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憲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說:“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確,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竭盡全力地教育學生?!皫煇邸笔且环N特殊的愛,是具有獨特魅力的愛,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用“師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往往源自對老師的喜歡程度,因此,老師的關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懷、尊重、欣賞,他會心情愉悅,便會主動去學習,興趣也會越來越濃。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在生活、學習、精神上都渴望得到關懷與愛護,尤其是當他們碰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這種渴望就更加強烈。所以教師對學生實行必要的“情感投資”,用愛心溫暖學生、感化學生,這樣才能實現(xiàn)情感交融,增進師生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擁有一份自然、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心情,才能使學生對學習、對老師充滿感情,變得想學、愛學、會學。
二、用“師愛”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zhì)
“教貴情深”,以“情”感化學生,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優(yōu)良的品質(zhì),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不僅要關注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人格的健全和發(fā)展,注意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質(zhì)。
今天的學生是具有獨立品格、有巨大發(fā)展?jié)撃艿娜?,他們需要老師的教育與關愛。在學生成長階段,“師愛”可以告訴他們“什么是無私”“什么是回報”“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奉獻”,教師可以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形成團結(jié)、友善、互助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三、用“師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任何一個學生家長都希望教師是一個有感情的人,而不僅是一架教書的機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就是一門愛的藝術。”愛學生的老師才能滿懷激情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用他的智慧、人格與學生心靈碰撞,讓學生在他的激情燃燒中增強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節(jié)成功的課,必須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教師的言行會影響學生對教師所教學科的情感,因此,教師必須以敬業(yè)愛生的姿態(tài),理解并尊重每個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并注意尊重學生個體,抓住一切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jié)果,做出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評價。平等、友善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不怕犯錯、敢于發(fā)言的良好學習心態(tài),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用“師愛”推動待優(yōu)生的轉(zhuǎn)化
對待優(yōu)生的轉(zhuǎn)化是每位教師面臨的最頭疼的問題,而愛心則是教師轉(zhuǎn)化待優(yōu)生的最有力的武器和最有效的手段。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那些學習有困難、性格偏執(zhí)、失去母愛的學生,他們一般都很自卑,同時自尊心又極強,他們一方面有上進的希望,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另一方面又由于學習成績差,家庭不好或表現(xiàn)不好,對學習失去興趣。對這些待優(yōu)生,教師要更加尊重、信任、愛護他們,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用愛心去感化他們、溫暖他們,不歧視、不放棄每個學生,用“師愛”點燃他們上進的思想火花。
許多優(yōu)秀教師轉(zhuǎn)化待優(yōu)生的成功實踐證明,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是開啟待優(yōu)生心扉的一把金鑰匙,是做好待優(yōu)生轉(zhuǎn)化工作的切入點,只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滿腔的愛心,對他們多一些春風,多一些細雨,多鼓勵,多表揚,一定能取得成功。
“師愛”是一種具有強大能量的愛,它伴隨著學生成長,并能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應該奉獻一份愛心,讓“師愛”充滿孩子心中,引導他們走進社會,思考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這是每個教師的職責。
(摘自《語言文字報》第786期第6版,2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