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偉宏
順應課改發(fā)展的新形勢,積極全面地推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每個高中老師必須做到的。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每個教師孜孜以求的,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希望。什么是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如何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高效性?種種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一
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能使用恰當?shù)慕虒W措施,利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具體來說,教學的高效性有三種含義:速度,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要少;結果,發(fā)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或取得的成績要顯著;體驗,所伴隨或生發(fā)的心理感受要深刻。通俗地說,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的課堂教學,不是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的簡單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揚棄。我認為要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轉變觀念,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yè)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實現(xiàn)的問題。
教師可以把自己定位為課堂的“導演”和“主持人”,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而不是過去課堂的“主演”,一講到底。央視《實話實說》崔永元的連珠妙語,《藝術人生》朱軍的微笑和真情,都營造了和諧愉悅的氛圍。教師的語言需要具有啟發(fā)性,富有智慧,最好有點幽默,“一石激起千層浪”,像主持人一樣,一句話可以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共鳴,有一股說的欲望或沖動。
作為“主持人”,要給學生思考提供條件。教師要為學生“備知識”,充分占有資料,備“知識的呈現(xiàn)形式”。這里的知識不能是孤立靜態(tài)的知識,新課程標準提出:“不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比纭稜T之武退秦師》一文,課本中關于《左傳》的背景及有關“文學常識”自然要備,還可以涉及“春秋無義戰(zhàn)”、“春秋筆法”、“微言大義”等內容,談寫作手法、“皮里春秋”、處事方式、言語技巧等。教師的豐厚底蘊及備課深入挖掘,可以讓學生開闊視野。這種輻射式甚至有點漫談式的教學有別于傳統(tǒng)的聚焦式教學。長期的發(fā)散性思維必然會給予學生深刻影響,提升語文課的品位,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讓學生帶著求學的欲望去探索,去獲取知識,去創(chuàng)新,去實踐,教師要做好課堂“主持人”。
(二)教師備課要充分備學生
不少教師在備課時,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fā),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三)建立師生間的默契
要想高效率地上好課,沒有學生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這里講求的是師生間的默契和互動。在課堂上,把學生當做主體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如果擺不正這個位置,則一切都是空的。經(jīng)常在聽課時看到教師在激情四射地講,學生在下面麻木地應和,這樣的課僅僅是教師的表演而已,學生成了表演的道具,這樣的課堂是不會有效率可言的,最多是教師表演的好壞,而學生呢?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課堂教學效果肯定不佳,更別說高效。
(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
在真實、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是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就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fā)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例如講解魯迅先生《拿來主義》的“拿來主義”時,就應多設幾級提問的階梯:“拿來”是指什么而言?“拿來”的原則、方法是什么?“拿來”的目的是什么?怎樣才是“拿來”?“拿來主義”的重大意義何在?這一連串的問題由淺入深,逐層深入,能啟發(fā)學生對“拿來主義”有逐層深入的了解。
(五)加強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和管理
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松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tǒng)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么和要他們怎么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習慣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在平時教學中,向學生講解傳授一些必要的方法,培養(yǎng)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課堂教學很有幫助。如課前學生會自覺地、充分地預習,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就會節(jié)約很多時間,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
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高效的課堂是自主的課堂不是自由的課堂
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上,教師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比滿堂灌或滿堂問更費力,只是教師對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加大了。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確定目標、自主實現(xiàn)目標、自主控制進程,成了課堂的主人,一切為自己干,清楚了是為自己學而不是為老師學,因而大大提高積極性,效率高,效果好。自主的課堂上不能是那種自由的、散漫的、順其自然的學習,那種想學什么學什么、想學多少學多少的低效隨意的課堂。
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是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任務導向,把課堂教學組織好,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盡最大限度地應用于“實際內容的教學”。如:在教學《雷雨》一課時,通過感受雷雨前、雷雨時和雷雨后不同的景象,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學生在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而教師只是在一旁略作調控,把學習全過程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質疑、感受、表演。
(二)高效的課堂是展示的課堂不是演戲的課堂
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也是學生展示的舞臺。好學生就是在不斷的表揚中,不斷的“出人頭地”中,不斷的自我感覺良好中成長起來的。后進生是在展示中暴露不足,取長補短,奮力追趕不斷進步的。只有展示,學生才能有成功感、優(yōu)秀感、羞恥感、落后感,只有展示,才能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展示形式應是豐富多彩的,唯其如此,才能體現(xiàn)學生個性,盡其所長。演戲重在“演”,只重形式不重實效,取悅觀眾,華而不實。
(三)高效的課堂是差異的課堂不是排斥后進生的課堂
有的教師認為,這種課堂是好學生的舞臺,基礎差的學生則更差,因為他們基礎差,自學能力差,自覺性差。其實不然,參觀時在各班均沒有發(fā)現(xiàn)“差生”,就是沒有看到許多學校平時課堂上常見的打盹睡覺的、搞小動作的、嬉笑打鬧的等游離于課堂之外的學生。他們人人都在自學,參與研討,進行展示,只是難易不同、深淺不同、形式不同,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特點。教師在指導、點撥時,在引導學生展示時,更多地關注弱勢群體,關注“差生”。做到強的不下滑,弱的往上趕,共同進步,縮小差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