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文華
體育課堂教學過程看似短短的45分鐘時間,其背后卻蘊含著一個復雜的管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學生、場地器材、教學內容以及評價是構成體育課堂的五要素,加強五要素的管理,對于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
學校對人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學校對體育教師管理和體育教師對學生的管理。
首先,是學校對體育教師的管理。學校對體育教師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管理,“包括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評價”。二是對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管理,主要通過聽課和評課 “關注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檢查教案和聽課筆記、教研活動等形式,以考核評價為手段實施有效的管理。
其次,是體育教師對學生的管理。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體育課堂的管理者,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上有權利、有義務管理好每個學生。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體現在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有效的管理。為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課堂常規(guī)并嚴格課堂常規(guī)的管理,使之成為學生課堂上的規(guī)范準則并自覺遵守。
最后,體育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過程,直接體現為人--人關系,即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關系以及師生間、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由于體育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室外實踐課為主,在運動實踐過程中難免有磕磕碰碰、運動喜好與否、運動能力高低、運動情緒好與壞等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情況。既然是人際關系,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的效果有時勝過強硬管理手段的效果。因此,妥善處理好師生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和師生間與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是成功實施對人的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體育課堂上,還存在著人--物關系。師生是場地器材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師生更是場地器材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加強對場地器材的使用、維護、維修和保養(yǎng)管理是成功實施對物的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日本,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不會任由體育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專項特長而隨意安排,它必須嚴格按照文部省頒布的教學大綱來執(zhí)行。而在我國的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中,有 “重視改造傳統(tǒng)項目和引入新興運動類項目,精選適應時代要求的、有利于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的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作為學習內容”的說明,但是卻沒有說明具體由誰來 “重視”和 “精選”。在只給學習標準不給具體學習內容的情況下,學校體育分管領導、體育組組長和各體育教師就要根據新課標的 “內容標準”精神以及上級教育部門相關的實施新課標指導性文件,繼承和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大綱中優(yōu)秀的一面,借鑒外來的課程內容管理經驗,齊心協(xié)力共同來做好這項工作,全盤考慮,制定好各種教學計劃,把課程教學內容管理起來,以防止課程內容選擇權高度集中在體育教師手中,防止學生學習內容教師做主,防止各自為政,造成課程內容管理被動的局面。
當前,在學校體育教學課程內容管理中,至少應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首先,體育組要制定全校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不管是按照行政班上課,還是按照水平內、年段內選學上課,體育組都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選學的運動項目及模塊數量 (如果是按照行政班上課,體育組同樣要安排好整個學年各個年級上課的內容,即學年教學計劃)、項目的學習內容、學習課時數以及考核時間和辦法。課程教學內容一旦確定下來,在一段時間內一般不要變動,實施模塊教學的老師要按照模塊教學計劃 (有些模塊可能還細分成幾個單元)要求認真?zhèn)湔n編寫課時教學計劃,不折不扣上好每次課,不能隨意改變模塊教學計劃。
其次,在全面貫徹全校課程教學計劃的同時,還應兼顧每年的校運會 (比如,秋季或春季的田徑運動會、趣味運動會)的開展。雖然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不占用體育課時,但是,在正常的體育教學中仍然需要抽取一定的時間對測試的方法以及鍛煉方法等做專門的輔導。
有教學必有評價,有評價才有教學質量的好與壞的區(qū)分。評價者在實施評價時是否秉承客觀、公正、科學、準確的態(tài)度將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可信度。進一步說,將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一切,這話很實在,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情緒的高級動物,學生是這樣的,體育教師也是這樣的。體育課堂的絕大部分是實踐課,而且很多時間都是和器材打交道的, “運用恰當的評價理論和方法對教師的教學活動與結果,以及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進行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課堂教學秩序正常進行的保證,更是師生身心健康的前提條件。如果體育教師受到不客觀、不公正的評價,其教學態(tài)度可能就會發(fā)生改變,有人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有人一蹶不振。得意忘形者和一蹶不振者都可能產生疏于管理課堂的思想,那么,體育課堂上對學生的安全管理可能就是一大漏洞。如果學生的學習評價受到不客觀、不公正的評價,甚至是老師和同學的主觀臆斷,那么,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可能大打折扣了。
在新課程標準中只給評價方法不給具體項目的評價標準,它顯然是看到了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存在,但同時也給廣大體育教師實施 “在評價時,要注意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要求帶來一定的不便,特別是對速度、遠度和高度等運動項目進行定量評價時麻煩就更大了。沒有了具體的評分標準,學生和老師只能在測驗成績上徘徊。此時,體育教師要在學習和實施新課標的 “教學評價建議”的同時,結合體育教學質量所具有的抽象性 (指向情意性評價)和具體性(指向具體項目評分標準評價以及技術評定,實施定量和定性評價)、統(tǒng)一性 (指向理論學習評價標準統(tǒng)一,定性評價標準趨于統(tǒng)一)和層次性 (指向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定性和定量評價時可適當因人而異)、延時性 (指向評價時關注學生學習的應用性和發(fā)展性)和動態(tài)性 (指向評價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的發(fā)展變化)等特性,結合傳統(tǒng)教學大綱中各個具體運動項目的定量和定性評價標準,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防止隨意性、主觀性等評價行為的發(fā)生。評價環(huán)節(jié)出問題了,教學質量好壞的可信度也隨之出問題。
當前,在學校體育教學評價管理中,至少應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首先,學校要有統(tǒng)一評價標準。確定學校統(tǒng)一使用的各個項目的評分標準和技術評定標準,作為學校對學生學習的定量和定性評價標準,不搞一人一套標準。
其次,請進來。評價時把同組的老師請進來一同參與評價并即時地確定評價結果。
理清了體育課堂五要素的管理工作后,在體育教學中處于主導作用的老師就要隆重出場了,體育教師在整個體育教學中起到龍頭的作用,他必須于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力求上好每次課,并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現五要素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并提出修正意見,在管理中推進體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