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娥
【摘 要】詩歌是情感的精靈,詩歌的意義在于它是人類激情的創(chuàng)作。運用美讀入境法、品析入理法和想象入情法引領(lǐng)學生走進古典詩歌的殿堂,感受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古典詩歌美讀品析想象
詩歌是情感的精靈,是美神的化身,是靈魂的造化。朱光潛先生說:“詩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較精微?!毙抡n標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將漢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tǒng)一起來,用人類的優(yōu)秀文化去熏陶學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那么如何在詩詞教學中實現(xiàn)以上目標呢?
一、美讀入境法
詩歌語言優(yōu)美,韻律和諧,美讀是打開詩歌大門的一把鑰匙。美讀講究的是聲情并茂地反復讀出詩歌本身所蘊含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和情感美。而為葉圣陶先生所倡導的美讀,則是在有聲朗誦的基礎上調(diào)動起學習者的所有情感積累,正如曾國藩所說的那樣“先之以高聲朗讀,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最終達到讀者與作者兩種角色之間的完全融合——此正所謂忘我而入境也。美讀的過程就是熱情洋溢、由內(nèi)而外的過程,它往往配合著表情和動作,最大限度地讀出作者在詩歌中所要傳達的喜、怒、哀、樂等諸多情感,從而使整個身心沉醉其中、和諧外化,達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達到美的極致。
筆者教讀曹操的《觀滄?!窌r,指導學生配合手勢,以慷慨激昂的語調(diào)進行朗讀,學生很快讀出了廣袤無垠的大海吞吐日月的磅礴氣勢,繼而領(lǐng)會到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宏偉志向。又如教讀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指導學生以舒緩、低沉、哀傷的語調(diào)一遍遍地誦讀,漂泊者的千萬思緒和惆悵躍然跳出,一幅精美絕倫的古畫浮在眼前。“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蕭蕭凄凄,無聲似有聲?!皵嗄c人在天涯”,頓時令人拊胸掩面哽咽,潸然淚下,淚悲情亦痛,化景為情,情從景出,勾勒出充滿憂傷的旅人遠離家鄉(xiāng),孤身漂泊的身影。
二、品析入理法
1. 品析背景
讀,只是一個感性的認識、初步地理解,想要走進去,讀出真感情,必須要——“知人論世”。孟子說:“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敝涝娙耍ɑ蛟~人)的人生經(jīng)歷,仕途上的升貶,情場上的得失;了解詩人(或詞人)所處的歷史時代,這個時代有什么大事件和典型的時代特征。個人的成敗得失和歷史時代是分不開的。在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提前預習這方面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暢談,有時候我也會做些必要的補充,讓學生了解得更加全面。比如,教學《杜甫詩三首》時,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詩歌描繪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也截然不同?!锻馈肥嵌鸥υ缒曷螘r期的作品,當時他青春年少,壯志凌云,因而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誓言;《春望》和《石壕吏》作于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屬于杜甫創(chuàng)作的第三個時期。此時的杜甫面對國破家亡和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憂國傷時、念家悲己之情充溢而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
2. 品析詞句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jīng)過作者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來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好途徑。如著名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和“僧敲月下門”中的“敲”便是煉字的典范。再如一些佳句的欣賞,要引導學生進行推敲賞析,以領(lǐng)悟到詩歌語言的精妙,增強語感,同時也訓練提高了學生詩歌欣賞的能力。例如教讀《使至塞上》時,筆者重點引導學生品析佳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這是作者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清代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做“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三、想象入情法
想象是詩歌的翅膀,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別林斯基說:“在詩歌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動力量,創(chuàng)作過程只有通過想象才能完成。”鑒賞詩歌同樣是想象的過程。在讀一首詩的時候,我們腦中往往會閃現(xiàn)一系列的“畫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中學生是富于想象的,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利用詩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力。比如說,在教學《次北固山下》(王灣)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這樣使學生運用再造想象領(lǐng)會詩人的感情。
運用畫面再現(xiàn),豐富學生的想象。在學生理解了詩歌,領(lǐng)略了詩歌所描寫的美景,領(lǐng)悟了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之后,我常常順應學生愛畫的心理,設計為詩歌配畫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詩意,在圖畫紙上作畫,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如教學《山居秋暝》一詩時,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我要求學生根據(jù)詩意作畫,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繪畫創(chuàng)作中。很快一幅幅美麗且充滿想象力的秋景圖就展現(xiàn)了出來: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竹林里一群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shù)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這純凈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想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側(cè)面襯托出作者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通過畫面再現(xiàn),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進一步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增強了對詩歌學習的興趣。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