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梅
學校食堂前面有一個小花園,午飯后我們常在那里小憩。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guī)е鴮W生剛走進小花園,就接到班主任集中開會的通知。如果立刻把學生帶回教室交給看班老師,那就意味著美好的“午間十分鐘”要泡湯了。孩子們都眼巴巴地望著我,目光滿是期待和詢問。我不忍心讓他們失望,便和他們商量說:“如果你們能注意安全,按時進班,就可以在這兒玩10分鐘?!焙⒆觽兇舐暁g呼起來。我和一個戴手表的孩子說好,到了12點鐘就提醒大家進教室,然后便去開會了。據(jù)當天看班老師反映,剛過12點,孩子們就陸續(xù)走進了教室,沒出現(xiàn)任何異常情況。
這件小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平時在小花園玩時,我要反復(fù)提醒孩子們遵守紀律,注意安全,生怕他們調(diào)皮闖禍,到了進教室的時間,總要千呼萬喚,才能把人喊齊。看來,如果我們把對學生的種種“規(guī)定”變成和他們之間的“約定”,效果可能會更好。
一、尊重學生,
變生硬的規(guī)定為自主的約定
就餐紀律是班級常規(guī)管理的難點,吃飯不講話既是紀律方面的要求,也是一個人文明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在食堂就餐時,班主任老師常常一邊吃飯,一邊瞄著身邊的學生,還要不時地站起來巡視一番,對那些說話的孩子加以提醒甚至毫不客氣地加以訓(xùn)斥。殊不知,學生也是人,如果吃飯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老師的監(jiān)視下,那與囚犯還有什么兩樣?我不斷反思,下決心改變這種被動狀態(tài)。
每天飯前,我都和學生約定好,如果今天吃飯不磨蹭,時間充裕,我們就可以去小花園玩一會兒,或者在校園里散散步。反之,如果邊吃邊講話,浪費了時間,只能一吃完就進教室午休。于是,學生成了提醒自己不講話、專心吃飯的主體。他們不但能自覺地安靜就餐,而且發(fā)現(xiàn)身邊有人講話時,還能主動提醒,而不必老師再出面充當“監(jiān)工”,吃飯時說話的現(xiàn)象便大大好轉(zhuǎn)了。
二、理解學生,
變機械的規(guī)定為靈活的約定
對于學生違反班級常規(guī)的現(xiàn)象,我們常常感到很氣憤,其實,每一種行為的背后,都與學生的生理年齡、心理特點相關(guān)聯(lián)。比如學校規(guī)定各班午飯結(jié)束后即12點開始午休,所有學生都要伏在桌上午睡。由于很多學生在家就沒有午睡的習慣,再加上伏在桌上本來就難以入睡,說話做小動作的現(xiàn)象屢禁不止,一個小時的午休常常伴隨著學生的竊竊私語、老師的好言相勸和大聲呵斥。
學生是鮮活的個體,每個人在午休這段時間里都有自己獨特的需求,有的愛看書,有的愛畫畫,還有的則想睡覺。我們只有理解這種需求,盡量地去滿足他們,他們才能夠各行其是,也就不需要老師的管束了。于是我和學生約定好,12點半之前的時間,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情,閱讀、畫畫、做手工都可以,但是不能發(fā)出聲音。12點半之后,每個人都要伏桌午睡,睡不著的也要閉上眼睛安靜地休息,以保證下午上課的效率。如果在自由閱讀的過程中有違紀現(xiàn)象,影響他人午休的,我們就統(tǒng)一午睡。這個約定既滿足了學生對午休的不同需求,也提升了他們自主管理的能力,實施以后,收到良好效果。
三、信任學生,
變統(tǒng)一的規(guī)定為多元的約定
“把規(guī)定變成約定”這一方法不但適用于常規(guī)管理,在教學方面也同樣有效。隨著年級的升高和閱讀量的增加,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對三年級學生來說也越來越容易。以前為了鞏固知識而進行的大量抄寫、默寫對有的學生來說漸漸成了一種負擔。如果在這方面繼續(xù)統(tǒng)一要求,就要犧牲很多學生課余閱讀、活動的時間,這樣反而得不償失。如果取消這方面的練習,那么學困生的知識就得不到鞏固和落實。針對這一學情,我在家庭作業(yè)的布置上嘗試新的變革,和學生作出如下約定。
(1)每學完一課,原則上要將本課的陌生字詞加上拼音抄寫兩遍,如果你覺得自己掌握得很好,可以選擇不寫。但是,如果第二天的聽寫你的錯誤超過兩處,說明你鞏固得還不夠,就要將之前的抄寫補上。
(2)書上要求背誦的課文,原則上每人要先抄寫一遍再進行背誦,這既是一種積累,也能幫助記憶。如果你覺得自己記憶力特別好,背得很快,就可以不用抄寫直接背誦。這種自主選擇使得很多孩子擁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們可以開展閱讀、興趣愛好等活動,其收獲比重復(fù)的抄寫要多多了,同時又保證了那些學得慢的孩子的練習時間,讓他們得到及時鞏固。
這一改變,源于我對學生高度的信任。我相信已經(jīng)快上四年級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是很了解的,他們知道自己哪里學得好,哪里還需要加強。即使偶爾想偷懶不寫作業(yè),也能通過反饋看出自己的不足,這時再查漏補缺進行鞏固也不遲。
把“規(guī)定”變成“約定”,體現(xiàn)了班級管理的主體從教師轉(zhuǎn)變成了學生,從根本上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真正實現(xiàn)了從“管”到“不管”的轉(zhuǎn)變。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學)
責任編輯/李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