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煜
【問題展示】北師大版六年級一份期末試卷中的一道題: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從左面看是■,你認為要搭成這樣立體圖形,至少需要立方體個數(shù)是( )。
A.3B.4 C.5D.6
我的講解:從左面看4個小正方體,再從正面看應該再加1個小正方體,所以最少應該5個。
有八、九個學生迫不及待舉手:“選B。我講不出來,但我用學具搭出來是4個。”學生所搭圖形拍照如下:
從正面看從左面看從上面看
■
圖1 圖2圖3
馬上又有學生叫道:“這樣擺出來中間是空的,它不是立體圖形,所以是選5個?!眴栴}爭議在“圖3是不是一個立體圖形”。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圖3是不是一個立體圖形。于是我對學生說:“這道題先放這里,我要和其他老師商量一下?!?/p>
【問題研討】下面是教師的討論摘要:
卓老師:選B。這個可以想象成對一個大的正方體進行切割或挖空。
杜老師:學生用學具搭,他們絕大部分就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4個。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是該題的價值所在。
鄭老師:教材也沒涉及上圖狀況,有拔高要求之嫌。
杜老師:我想問,初中是如何對立體圖形下定義的?圖3是不是立體圖形?該圖是用積木堆的,底能不能空?
鄭老師:假設我們肯定是4個的后果會怎樣?如果該問題不解決,估計五六年級學生以后看圖數(shù)個數(shù)都會不知所措。和中學聯(lián)系,小學數(shù)學知識有其階段性,我們小學教師知識根基不足,必須不斷學習,頭腦才能越來越清晰,教學困惑才會逐漸減少。
盧老師:在觀察物體中,單元教學用書上有規(guī)定。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中的 “搭一搭”有具體要求:
■
……
【收獲與思考】
一、呵護學生問題意識,挖掘求異思維的價值
其實圖3是否為一個立體圖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中衍生出的價值點。學生質疑了“5個”的正確性,并且通過學具搭出模型指出選4個的理由,恰是這道題的價值所在。遇到學生對標準答案有異議時,教師不要急于下結論,而應該去挖掘學生不贊成的理由中思維差異性的根源所在。只有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才會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受此教師辯題活動的啟發(fā),我決定組織學生開展辨題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在哪,這問題怎么來的,這問題可以怎么解決。
二、站在一定的高度,全方位整體把握教學
該問題我和通老師進行了溝通,知道“該圖是否算一個立體圖”已涉及拓撲知識中的“連通”概念,在小學試卷中出現(xiàn)該問題,超越了小學知識范疇,容易引起爭議。該問題,雖然教學用書給出“對棱相連不作考慮”的規(guī)定,但是學生通過自己搭的肯定會冒出最少4個的答案。這就提醒我們:教學既要考慮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階段性,又要考慮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小學數(shù)學教師既要有整體把握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思想,又要掌握與小學數(shù)學知識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全方位、多層次了解小學數(shù)學知識。
三、審視教材研讀效度,倒查課堂教學的缺陷
教師教學用書是教師最為重要的助手,它是教材使用的重要保證。從辯題的過程中反映了教師對教學用書的研讀沒有做到細而再細。這樣導致教師教學時對教材把握出現(xiàn)偏差。若看到“本書不考慮有一條棱相連的情況”,才能使教材研讀效度凸顯而出,對課堂教學的缺陷我們才知如何進行規(guī)避及預防。
四、返看自我,順理專業(yè)鉆研的脈絡
鄭老師最后有句話:“我們小學教師知識根基不足,必須不斷學習,頭腦才能越來越清晰,教學困惑才會逐漸減少?!闭媸且徽Z驚醒夢中人。只有知識面擴展了,才會使教學知識根基牢固,這樣處理學生的疑惑點時我們就可以引有所向。我如倒帶般地回憶自己這兩年的教學情況,詫異地發(fā)現(xiàn)自己以往教學竟然存在如曹老師所說的教師思維“童化”現(xiàn)象(即伴隨教師重建兒童心智的努力而出現(xiàn)的本體性知識及其思維的退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正如華應龍老師所說:“因為我們沒有思考,所以工作很忙?!背R?guī)教學工作就讓我忙得不可開交,停下了認真看書學習與進行深度自我反思的腳步。通過這次辨課,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要繼續(xù)邁起學習與思考的腳步,繼續(xù)在專業(yè)成長之路上學習再學習,一直走下去,直到永遠。
(責編金鈴)
endprint
【問題展示】北師大版六年級一份期末試卷中的一道題: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從左面看是■,你認為要搭成這樣立體圖形,至少需要立方體個數(shù)是( )。
A.3B.4 C.5D.6
我的講解:從左面看4個小正方體,再從正面看應該再加1個小正方體,所以最少應該5個。
有八、九個學生迫不及待舉手:“選B。我講不出來,但我用學具搭出來是4個?!睂W生所搭圖形拍照如下:
從正面看從左面看從上面看
■
圖1 圖2圖3
馬上又有學生叫道:“這樣擺出來中間是空的,它不是立體圖形,所以是選5個。”問題爭議在“圖3是不是一個立體圖形”。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圖3是不是一個立體圖形。于是我對學生說:“這道題先放這里,我要和其他老師商量一下?!?/p>
【問題研討】下面是教師的討論摘要:
卓老師:選B。這個可以想象成對一個大的正方體進行切割或挖空。
杜老師:學生用學具搭,他們絕大部分就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4個。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是該題的價值所在。
鄭老師:教材也沒涉及上圖狀況,有拔高要求之嫌。
杜老師:我想問,初中是如何對立體圖形下定義的?圖3是不是立體圖形?該圖是用積木堆的,底能不能空?
