期收益率取銀行理財產品公告中的預期收益率區(qū)間的中值),占比為33.5%;有105只銀行理財產品高于預期收益率下限但低于預期收益率中值,占比為52.5%;有28只銀行理財產品最終收益低于預期收益率區(qū)間下限,占比為14%。從統(tǒng)計結果看,一半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最終收益率達不到其預期收益率的中值,但86%的理財產品的最終收益率高于預期收益率的下限。其原因是如果銀行理財產品的最終收益率如果低于預期收益率,會給銀行的聲譽會帶來影響,對其未來產品的銷售會產生不利影響,所以銀行對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限定得過低。
數據來源:Wind資訊,和訊網、普益財富網和人員調查,因數據的難收集,本文只統(tǒng)計2012年山東省銷售量比較大的200只銀行理財產品。本文使用的統(tǒng)計軟件為SPSS19.0。
這里本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選取的一些樣本理財產品的風險水平進行評估,風險水平A={A1,A2,A3,K4}={安全狀態(tài)、較低風險、較高風險、既定損失}。銀行理財產品因為受到很多風險因素的影響,所以每種風險水平都和每一種風險因子有對應的隸屬關系。多種風險水平和多種風險因子有相應的隸屬度模糊關系,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向量,他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模糊關系矩陣連接。如果得到了風險因子的隸屬度模糊關系矩陣,便可以獲得風險水平的隸屬度模糊向量,進而由風險水平的隸屬度模糊向量中各因子的值,判斷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水平等級。
1.建立評價指標集
確定權重集D后,再求解模糊關系矩陣B。模糊關系矩陣B是風險水平A的模糊子集,子集中的數值表示某種因子與各種評價結果的相關程度。求解評價指標權重和模糊關系矩陣后,采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對風險等級進行判斷。根據已經確立的權重集D和模糊關系矩陣B,通過計算可以解出風險評判結果矩陣:C=Q×B=(c1,c2Kcn)。C是風險水平矩陣A的模糊子集,Cj為第i種風險水平Ai對模糊子集C的隸屬度。按模糊數學中最大隸屬度原則,選取Cj中的最大值,對應Ai即為綜合評價所得到的銀行理財產品所處的風險水平等級。
建立銀行理財產品風險評價指標集。銀行理財產品總體風險包括系統(tǒng)性風險u1和非系統(tǒng)性風險u2,其中系統(tǒng)性風險u1包括:通貨膨脹風險u11,利率風險u12和市場風險u13;非系統(tǒng)性風險u2包括:信息披露風險u21、信用風險u22、操作風險u23。
2.確定銀行理財產品風險評價指標集的權重
本文根據某國有股份銀行的內部風險管理人員對不同風險因素的評分,列出一、二級指標體系。根據每個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逐層建立各級指標權重,并依據層次分析法構造兩兩比較的判別矩陣,然后進行歸一化統(tǒng)一處理,從而建立風險評價指標因子的權重矩陣。
針對上表中的市場風險、利率風險、通貨膨脹、信用風險的風險價值可以量化的,用在險價值VaR進行定量分析。無法用VaR方法進行量化分析的操作風險以及信息披露風險等,則采用通過調查問卷或走訪的形式由銀行內部風險管理進行打分。
3.模糊綜合評價
采用上述方法本文從調查的樣本數據中,選取2012年發(fā)行量較大的200只銀行理財產品進行了分析,得到這200個銀行理財產品的評判結果。統(tǒng)計結果表明,58只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屬于正常,占比為樣本的29%;63只產品屬于低風險,占樣本的31.5%;銀行理財產品中的高風險產品為47只,占樣本的23.5%;樣本中虧損的有32只,占樣本的16%。銀行理財產品處在高風險和虧損狀態(tài)的幾乎達到了40%。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較高。同時,投資者在投資產品時主要考慮的是風險和收益率,它們受到信息披露、通貨膨脹、利率風險、產品的定價、產品設計、產品運作、銀行競爭等因素的影響。本文通過研究,全面的揭示了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問題,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議:
1、銀行理財產品定價的方式和方法需進一步完善。目前山東省銀行理財產品的定價基本上是在銀行定期的存貸款利率基礎上,再考慮物價指數、市場上其他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后確定的。同時銀行之間的激烈競爭,導致有些理財產品定價過高。這說明銀行理財產品的定價目前情況下不太嚴謹,同時也沒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考慮,也沒有一個科學的數量化模型對理財產品的定價提供支持。因此,銀行應盡快建立一個更加科學,更為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產品定價系統(tǒng)或模型。
理財產品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權重分配表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因素表
2、目前商業(yè)銀行的理財產品將資金募集、資金托管和資金運用三權集于一身,這使得信息更加不對稱,使得銀行理財產品中的條款更加不完善,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這也容易導致銀行內部的道德風險。建議監(jiān)管機構在銀行發(fā)售理財產品時,引入第三方托管機構對理財產品融資來的資金進行跟蹤監(jiān)督。
3、目前資產池模式成為銀行理財產品運作的主要模式。該模式的最大風險在于資產池里的各種債券、票據和信貸資產的期限如何配置、資產占比的合理比率,收益與風險的溢價如何評估等等,這些都是資產池運作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萬一資產池里的資產收益不能按預期實現(xiàn),資產池里的資產的到期期限和銀行理財產品的到期期限錯配,將會帶來理財產品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問題。
4、獨立客觀的第三方評級評價制度的建設是銀行理財產品健康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保證。第三方獨立客觀的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制度,會為市場中的投資者的提供了公共產品的信息服務。投資者可根據自己對風險的態(tài)度和偏好,選取適合自己的銀行理財產品,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導致投資者的盲目投資。
[1]Bruce I.Carlin,Strategic price complexity in retail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91(3),278-287.
[2]Stoimenov P A,Wilkens S ,Are structured productsfairlypriced?An analysis of the German marketfor equity-linked instruments,Journal of Bankingand Finance ,2005,29(12),2971-2993.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的實證分析
——基于山東省2011-2013年的理財產品數據
霍 兵
I207.41
A
1003-8353(2014)08-0083-05
本文為作者主持的山東省社會軟科學研究計劃資助一般項目“山東省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與收益評估”(2012RKE27054)的成果之一。
霍兵(1975-)男,金融學博士,山東大學經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金融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