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科學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總要求是精細明確、全面完整、合規(guī)合法、科學可行、時代特征。主要包括配置標準、立項審批、預算約束、規(guī)范采購、安裝驗收、使用操作、維修保養(yǎng)、損壞丟失、績效考核、資產清查、規(guī)范處置。
關鍵詞:公立高校 固定資產管理 制度建設
目前建立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全面、不完整,也不系統(tǒng),形不成科學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而且就是制度體系中的各項制度本身也存在著很大缺陷,致使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應有功效無法發(fā)揮。因此,必須著力構建科學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
一、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綜述
(一)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劉玉貞等(1990),趙東昀等(2000),張文桂等(2003),周亞君(2004),魯成偉(2005),徐波等 (2006), 胡昌芹等(2007),李洪枝等(2008), 張慧等(2009),謝炎林等(2010), 成海英等 (2013),在不同年份的多篇文獻中都認為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
(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設計不合理
張榮秀等(2009)認為,由于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設計不合理,導致出現(xiàn)了高校固定資產的界定不合理、財務管理制度與資產管理制度不協(xié)調、資產核算不及時、賬實不符合等方面的問題。[1]
(三)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沒有懲罰體系
江波(2014)認為,由于沒有懲罰體系,導致固定資產責任人肆意妄為,導致固定資產流失更加嚴重。[2]
(四)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執(zhí)行不嚴格
曹煒(2007),王曉華(2011),王延剛等(2014)認為,制度執(zhí)行不嚴。涂江紅(2008)認為,制度執(zhí)行主體不明確、難執(zhí)行。周訓娥(2008)認為,制度缺乏執(zhí)行性。
(五)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建設滯后
顏萌(2013)認為,有的制度已經落后但一直沒有重新修訂。
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的總要求
(一)精細明確
主要是不僅要在宏觀上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而且還要在微觀上即執(zhí)行時的細節(jié)問題上認真考慮加以明確。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對已有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梳理,并予以完善,使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進一步精細明確。
(二)全面完整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既包括自身的全面和全程,如固定資產購置前的配置標準制定、立項申請與院校兩級論證、領導審批等,購置中的招標文件制定與審核、評分標準的科學合理、評標專家中技術專家與商務專家的人數(shù)分配、簽訂合同、安裝驗證等,使用中的維修(護) 、績效等,日常中的調配、對帳、報廢、租賃、檔案、監(jiān)督等,每年一次的盤點與清查,退出前的論證、評估、變賣等,也必須包括與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相關方面的制度建設,如固定資產使用責任制、工作考核及干部任用中如何體現(xiàn)固定資產管理的成效、建立固定資產使用審計制度等。如果僅有前者,則無疑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不足以從整體上看待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如果僅有后者,則顯得過于“宏觀”、“寬泛”,不足以立地與真正加強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因此,只有二者缺一不可,才能使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更加全面完整。
(三)合規(guī)合法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僅要合情合理,還必須合規(guī)合法,這是任何一項制度的基礎與保障。因此,建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時,首先,必須依法制定。其次,借鑒同行制定。第三,依靠專家制定。最后,參照歷史制定。從而確保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科學規(guī)范。
(四)科學可行
好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必須客觀、公正、科學、可行。所以,制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起草人、部門負責人、分管領導等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嫻熟的業(yè)務能力,同時,還應當召開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征求意見座談會,聽取相關部門與執(zhí)行者的合理建議。在此基礎上,提請校長辦公會議審批,吸收與會領導的意見。以確保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科學可行。
