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清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知識發(fā)生過程的教學”.李士锜先生也曾指出,如果這種發(fā)生過程為學生所掌握,或者更好一點,學生直接投入到發(fā)生過程中去形成概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構(gòu)建概念和法則,則不僅能使學生知其來龍去脈,而且也有利于正確信念的形成.
遵循注重知識的產(chǎn)生、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筆者對菱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的教學內(nèi)容(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上冊P103-106)作進一步加工,讓學生多一些探索的過程.教學設(shè)計如下.
一、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
掌握菱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性質(zhì);會運用菱形的性質(zhì)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
1.復(fù)習回顧
利用多媒體展示一般平行四邊形和矩形,復(fù)習它們的性質(zhì)特征.
2.巧妙引入新課
師:若把圖1中的ABEF的一邊EF向?qū)匒B平行移動至AF上一點D,使AB=AD,交BE于點C,得到圖2中的四邊形ABCD.觀察四邊形ABCD,大家能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征嗎?(同時用多媒體演示由圖1變化成圖2的動畫效果)
3.猜想圖形的性質(zhì)
允許學生小組討論、動手剪紙等方式進行探討.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可視學生情況利用多媒體演示四邊形ABCD沿AC、BD對折的動畫效果圖,以幫助學生形成猜想.最后引導(dǎo)他們按邊、角、圖形的對稱性、面積分類,大膽寫出對四邊形ABCD的性質(zhì)猜想.
學生可能的猜想(不管猜想正確與否,先對學生給出的結(jié)果予以肯定).
注:邊的關(guān)系的第(4)點為錯誤猜想,面積關(guān)系的第(4)點很少有學生能直接給出這個公式.
4.證明猜想
師:下表是大家對這個四邊形ABCD性質(zhì)的猜想,那么如何說明它們的正確性呢?
生1:因為四邊形ABCD是由ABEF一邊EF平行移動得到的,所以四邊形ABCD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
生2:由條件可知△ABD是等腰三角形,O又是BD的中點,所以AO⊥BD,且AO平分∠BAD,即AC⊥BD,∠5=∠6.其他角同理可證.
生3:由上面可知,AC垂直且平分BD,四邊形ABCD沿AC或BD對折能夠完全重合,所以四邊形ABCD是軸對稱圖形.
生4:由圖形的對稱性可知,四邊形ABCD被對角線分成的四個小直角三角形面積相等,所以SABCD=4SRt△ABO.
生5:因為SRt△ABO=BO×AO12=112BD×112AC12
=BD×AC18,所以SABCD=AC×BD12.
師:大家都回答得很好.那么對角線AC與BD是否相等?
生1:看上去應(yīng)該相等.
生2:不相等.如果相等,則△ABO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1=45°;因為∠1=∠2,所以∠ABC=90°,則有四邊形ABCD是矩形.但四邊形ABCD是一般的平行四邊形.
師:理由非常充分.同學們都明白為什么了嗎?
生:明白.
5.引出概念、總結(jié)性質(zhì)
師:通過我們的猜想、證明發(fā)現(xiàn)四邊形ABCD具有許多一般平行四邊形和矩形所沒有的性質(zhì).我們把這種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稱為菱形.
然后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菱形的性質(zhì),分別用文字和數(shù)學符號表述出來.endprint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知識發(fā)生過程的教學”.李士锜先生也曾指出,如果這種發(fā)生過程為學生所掌握,或者更好一點,學生直接投入到發(fā)生過程中去形成概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構(gòu)建概念和法則,則不僅能使學生知其來龍去脈,而且也有利于正確信念的形成.
遵循注重知識的產(chǎn)生、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筆者對菱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的教學內(nèi)容(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上冊P103-106)作進一步加工,讓學生多一些探索的過程.教學設(shè)計如下.
一、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
掌握菱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性質(zhì);會運用菱形的性質(zhì)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
1.復(fù)習回顧
利用多媒體展示一般平行四邊形和矩形,復(fù)習它們的性質(zhì)特征.
2.巧妙引入新課
師:若把圖1中的ABEF的一邊EF向?qū)匒B平行移動至AF上一點D,使AB=AD,交BE于點C,得到圖2中的四邊形ABCD.觀察四邊形ABCD,大家能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征嗎?(同時用多媒體演示由圖1變化成圖2的動畫效果)
3.猜想圖形的性質(zhì)
允許學生小組討論、動手剪紙等方式進行探討.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可視學生情況利用多媒體演示四邊形ABCD沿AC、BD對折的動畫效果圖,以幫助學生形成猜想.最后引導(dǎo)他們按邊、角、圖形的對稱性、面積分類,大膽寫出對四邊形ABCD的性質(zhì)猜想.
學生可能的猜想(不管猜想正確與否,先對學生給出的結(jié)果予以肯定).
注:邊的關(guān)系的第(4)點為錯誤猜想,面積關(guān)系的第(4)點很少有學生能直接給出這個公式.
