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鵬
寫作能力是衡量一個人語文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大部分小學生懼怕寫作已成為語文教學中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沒有動力。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馬正平認為,寫作能力依附于寫作動機、寫作意志、知識信息、潛能、人格、文化等因素,它們既是形成寫作能力的原因和前提,又是寫作能力本身。江蘇特級教師管建剛也說,“作文興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因此,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長久的寫作興趣,做到自覺地寫作,快樂地寫作,這才是寫作教學的第一要事。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對寫作具有持之以恒的興趣呢?
一、創(chuàng)辦班級《作文周報》
教材中的作文題目,多是以命題或話題作文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容易受作文題目的束縛而難以打開思路。加之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作前的“選材指導”“寫法指導”“范例引路”,往往將學生限制在一個統(tǒng)一的框架里,學生多依葫蘆畫瓢,作文千篇一律。更深層的原因,是傳統(tǒng)作文的讀者通常都只有教師一人,學生難以形成寫作的讀者意識。在創(chuàng)辦班級《作文周報》前,我所了解的情況是,大部分學生會找各種借口不讓家長看自己的作文;作文評價多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占有很強的話語霸權;原本對作文沒什么興趣的學生更是把作文當作一種應付性的作業(yè)來完成,寫出來的作文當然沒什么質量可言。
而班級《作文周報》讓學生以投稿的方式進行寫作,顛覆了傳統(tǒng)偏重于作業(yè)狀態(tài)的作文觀,讓學生的文字和名字經(jīng)常地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它讓學生在作文發(fā)表中擁有了“公共話語權”,同時也獲得了寫作的樂趣和自信。
以我班創(chuàng)辦的《作文周報》為例,一學期下來,我們總計出版了20期,累計發(fā)表文章260余篇,10萬余字。這10萬余字所記,基本上來自于學生生活,記錄的是孩子們最值得收藏的童年記憶。這種新奇的作文方式,讓孩子們以自己的文字能出現(xiàn)在周報上而自豪,他們會為獲得榮譽稱號暗自較勁,會為了寫好作文主動地去閱讀,會主動將自己發(fā)表在周報上的文字拿給家長看。這一切,都源于《作文周報》,它喚醒了學生自主寫作的意識。
二、重視作文的開放性
特級教師周一貫認為作文“不能以教師從命題到要求的指令完全取代孩子的自由表達”。命題作文或話題作文限制了寫作的范圍,所以不少學生寫命題作文就無話找話說。譬如,表達父母之愛動輒就是半夜父母冒著傾盆大雨背著生病的自己上醫(yī)院……一些教師教作文,為了學生考試拿高分,找上幾篇范文讓學生背,教學生改頭換面,放之四海皆能用之。這樣學生在寫作時,《一件難忘的事》就能搖身一變成《我最尊敬的人》。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生寫了一篇又一篇,但都是低水平重復、原地踏步,再多也白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币虼耍仨氈匾曌魑牡拈_放性。一是要開放作文題材,少寫、不寫命題作文,引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發(fā)現(xiàn)素材,記錄自己的童年。特別要引導學生寫每日所記,將自己學習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及時地記錄下來。二是教師要自覺消除話語霸權,鼓勵學生不說“正確的假話”,允許學生說“不正確的真話”。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學生就能端正作文的態(tài)度,知道作文是拿起筆來說話,他們需要說話的權利。因而,即便再差的學生,他也有自己想說的話,而且,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孩子們的真話:
“今天,林老師宣布了被初選的同學名字。我心里美滋滋的:‘一定要被初選,這樣我就有錄用的機會了?!?/p>
“愛告狀的葉航可真是本性難移:‘老師,陳軍他沒寫回信!老師聽了氣勢洶洶地走了過來:‘是不是沒寫回信?”
“打開練習冊,一堆密密麻麻的題目,讓人看了頭就疼,真想用火把練習冊燒得一干二凈……”
“我撲向床,淚水奪眶而出,回想著那些目光:為什么大家都有種歧視胖子的想法,而且會不知不覺執(zhí)行這樣想法,難道胖一點也有錯嗎?”
杜威說:“教育就是兒童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蔽覀兊膶懽鹘虒W也應該為學生培育生活情境,使學生運用文字的寫作過程成為其生活過程的一部分。
三、運用有效的激勵機制
寫作是一件辛苦的事,它需要堅強意志的支撐。小學生的意志相對比較薄弱,寫作意志更是如此。所以,語文教師應該通過組織、引導、激勵,讓學生保持長久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意志,這應是比寫作技巧訓練更為重要的任務。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層次越高,其自我實現(xiàn)動力越足,意志也越堅定。上學期,我學習管建剛老師在維持學生寫作興趣上所構建的一整套動力系統(tǒng)——“等級評獎”“積分活動”和“稿費活動”。具體做法是:要求學生積極寫作,積極向班級《作文周報》投稿,稿件一旦被錄用,教師就發(fā)給稿件“錄用通知單”;習作發(fā)表之后,學生就會獲得一張“發(fā)表紀念卡”。如能發(fā)表3篇,就可評為“寫作新苗”。在此基礎上再發(fā)表4篇,就可獲得“寫作小能手”的稱號。能發(fā)表10篇的,就授予該生“班級小作家”稱號。率先被評為“班級小作家”的同學,有資格出版一期“個人??薄_@些系列活動有效地點燃、維持和激勵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學生在實現(xiàn)梯次寫作目標的過程中獲得了持久的“我要寫”的動力。
一學期下來,全班39人,有28人獲得了“寫作新苗”的稱號,其中有14人被評為“寫作小能手”,8人獲得“班級小作家”稱號,4人出版了“個人??薄<幢闶菍W期結束,孩子們還意猶未盡。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作文教學不應該僅限于寫作知識的傳授和寫作技巧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去喚醒孩子們寫作的愿望,不斷地鼓起孩子們寫作的熱情,激勵孩子們寫作的意志,因為興趣是寫作的第一能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才是作文教學的“第一要事”!
(福建省尤溪縣坂面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