(五)時代特征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既要穩(wěn)定,又要可變;既要原則,又要具體;既要長期,又體現(xiàn)時代特征。因此,在量化標準上,要與時而變,制定實施細則;在修訂程序上,要公開透明,合理合法;在適用范圍上,要明確界定,公平公正。[3]
三、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的基本點
(一)配置標準
一是必須確立統(tǒng)一的配置標準。而配置標準的確定除了嚴格按照中央與省政府的規(guī)定及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考核標準外,還要綜合考慮高校固定資產配置標準的相關性與可比性。即高校固定資產的配置標準與本校的管理目的及固定資產目標等直接制度相關,對同類固定資產的評價則要能夠可比。[4]二是必須確立統(tǒng)一的配置流程。包括使用部門及個人、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分管校長、校長、校長辦公會議、黨政聯(lián)席會議、黨委辦公會議等各個層級的辦事程序、職責與權限。以做到依照標準與流程辦事。
(二)立項審批
首先,必須經過兩級論證。即使用部門立項論證與校級主管部門組織的論證。其次,必須明確論證內容。即要對需求依據(jù)、申報內容、績效目標、實施場地、技術條件、預算金額、現(xiàn)有資源、支撐材料以及申報部門近3年的固定資產管理情況等進行全面評價。[5]第三,必須科學制定評審標準。最后,必須突出技術專家的作用。在校級主管部門組織的論證中,一般應不少于7名專家,其中,技術專家應不少于5名,且校外技術專家應不少于2名。同意票應不低于5票,否則,不予立項。專家論證通過后,根據(jù)管理權限報相關領導及會議批準。
(三)預算約束
立項審批通過后,由財務部門列入預算,同時,必須強化預算約束作用。在“標準第一、對照存量、合理調劑、管好增量”的原則下,做好資產配置與預算管理的有效結合,以從源頭上解決盲目、超標、重復等配置造成的高校固定資產閑置與浪費問題。[6]
(四)規(guī)范采購
采購分招標采購與非招標采購兩種方式。對非招標采購方式,應堅持分離原則。對招標采購方式,則應科學制定招標文件,合理選擇招標方式,明確評價方法及權重,確保專家質量與獨立評標等。
(五)安裝驗收
目的是保證設備安裝與調試符合生產要求和工藝布局,確保設備能正常運轉。內容包括:一是設備的安裝。安裝時應按擬定的程序進行,安裝要在準備工作就緒后一次進行,避免拆箱后各部件不到位而造成丟失。二是設備安裝應在有關技術人員現(xiàn)場指導下進行。三是設備調試驗收。設備在安裝后應進行調試,調試時按技術指標逐項試驗,先做空載運轉,再做負荷試車,記錄各項指標是否達到要求。每臺設備調試時間應根據(jù)設備情況及生產緩急來定,當設備進行安裝確認,技術參數(shù)等驗證完成后,方可填寫設備安裝調試驗收單,經驗收人簽字后,交付使用,并記錄歸檔。
(六)使用操作
必須明確操作程序、操作標準,明確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及獎懲制度。
(七)維修保養(yǎng)
主要包括:管理體制與管理職責、維修費提取與確定、使用范圍與構成、使用權限與審批流程等幾個部分。
(八)損壞丟失
應加強對師生員工愛護國家財產的思想教育,不斷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建立科學、嚴格的保管和使用制度,認真落實崗位責任制,切實防止學校固定資產的損壞和丟失。主要包括:賠償界限與處理原則、責任認定、賠償標準、處理辦法等幾個部分。
(九)績效考核
逐步實現(xiàn)大型儀器設備校內外開放共享,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率,不斷提高資產使用經濟性、效率性。探索固定資產績效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校內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考核體系,不斷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建立固定資產績效考核工作機制,考核結果作為部門工作業(yè)績考核的參考依據(jù)。
(十)資產清查
必須注重制度的實體性與程序性結合,重點關注設備采購調配后勤保障設施維護儀器安全等,使資產清查工作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7]
(十一)規(guī)范處置
一是嚴把審批關。即重點把握固定資產的最低使用年限、技術鑒定及可轉作他用的可能。二是嚴把拍賣關。是否處置應經過論證,任何人無權擅自處置。同時,必須經過公開招標,杜絕私下交易。而處置收益則必須全額及時交付財務等。
參考文獻:
[1]張榮秀,陳昌明,楊富梅.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探析[J].會計之友,2009(4中)
[2]江波.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
[3]詹維強.深化領導干部作用推進制度建設的科學發(fā)展[DB/OL].人民網(wǎng),2011—01—30
[4]宋少霞.高校固定資產配置問題淺探[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4(5)
[5]王曉華.關于規(guī)范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8)
[6]曾幾,吳若紅.推進高校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4)
[7]顏萌.基于績效視角的高校資產清查工作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9)
(黃曦施,1982年生,江蘇啟東人,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資產與設備管理處資產管理科。研究方向:固定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