4.證明猜想
師:下表是大家對這個四邊形ABCD性質(zhì)的猜想,那么如何說明它們的正確性呢?
生1:因為四邊形ABCD是由ABEF一邊EF平行移動得到的,所以四邊形ABCD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
生2:由條件可知△ABD是等腰三角形,O又是BD的中點,所以AO⊥BD,且AO平分∠BAD,即AC⊥BD,∠5=∠6.其他角同理可證.
生3:由上面可知,AC垂直且平分BD,四邊形ABCD沿AC或BD對折能夠完全重合,所以四邊形ABCD是軸對稱圖形.
生4:由圖形的對稱性可知,四邊形ABCD被對角線分成的四個小直角三角形面積相等,所以SABCD=4SRt△ABO.
生5:因為SRt△ABO=BO×AO12=112BD×112AC12
=BD×AC18,所以SABCD=AC×BD12.
師:大家都回答得很好.那么對角線AC與BD是否相等?
生1:看上去應(yīng)該相等.
生2:不相等.如果相等,則△ABO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1=45°;因為∠1=∠2,所以∠ABC=90°,則有四邊形ABCD是矩形.但四邊形ABCD是一般的平行四邊形.
師:理由非常充分.同學們都明白為什么了嗎?
生:明白.
5.引出概念、總結(jié)性質(zhì)
師:通過我們的猜想、證明發(fā)現(xiàn)四邊形ABCD具有許多一般平行四邊形和矩形所沒有的性質(zhì).我們把這種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稱為菱形.
然后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菱形的性質(zhì),分別用文字和數(shù)學符號表述出來.endprint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知識發(fā)生過程的教學”.李士锜先生也曾指出,如果這種發(fā)生過程為學生所掌握,或者更好一點,學生直接投入到發(fā)生過程中去形成概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構(gòu)建概念和法則,則不僅能使學生知其來龍去脈,而且也有利于正確信念的形成.
遵循注重知識的產(chǎn)生、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筆者對菱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的教學內(nèi)容(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上冊P103-106)作進一步加工,讓學生多一些探索的過程.教學設(shè)計如下.
一、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
掌握菱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性質(zhì);會運用菱形的性質(zhì)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
1.復(fù)習回顧
利用多媒體展示一般平行四邊形和矩形,復(fù)習它們的性質(zhì)特征.
2.巧妙引入新課
師:若把圖1中的ABEF的一邊EF向?qū)匒B平行移動至AF上一點D,使AB=AD,交BE于點C,得到圖2中的四邊形ABCD.觀察四邊形ABCD,大家能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征嗎?(同時用多媒體演示由圖1變化成圖2的動畫效果)
3.猜想圖形的性質(zhì)
允許學生小組討論、動手剪紙等方式進行探討.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可視學生情況利用多媒體演示四邊形ABCD沿AC、BD對折的動畫效果圖,以幫助學生形成猜想.最后引導(dǎo)他們按邊、角、圖形的對稱性、面積分類,大膽寫出對四邊形ABCD的性質(zhì)猜想.
學生可能的猜想(不管猜想正確與否,先對學生給出的結(jié)果予以肯定).
注:邊的關(guān)系的第(4)點為錯誤猜想,面積關(guān)系的第(4)點很少有學生能直接給出這個公式.
4.證明猜想
師:下表是大家對這個四邊形ABCD性質(zhì)的猜想,那么如何說明它們的正確性呢?
生1:因為四邊形ABCD是由ABEF一邊EF平行移動得到的,所以四邊形ABCD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
生2:由條件可知△ABD是等腰三角形,O又是BD的中點,所以AO⊥BD,且AO平分∠BAD,即AC⊥BD,∠5=∠6.其他角同理可證.
生3:由上面可知,AC垂直且平分BD,四邊形ABCD沿AC或BD對折能夠完全重合,所以四邊形ABCD是軸對稱圖形.
生4:由圖形的對稱性可知,四邊形ABCD被對角線分成的四個小直角三角形面積相等,所以SABCD=4SRt△ABO.
生5:因為SRt△ABO=BO×AO12=112BD×112AC12
=BD×AC18,所以SABCD=AC×BD12.
師:大家都回答得很好.那么對角線AC與BD是否相等?
生1:看上去應(yīng)該相等.
生2:不相等.如果相等,則△ABO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1=45°;因為∠1=∠2,所以∠ABC=90°,則有四邊形ABCD是矩形.但四邊形ABCD是一般的平行四邊形.
師:理由非常充分.同學們都明白為什么了嗎?
生:明白.
5.引出概念、總結(jié)性質(zhì)
師:通過我們的猜想、證明發(fā)現(xiàn)四邊形ABCD具有許多一般平行四邊形和矩形所沒有的性質(zhì).我們把這種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稱為菱形.
然后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菱形的性質(zhì),分別用文字和數(shù)學符號表述出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