鄭老師:假設我們肯定是4個的后果會怎樣?如果該問題不解決,估計五六年級學生以后看圖數(shù)個數(shù)都會不知所措。和中學聯(lián)系,小學數(shù)學知識有其階段性,我們小學教師知識根基不足,必須不斷學習,頭腦才能越來越清晰,教學困惑才會逐漸減少。
盧老師:在觀察物體中,單元教學用書上有規(guī)定。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中的 “搭一搭”有具體要求:
■
……
【收獲與思考】
一、呵護學生問題意識,挖掘求異思維的價值
其實圖3是否為一個立體圖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中衍生出的價值點。學生質疑了“5個”的正確性,并且通過學具搭出模型指出選4個的理由,恰是這道題的價值所在。遇到學生對標準答案有異議時,教師不要急于下結論,而應該去挖掘學生不贊成的理由中思維差異性的根源所在。只有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才會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受此教師辯題活動的啟發(fā),我決定組織學生開展辨題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在哪,這問題怎么來的,這問題可以怎么解決。
二、站在一定的高度,全方位整體把握教學
該問題我和通老師進行了溝通,知道“該圖是否算一個立體圖”已涉及拓撲知識中的“連通”概念,在小學試卷中出現(xiàn)該問題,超越了小學知識范疇,容易引起爭議。該問題,雖然教學用書給出“對棱相連不作考慮”的規(guī)定,但是學生通過自己搭的肯定會冒出最少4個的答案。這就提醒我們:教學既要考慮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階段性,又要考慮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小學數(shù)學教師既要有整體把握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思想,又要掌握與小學數(shù)學知識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全方位、多層次了解小學數(shù)學知識。
三、審視教材研讀效度,倒查課堂教學的缺陷
教師教學用書是教師最為重要的助手,它是教材使用的重要保證。從辯題的過程中反映了教師對教學用書的研讀沒有做到細而再細。這樣導致教師教學時對教材把握出現(xiàn)偏差。若看到“本書不考慮有一條棱相連的情況”,才能使教材研讀效度凸顯而出,對課堂教學的缺陷我們才知如何進行規(guī)避及預防。
四、返看自我,順理專業(yè)鉆研的脈絡
鄭老師最后有句話:“我們小學教師知識根基不足,必須不斷學習,頭腦才能越來越清晰,教學困惑才會逐漸減少。”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只有知識面擴展了,才會使教學知識根基牢固,這樣處理學生的疑惑點時我們就可以引有所向。我如倒帶般地回憶自己這兩年的教學情況,詫異地發(fā)現(xiàn)自己以往教學竟然存在如曹老師所說的教師思維“童化”現(xiàn)象(即伴隨教師重建兒童心智的努力而出現(xiàn)的本體性知識及其思維的退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正如華應龍老師所說:“因為我們沒有思考,所以工作很忙。”常規(guī)教學工作就讓我忙得不可開交,停下了認真看書學習與進行深度自我反思的腳步。通過這次辨課,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要繼續(xù)邁起學習與思考的腳步,繼續(xù)在專業(yè)成長之路上學習再學習,一直走下去,直到永遠。
(責編金鈴)
endprint
【問題展示】北師大版六年級一份期末試卷中的一道題: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從左面看是■,你認為要搭成這樣立體圖形,至少需要立方體個數(shù)是( )。
A.3B.4 C.5D.6
我的講解:從左面看4個小正方體,再從正面看應該再加1個小正方體,所以最少應該5個。
有八、九個學生迫不及待舉手:“選B。我講不出來,但我用學具搭出來是4個?!睂W生所搭圖形拍照如下:
從正面看從左面看從上面看
■
圖1 圖2圖3
馬上又有學生叫道:“這樣擺出來中間是空的,它不是立體圖形,所以是選5個?!眴栴}爭議在“圖3是不是一個立體圖形”。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圖3是不是一個立體圖形。于是我對學生說:“這道題先放這里,我要和其他老師商量一下?!?/p>
【問題研討】下面是教師的討論摘要:
卓老師:選B。這個可以想象成對一個大的正方體進行切割或挖空。
杜老師:學生用學具搭,他們絕大部分就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4個。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是該題的價值所在。
鄭老師:教材也沒涉及上圖狀況,有拔高要求之嫌。
杜老師:我想問,初中是如何對立體圖形下定義的?圖3是不是立體圖形?該圖是用積木堆的,底能不能空?
