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玉
〓〓關注時政、運用時政教學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重要表現,也是落實課程標準的重要方法。結合時政熱點教學,豐富了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素材,拓寬了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空間,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
〓〓自我選材、由事至理
〓〓筆者在教學中開展了“一件事體現的學科知識”活動,要求輪值的“新聞發(fā)言人”課前通過上網、查閱報刊等手段篩選出自己感興趣、有價值的時政信息,并結合學科知識設置出相應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展示。把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知識和實在的經驗,獲取豐富的體驗。以下是活動實錄片段。
新聞發(fā)言人:2014年3月8日,由吉隆坡國際機場飛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航班MH370,在馬來西亞與越南的雷達覆蓋邊界與空中交通管制失去聯系。航班上載有227名乘客(其中中國人154名)、機組人員12名。事故發(fā)生后,中國盡全力進行搜救,動用衛(wèi)星、艦船、飛機投入搜救,被稱為史上最強搜救力量。我國政府全力搜救馬航失聯客機體現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同學甲:體現了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同學乙:體現了政府的宗旨、原則、職能。
同學丙:體現了主權國家具有管轄權。
〓〓化零為整、以事聯理
〓〓結合時政教學,要避免不同主題的素材過多,轉換過快。不然,會讓學生感到走馬觀花、眼花繚亂,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知識結構松散。教師可以采用“以事聯理”時政教學法,即用一個時政素材將所要教學的系統內容統領起來,以一事聯一片知識。如筆者在講授《人的認識從何而來》這一框題時,用“馬航失聯”這一時政熱點與“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一系統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化零為整,以事聯理”的教學。
〓〓師:馬航MH370失聯牽動著億萬群眾的心,大家都想知道失聯飛機到底去哪了。當事國馬來西亞邀請著名馬來巫師伊布拉欣馬前往吉隆坡機場,想透過靈異力量尋找失蹤飛機所在位置。這樣做能獲得正確的認識嗎?什么才是認識的來源呢?(由此引入“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的探討)
師:馬航MH370失聯這么多天了,相關國家動用了衛(wèi)星、飛機、船艦等新型科技手段,依然沒找到失聯飛機。這說明了什么?怎樣才能推動認識不斷發(fā)展?(由此引入“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的探討)
〓〓師:馬航MH370失聯第一天,越南軍方就有人宣稱飛機已墜毀,很快就被證明是不實的觀點。2014年3月24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馬航失聯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墜毀,機上無一人生還。你如何看待馬來西亞總理的結論?(由此引入“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的探討)
〓〓師: 在馬航MH370失聯事件中,有無必要去總結經驗?總結經驗是為了什么?(由此引入“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的探討)
〓〓由此及彼、一事多理
〓〓近年來,高考非常重視考核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知識整合能力。高中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訓練、提高學生的該項能力。筆者嘗試了“一事多理”時政教學法,以時政素材為線索,啟發(fā)學生由此及彼、巧串妙聯,將分散在不同單元的有關知識統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事件展示:2014年1月26日,微博熱炒沈陽一商場公開展出一座“武松殺嫂”的雕塑作品。只見武松左手扶嫂子潘金蓮的腰,右手持刀高高舉起,貌似要狠狠的刺下;而潘金蓮則做“鐵板橋”后仰狀,并高高抬起左腿,未著片縷。網友驚呼雕塑尺度太大,在公共場所展出可謂“毀三觀”。
〓〓合作探究:請結合《文化生活》知識,談談你對“武松殺嫂”事件的看法。
〓〓探究提綱:(1)為什么會出現“武松殺嫂”這種不良作品?(2)“武松殺嫂”作品會帶來哪些不良影響?(3)政府和公民應該如何對待此類不良作品?
〓〓探究結果呈現:(1)原因:文化市場的自發(fā)性與傳媒的商業(yè)性,帶來了令人憂慮的現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2)影響:文化對社會、個人的影響;扭曲傳統文化的內涵、功能,不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不利于中華文化的發(fā)展,不利于民族精神的發(fā)揚,也不利于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3)政府要加強管理,奏響主旋律,大力發(fā)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取締腐朽文化,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公民要提高眼力、拒絕污染,要加強科學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