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久輝
對于古格王國,說它一夜消失,那只是浮夸或感懷的現(xiàn)代流行說辭。不過就算西藏已不再神秘,阿里也褪去了隱秘的光環(huán),古格也依然可以高傲地面對世人的探索。
上世紀前葉,意大利藏學家圖齊在對古格進行考察后,曾樂觀預言:“雖然他們要經(jīng)受艱難困苦,但古格會成為世界上最漂亮和最健康的地方之一?!?/p>
古格王朝的崛起、興盛,以至最后的殞落,我們完全可以依照有據(jù)可查,有史料佐證的規(guī)則與尺度去一探究竟,而非人云亦云。
序篇:阿里前史
古格,一個厚重的揮之不去的古國名字,一個曾叱咤風云700年的神秘王朝。可以說,它是整個阿里高原上最為生動最具誘惑的一個詞匯。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正試圖走近它,以領略它獨有的滄桑與美麗。而它的歷史,還得從遙遠的古國象雄開始說起。
車行駛在阿里廣袤的荒灘戈壁上,黑色的柏油路筆直地消失在天邊。一望無際,除了遠處的群山,近處的白云,陽光火熱地籠罩著萬物,沒有人煙,只有偶遇的野生動物。連續(xù)行駛幾個小時,視野里的景色依舊沒有變化,在蒼涼厚沉的阿里高原上,那是一種被“母體”包容的恍惚感,游人專注而疲乏的神情與體態(tài),已和這高天厚土契合在一起。
這是去阿里地區(qū)常見的畫面。行政地理上所說的“阿里”,是指西藏自治區(qū)西部統(tǒng)轄七縣的“地區(qū)級”行政區(qū),這是一個面積不算?。?04683平方公里),但人口密度卻是世界上最低(0.37人/平方公里)之一的地區(qū)。它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喜馬拉雅、岡底斯、喀喇昆侖和昆侖等偉大山脈在此聚首;雅魯藏布江、獅泉河、象泉河以及孔雀河等繁衍輝煌文明的大河在此橫流;瑪旁雍錯、拉昂錯、班公錯、扎日南木錯等高原大小湖泊在此星羅棋布。
遠行了的大鵬鳥
難以想象,在這蒼涼的荒原之地,千年之前,曾經(jīng)存在一個有著自己的文字,高度發(fā)達的偉大王國——象雄。其最輝煌的時候,國土上至克什米爾和拉達克,中間為現(xiàn)在西藏的大部分地區(qū),下到青海、四川。它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之一,在漢族史籍中被記載為“大羊同”及“大羊同國”。如唐代的《冊府元龜》中就有:大羊同國,東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闐,東西千余里,勝兵八九萬,辮發(fā)氈裘,畜牧為業(yè)。”
“象雄”,在古象雄語中,意為“大鵬鳥之地”。象雄人認為他們是大鵬鳥的后代,國王戴著鵬犄王冠,臣民以大鵬鳥為圖騰。大鵬鳥自遠古以來,世世代代護佑著他們,國強民盛,豐衣足食。松贊干布的妹妹賽瑪噶嫁到這個王國之后,就曾經(jīng)感嘆道:“我們的一份飲食是魚和麥子,吃也吃不完?!?/p>
它還是苯教的發(fā)祥地。象雄盛世,也是西藏苯教盛行之際。苯教在象雄傳統(tǒng)文化中居于至高無上的位置,它源遠流長,遍及青藏高原,至今仍深深影響著藏族人民的生活。而古格王國的前世今生,也與苯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現(xiàn)在行政區(qū)域上的阿里地區(qū),都是古老的象雄王國的轄區(qū)。由于海拔高、人煙稀少、交通艱難、氣候惡劣、補給不便等綜合因素,這里是人類生理極限所能達到的一個高點,故長時間以來,到阿里旅游一直是“勇敢人的游戲”,即便現(xiàn)在阿里已經(jīng)開通了昆莎機場,219國道日土至拉薩段也全程鋪上了柏油路。