鄭老師:假設我們肯定是4個的后果會怎樣?如果該問題不解決,估計五六年級學生以后看圖數(shù)個數(shù)都會不知所措。和中學聯(lián)系,小學數(shù)學知識有其階段性,我們小學教師知識根基不足,必須不斷學習,頭腦才能越來越清晰,教學困惑才會逐漸減少。
盧老師:在觀察物體中,單元教學用書上有規(guī)定。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中的 “搭一搭”有具體要求:
■
……
【收獲與思考】
一、呵護學生問題意識,挖掘求異思維的價值
其實圖3是否為一個立體圖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中衍生出的價值點。學生質疑了“5個”的正確性,并且通過學具搭出模型指出選4個的理由,恰是這道題的價值所在。遇到學生對標準答案有異議時,教師不要急于下結論,而應該去挖掘學生不贊成的理由中思維差異性的根源所在。只有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才會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受此教師辯題活動的啟發(fā),我決定組織學生開展辨題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在哪,這問題怎么來的,這問題可以怎么解決。
二、站在一定的高度,全方位整體把握教學
該問題我和通老師進行了溝通,知道“該圖是否算一個立體圖”已涉及拓撲知識中的“連通”概念,在小學試卷中出現(xiàn)該問題,超越了小學知識范疇,容易引起爭議。該問題,雖然教學用書給出“對棱相連不作考慮”的規(guī)定,但是學生通過自己搭的肯定會冒出最少4個的答案。這就提醒我們:教學既要考慮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階段性,又要考慮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小學數(shù)學教師既要有整體把握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思想,又要掌握與小學數(shù)學知識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全方位、多層次了解小學數(shù)學知識。
三、審視教材研讀效度,倒查課堂教學的缺陷
教師教學用書是教師最為重要的助手,它是教材使用的重要保證。從辯題的過程中反映了教師對教學用書的研讀沒有做到細而再細。這樣導致教師教學時對教材把握出現(xiàn)偏差。若看到“本書不考慮有一條棱相連的情況”,才能使教材研讀效度凸顯而出,對課堂教學的缺陷我們才知如何進行規(guī)避及預防。
四、返看自我,順理專業(yè)鉆研的脈絡
鄭老師最后有句話:“我們小學教師知識根基不足,必須不斷學習,頭腦才能越來越清晰,教學困惑才會逐漸減少?!闭媸且徽Z驚醒夢中人。只有知識面擴展了,才會使教學知識根基牢固,這樣處理學生的疑惑點時我們就可以引有所向。我如倒帶般地回憶自己這兩年的教學情況,詫異地發(fā)現(xiàn)自己以往教學竟然存在如曹老師所說的教師思維“童化”現(xiàn)象(即伴隨教師重建兒童心智的努力而出現(xiàn)的本體性知識及其思維的退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正如華應龍老師所說:“因為我們沒有思考,所以工作很忙。”常規(guī)教學工作就讓我忙得不可開交,停下了認真看書學習與進行深度自我反思的腳步。通過這次辨課,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要繼續(xù)邁起學習與思考的腳步,繼續(xù)在專業(yè)成長之路上學習再學習,一直走下去,直到永遠。
(責編金鈴)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