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楠+程琳
一.大學生行為習慣的現(xiàn)狀與原因分析
提起大學生,人們普遍會認為是一個高素質群體的代名詞,而大學校園也被認為是廣大有志青年追尋夢想的地方,然而在大學校園里卻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最近網(wǎng)上一些專家針對大學生的不文明行為作了一些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大學生活中存在最常見的大學生不文明行為主要包括廁所門、墻壁、課桌上亂刻亂畫;校園內亂寫廣告;上課遲到早退;在教師、自習室接聽電話、聊天、打鬧;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破壞校園公共設施;沉迷網(wǎng)絡;抄襲作業(yè)、考試舞弊;在公共場所與異性有不得體行為等。那么為什么如此的“高素質”群體卻表現(xiàn)出以上“低素質”的行為呢,主要原因還是大學生的文明意識淡薄,正是由于大學生文明行為意識的淡薄,才使不文明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造成大學生文明行為意識淡薄的主觀原因:主要由于大學生處于生理成熟但心理還未完全成熟的過渡期,他們探求人生真諦的過程中,難免會產(chǎn)生苦惱和彷徨,對于有些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常常百思不得其解,當遇到挫折和苦惱時,心理上的強烈不適感便會產(chǎn)生,在這種暫時性的不適過程中,如果自我調節(jié)不當,甚至還會衍生成變態(tài)心理。當代有些大學生往往會片面的認為只要學習好技術過硬,道德和文明簡直無足輕重,只要自己舒服,不犯大錯誤,照樣走遍天下。因此自身從思想上首先放棄了文明意識的建立。
造成大學生文明行為意識淡薄的客觀原因:造成大學生不文明行為現(xiàn)狀的客觀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由于大學生獨立的思想意識還處于未完全形成時期,所以每時每刻都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來自家庭、社會、學校等不文明行為和意識每天都會伴隨左右,那么必然大學生自身會受到不文明行為的侵害,加之學校對學生文明意識培養(yǎng)的力度不夠,懲罰措施模糊不清,使學校對于大學生的文明教育受到嚴重的抵銷;其次,腐敗現(xiàn)象動搖了大學生養(yǎng)成文明行為、培養(yǎng)文明意識的信心。由于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定型,所以看待事物的角度難免會比較片面化,這就使得他們容易走極端,在看到一些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等不良社會現(xiàn)象未得到有效解決時,就會產(chǎn)生動搖心理,認為講文明和有道德只是一些表面的空話,只會限制他們前進的步伐,進而產(chǎn)生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心理;第三,是高校自身的文明教育軟弱無力。從當代高校的現(xiàn)狀來看,大學們普遍重視的是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始終為就業(yè)等問題做準備,從而忽視了人格的全面發(fā)展。
二、大學生文明意識和行為的培養(yǎng)
人海茫茫,沒有哪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每個個體都有各自的特點,大學生雖然知識結構相對完善,但內心發(fā)展狀況卻各不相同,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大學生文明意識的培養(yǎng)應從兩方面著手。
1.教師的引導作用。首先,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心理狀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進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文明良好的行為意識。其次,要時刻注意社會道德和不良現(xiàn)象對學生思想品質和行為的影響。大學生由于思想活躍精力充沛,每天都會與外界進行十分密切的接觸,他們容易受到外界正面的影響的同時,也是最容易受到社會負面影響的群體,此時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就很容易受到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造成行為意識的偏差,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動態(tài),教會學生分辨事物與現(xiàn)象的好與壞,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評價。第三,要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第四,要注重集體教育與個人教育相結合,注意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善于利用輿論的作用,教會學生抵制不文明行為。
2.學生自身的自我完善作用。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身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明確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堅決抵制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其次,要樹立自律意識和集體意識。深刻認識到自身作為高素質群體,首先代表的是一個高層次的人群,是要推動社會發(fā)展的,而不文明行為和意識不僅不利于眼前所在的小集體,更不利于自身將來在社會的發(fā)展,所以應該堅決抵制。要樹立“尊重”的意識,要學會尊重他人,更要學會尊重自己,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文明行為會危害到他人的利益,就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從而降低自身的價值,也無法贏得他人的尊重。
(作者單位: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