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豐錦
摘 要:在籃球教學訓練中,存在認識偏差導致運動員在心理上出現認識不足,出現了以往失敗效應、害怕遇到曾經贏過自己的對手效應、對待訓練后的疲勞效應、對待暫時性技術失調效應和面對主客場心理效應,文章提出在籃球運動中五大認識偏差心理,并找出糾正措施克服途徑。
關鍵詞:認識偏差;籃球運動;存在問題;克服途徑
中圖分類號:G80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18
認知偏差是人們根據一定的表象或不完全的信息,而對他人或事物做出的判斷,從而使判斷失誤或對判斷對象與真實情況不相符。認識偏差在籃球運動中有廣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籃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及技戰(zhàn)術中,本文列舉認識偏差的各種影響因素,并找出認識偏差在籃球運動中存在的表現,且提出糾正措施。
1.認識偏差在籃球運動中的表現
1.1以往失敗的效應
以往失敗的效應是指在以前某一技術環(huán)節(jié)或競技比賽中出現失誤或失敗的結果,至今為止都記憶猶新,失敗的陰影還在,再遇到相同情景時,曾經失敗的挫折又在腦海呈現。在籃球個人持球突破中,遇見曾經防守技術好的對手,能防住自己運球或是曾經被搶斷過球,又遇見時,心里還留下失敗的烙印,導致心理信心不足。這種以往失敗的效應,也稱為“首因效應”。
在首因效應中,兩個素不認識的人第一次見面或發(fā)生事情后,所產生的印象,會影響到以后對方的行為。第一次見面取得成功,留下好印象固然是好,但如果是遇到失敗,就會產生“以往失敗的效應”。在籃球中持球突破遇到以往防住自己的對手,在防守中遇到曾經戰(zhàn)勝自己的對手;在快攻中受到曾經失敗的例子;在區(qū)域進攻遇到曾攻不破的陣型等等,以往失敗的效應,都會讓自己膽怯。
1.2害怕遇到曾經贏過自己的對手
近因效應是指,給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對人具有強烈的影響力。在籃球比賽中,由于其他因素,導致比賽最后輸給對手,失敗是會給人留下一定的心理壓力,而這種心理壓力,會導致自我的心理糾結。在籃球賽程對陣中,會害怕遇到曾經贏過自己的對手;在個人技戰(zhàn)術中,會遇見曾經戰(zhàn)勝過自己的球員;在同場競技中,對手出自的俱樂部或球隊比自己有名聲,而害怕對手的技戰(zhàn)術比自己強。
認識的偏差,時刻存在我們的運動中,在第一次接觸到對手時,優(yōu)先效應往往起到主要作用,是先給人第一次強烈的印象,如果是失敗的或輸給對手的第一印象,那么在接下來的比賽相遇中,就會產生近因效應,就會出現害怕遇到曾經贏過自己的對手。
1.3對待訓練后的疲勞
在籃球運動中,大強度高難度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運動員出現訓練后的肌肉酸痛與疲勞,這是一種負荷現象。有超負荷的訓練,才有超負荷的恢復。出現超負荷的恢復,是機能自我適應與自我提升的好現象。但對于運動員來說,訓練后的疲勞是一種酸痛的,是一種疲憊的。甚至導致有些運動員怕教練員,怕疲勞的心理,出現抵觸訓練,不執(zhí)行教練員的意圖,不進行有效的訓練,采用拖拉散漫消極的訓練。
正確的對待訓練后的疲勞,有助于提高訓練效果,訓練后的疲勞又分“訓練后的生理疲勞”和“訓練后的心理疲勞”。
1.4對待暫時性技術失調
暫時性技術失調是指在運動競賽中,在按規(guī)定的要求完成技術動作時,遇到內因或外因作用,導致技術動作出現暫時的停頓或技術錯誤。在完成籃球投籃技術時,由于對方的干擾或者自我內心的緊張,投籃時技術動作變形,未能發(fā)揮平時的技術水平;在同場競技身體對抗時,由于對手緊逼人盯人防守,導致平時容易完成的技術,出現未能按要求完成。這些暫時性的技術失調有內外因之分,主要是內因在發(fā)生作用。
1.5面對主客場觀念的心理效應
在籃球比賽中,經常出現一種主客場間交替性比賽,球隊在主場比賽中表現勇猛,甚至主場的勝算會比客場大,我們稱之為“主客場效應”。這是一種“定型效應”,也稱為“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在對待某一類事物中比較固定的看法,它的產生是由于人們在自我感覺上,認為掌握一部分感性材料后做出的概括,是一種以偏概全、以小概大的看法。
