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G40(2014)1-02-01
作者:孔 梅
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從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凝練生動的優(yōu)美詞句中,不斷感受、體驗美、發(fā)現(xiàn)美,還要遵循學生審美的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體驗到評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下面,本人談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一些認識。
一、在對比中體會形象美
我們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課文,才能打好審美的基礎,而對比又是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美與丑的強烈對比,不斷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們教育的對象——小學生,他們畢竟受教育知識及生活閱歷的局限,對事物的認識是膚淺的,對美的鑒賞力不高。因此桂林山水教學實錄,教師除了要鼓勵他們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外,還得教給他們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斷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憑借熟悉的有關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根據(jù)事物的發(fā)展,讓學生進行推理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
三、在推敲中欣賞語言美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詩歌用字精練傳神,散文句式優(yōu)美多樣,記敘文對話富有個性,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欣賞,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又能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四、在誦讀中體驗情感美
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誦讀課文又是體驗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就是要使學生在語文文字的訓練中,更好地獲得學習語文能力,并且有機地使學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如《火燒圓明圓》一課,它通過介紹圓明圓當年的輝煌和慘遭毀滅的歷史,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憤恨。我們可能過對重點詞、句的范讀、齊讀、評讀等多種誦讀方式,對諸如“不可估量”“瑰寶”“精華”“化為灰燼”等重點詞句進行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誦讀加以處理后,學生的情感就能很快地與作者情感同步。從而深刻地受到了歌頌祖國燦爛文化和痛斥侵略者的暴行的情感熏陶,同時也感悟到了語言文字的深刻內涵。又如課文寫“圓明圓的建筑特點”時,可采用引讀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感悟到作者謀篇布局的用意所在,也同時感受到我國勞動人民是多么的勤勞而富有智慧。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qū)甘岸鄉(xiāng)甘岸村小學 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