阿里地區(qū)南與尼泊爾、印度接壤,西與克什米爾(印占)毗鄰,北部連著新疆及中亞各地的特殊地望,決定了這里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節(jié)點和絲綢之路的重要分支,也曾經(jīng)商賈如流,車水馬龍。
據(jù)常霞青先生《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一書所言,西藏從唐帝國獲得的絲綢,有一部分轉(zhuǎn)販到西方,以獲得西方的財物。除了絲綢,西藏與西方交流的最大宗商品是麝香。早在公元一世紀時,羅馬帝國就有來自于西藏的麝香。其販運途徑除了經(jīng)吉隆、普蘭、亞東等地到達印度,由印度商人再販運到西方外,另一途徑就是通過阿里地區(qū),從日土等地北上,經(jīng)克什米爾等地最終到達西方。而西方運向西藏的商品,最特殊的可能是鋼鐵制成的武器,據(jù)說還取得過法蘭克——國卡羅林王朝時期所生產(chǎn)的法蘭克劍,以及鎖子甲與馬的披甲等物件。
象雄王國與吐蕃王國皆為古代青藏高原大國,藏史《佛法鐵柱》記載:“象雄與吐蕃,以后藏之卡日阿為界,藏西北大片地方皆為古象雄之轄區(qū)。”在吐蕃松贊干布時,吐蕃與象雄王室聯(lián)姻,即松贊干布娶象雄公主李特曼為妻,同時將嫡親妹妹賽瑪噶嫁給象雄王李聶秀(有說李迷夏)為妻,兩國和親結成聯(lián)盟,以達到互不侵犯的目的。
公元644年,賽瑪噶被象雄王李聶秀冷落,這可能是象雄強于吐蕃,對吐蕃王室有輕視之舉的體現(xiàn)。在王妹的激勵下,松贊干布于是年發(fā)兵攻打象雄,殺了李聶秀,將一切象雄部落均收為吐蕃治下。653年,吐蕃以布金贊·瑪窮任象雄之“岸本”征收象雄部的賦稅,進行了制度化的管理。史書記載松贊干布曾把西藏劃分成“五茹”,即伍茹、約茹、葉茹、茹拉、蘇毗茹,征服象雄后,增設象雄茹,共6個茹。其中象雄茹擁有10個豪奴千戶,所謂“豪奴”,是指臣民中擁有奴隸財產(chǎn)者,有組織參加戰(zhàn)爭的資格。在象雄的10豪奴千戶中,有一個千戶叫“古格”千戶,只是其轄地不知與后來名揚天下的古格王朝是否屬同一個地方。
平靜的年景不長,公元677年以后,象雄叛服無常。到了赤松德贊時期,他大力廢除苯教,改信佛教,這又引起了崇信苯教的象雄的反叛。然而赤松德贊硬攻象雄不克,于是收買象雄王的妃子“朗準來”為內(nèi)應。根據(jù)朗準來的情報,吐蕃軍隊埋伏在象雄的臘倉地方,發(fā)動奇襲,以一萬之軍,戰(zhàn)勝了象雄十萬之眾,殺了象雄王,從此象雄再無叛亂之舉,完全歸順在吐蕃治下,直到公元842年,吐蕃王國崩潰。
兩任象雄王或多或少都因女人而身亡。想不到近千年后,古象雄的領土上,又發(fā)生了這種巧合。只是這次的主角變?yōu)橥罗跏业暮笠?,古格的末代王?扎西扎巴。
王子受難記
“阿里”,古時是個特定名詞,不僅指地理區(qū)域,還有政治概念。在公元10世紀以前的敦煌古藏文和吐蕃金石文中,還尚未出現(xiàn)這一詞匯。到了10世紀以后,吐蕃王族后裔在青藏高原西部地區(qū)陸續(xù)建立一些小王朝后,阿里一詞作為特定地名才開始出現(xiàn)于藏文文獻中。其特殊含義是:“吐蕃贊普政權已滅亡,贊普的血統(tǒng)管轄或擁有西藏西部這片領地,這些地方從此稱之為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