實際上,主場效應是人們認為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會產生的熟悉感與依賴性,在主場中有觀眾的配合,有熟悉的場地與氣氛,有熟悉的比賽參照物等等因素。這些因素的存在,反饋到運動員中,就出現了刻板印象,從而淡化忽視了客場的重要性。
2.克服認識偏差的措施
2.1調整心態(tài),正確認識失敗
以往的失敗是正常的,只有經歷了失敗才有機會獲得成功,在首因效應中,只有經歷過失敗,才能正常對待,才能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認識到失敗乃兵家常事。遇到曾經戰(zhàn)勝過自己的對手,要學會自我調整運動心態(tài),樹立好正確的觀念,明白失敗是暫時性。上次的失敗原因有多方面,或是心理狀態(tài)調整不佳,或是技術熟悉程度不夠,或是個人重視程度不足準備不充分等,都有可能導致失敗。只有正確面對,才能找到原因,客觀分析,不斷調整心態(tài)。
從首因效應中反饋可知,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是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接人待物中,看待事情時,要盡量避免受到第一印象的影響而發(fā)生對別人的錯誤的看法;從自身出發(fā),要不斷完善自我的技術水平,給對手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便于對以后的工作方便開展。
2.2轉換心理優(yōu)勢,正確認識對手
在比賽中,遇見曾經戰(zhàn)勝過自己的對手、曾經無法贏過對方,自己會感覺有無形的壓力。通過換位思考,明白“輸得起”與“輸不起”的心理效應,從來沒有輸過的選手,心理上存在“輸不起”的現象;曾經輸過對方的選手,就抱著“輸得起”的心態(tài),心理上優(yōu)勢的轉化,是你怎么看待問題的關鍵。輸的起,再輸給你,就不怕你,就充分發(fā)揮自己實力。所以,換位思考,是取得優(yōu)勢心理的關鍵一步。
2.3轉變觀念,克服訓練后疲勞
訓練疲勞是正常的,對待訓練后的疲勞,不應該有怕教練,怕訓練帶來的疲勞。因為練的辛苦,才有成績;超負荷的訓練,會帶來超負荷的恢復,才對訓練成績有提高,才對訓練效果有幫助。出現生理疲勞是正?,F象,心理疲勞則需要調整釋放,需要區(qū)別對待,例如在籃球訓練中,為了放松壓力緩解心情,可以組織團隊去游泳,參差其他活動進行釋放。心理疲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累加過程,發(fā)現心理疲勞,要及時提出治理。
2.4暫時性是正常性,及時自我調整
一個接球技術突然失誤,作為運動員應該“一笑而過”,不計較,暫時性屬于正常性,不責怪自己。在籃球比賽中,連贏幾分,連輸幾分時常發(fā)生,在投籃中,幾次出手投不中,是暫時性技術失調,要及時自我調整心態(tài),作出合理的判斷,如及時換人,個人減少投籃次數,多給同伴助攻,來轉變暫時性投籃技術的不足。克服暫時性技術性失調需要球員自我認識,及時作出自我調整,不必要責怪自己,及時更換角色更換技術,把注意力轉移。
2.5借用暗示心理,消極換積極
主客場現象,在籃球比賽中,經常體現。是因為觀眾的氣氛導致場上球員的互動性不夠,心理穩(wěn)定性不夠,應多借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例如客場觀眾的互動干擾,應做好心理預防,應嘗試模擬訓練。遇到客場時,心理自我鼓勵,學會超脫,借用暗示的心理,表現出穩(wěn)定的心理和行為,將現場的鼓掌歡呼聲,轉換成對自己的肯定聲音,來克服主客場效應。
3.結語
總之,深入了解籃球運功中的認識偏差,有利于解決籃球教學比賽中的缺點與盲點。首先,遇到對手時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不要以貌取人,要客觀做出合理的判斷;其次,不要片面的看待問題,要用全面的觀點,注意個體間的差異;再次,不要用停止的眼光分析,要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去看待,全面觀察,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最后,對人不要帶有成見,應該隨著現實的變化而變化,學會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及時調整自己的技術動作,才能在籃球教學與訓練中取得成效。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