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發(fā)揮與開發(fā)。身為音樂教師,要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那樣去保護每個孩子的心靈。巧妙地應對課堂,化弊為利,架起師生間的橋梁,為課堂添彩。
關(guān)鍵詞:音樂 課堂 小事 因勢利導
一、案例背景
音樂課堂是一個充滿著活力的大舞臺,是一個發(fā)展著的、開放的體系,時刻演繹著不同的“故事”。學生們正值青春期,思想比較活躍,經(jīng)常會“突發(fā)奇想、靈機一現(xiàn)”,干擾你的教學計劃。因此,教師單憑“完美”的教學設計是不夠的,還得具備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能力。音樂課堂無小事,我們應抓住這些“突發(fā)奇想”,巧妙的因勢利導,壞事變好事,使得教學內(nèi)容得到延伸,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得到更大的收獲,何樂而不為?
二、案例描述
“啦……啦……小小的一陣風呀慢慢地走過來,請你嘛歇歇腳呀暫時停下來。海上的浪花開呀我才到海邊來,原來嘛你也愛浪花才到海邊來。啦……啦……”七(五)班的學生伴隨著這首校園民謠《踏浪》高興地走進了音樂教室……
“同學們,你們到過大海,看過大海嗎?”
“沒有!”“有!”“……”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
“那,你能模仿大海的聲音嗎?”
學生在座位上紛紛的模擬著大海的波濤聲“嘩——嘩——”,突然,傳來一陣尖叫“嘔——嘔——”,使得同學們哄堂大笑,“誰啊?”“又是楊國宇”……尖叫聲,埋怨聲使得課堂一片狼藉。瞧瞧,這個“肇事者”絲毫沒有歉意,還正得意著呢!同學們都用詫異的眼神注視著他,然后又看了看我。眼見著課是無法按正常程序進行了,馬上強制著安靜下來也沒那么輕而易舉??粗@一幕,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怎么辦?怎么辦?今天可是上公開課?。 蔽倚睦镙p聲的嘀咕著:“怎么課剛開始就給我搗亂?”我深吸了一口氣,努力的使自己平靜下來。頓時,我想起了《森林狂想曲》那一課,作品中錄入自然界的“蛙、鳥、蟲”等聲音,使得作品更生動,更形象。“同學們,剛剛的尖叫聲像是什么鳥的叫聲?”我努力地美化剛剛的尖叫聲“嘔——嘔——嘔——”
同學們一致回答道:“?!t”!學生在我繪聲繪色的模仿聲中安靜了下來。
我調(diào)侃著說:“太有創(chuàng)意了,‘楊大師!可是老師想知道,你怎么會給出與同學們不同的答案呢?”在同學們的注視下,他吱吱唔唔的說:“老師,你多媒體投影的是大海的畫面,我覺得在大海上應該有美麗勇敢的海鷗在自由的歌唱、飛翔!”“嗯,愛動腦筋,善于觀察,說的好!接下來,老師就代表全班同學邀請你扮演海鷗,模仿海鷗的聲音,為今天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伴唱,但是聲音不是隨便發(fā)出來的,更不能尖叫,這樣才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明白嗎?”我親切的說道。他微笑著淡了點頭坐下了。伴奏音樂響起,部分同學模仿海浪聲,楊同學模擬海鷗的叫聲,還創(chuàng)意地加入海鷗飛翔的動作,在他的感染下,同學們都不再拘謹了,課堂上又恢復溫馨的場面,有序的進行著……
三、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給我的觸動非常大,我慶幸自己沒有對學生“突發(fā)奇想”聽而不聞,置之不理,更沒有予以否定,而是因勢利導,寬容地對待。使用得當?shù)难赞o進行引導,維護孩子的愛表現(xiàn)的“自尊心”,給他們“臺階”下,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同時,也讓老師在學生中樹立了威信。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在音樂課堂這個大舞臺上的表演是豐富多彩的,學生今天扮演“海鷗”,明天可能扮演其他角色。那么如何抓住這只古靈精怪的“海鷗”,因勢利導,讓它唱得響亮,飛得更高,是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都該思考的問題。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不僅要完成計劃中的教學內(nèi)容,還要不斷的嘗試應運用新的思想和理念來指導我們的教學活動。
(一)適當?shù)貙捜?,?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處罰更強烈。教育的確如此。假設這節(jié)課,我對楊同學的尖叫予以否定或強行制止,表現(xiàn)出一些不理智的情緒,那只能是暫時安靜下來,可也按計劃有序地進行著,失去的卻是充滿靈性的課堂,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探索。因此寬容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傾聽美每一位學生的聲音。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環(huán)境里,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才能感受到愛和尊重,樂觀自信,積極地表現(xiàn)自己,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我們音樂老師何不機智地利用突如其來的“海鷗”,為我們的課堂添彩呢?
(二)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創(chuàng)造
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他們在接受和感知音樂時候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體驗。在這節(jié)課上,我尊重了楊同學的獨特體驗,給他營造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空間,并把這種創(chuàng)新引導到教學活動中來?!缎抡n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強調(diào)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shù)的實踐過程,因此,音樂教師應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積極引導其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shù)表演和即興編創(chuàng)等各項音樂活動,通過音樂藝術(shù)實踐,有效提高音樂素養(yǎng),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對今后的學習找到更有力的支撐點。
(三)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用“愛”去感染、引導
音樂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的了解、分析、觀察學生的情況,做到隨機應變,也許正是這些突如其來的“海鷗”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某個同學身上的閃光點,或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反之,一句犀利的挖苦、一句刻意的批評都會讓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因此,我們要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那樣去保護每個孩子的心靈,讓我們的教育少幾分尷尬。
音樂課堂教學是充滿活力的、開放的、不斷發(fā)展的體系,不能按照既定的情節(jié)來上演。更重要的是主角是個性鮮明的學生,有著獨特的靈魂和思維。課堂無小事,他們突發(fā)奇想,會時不時地擾亂你的教學計劃,對課堂教學造成困擾和挑戰(zhàn)。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海鷗”,我們音樂教師要做的不是一句簡單的批評,或是刻意回避,視而不見,而要且行且珍惜,在學生、教材和教師三者間尋求共鳴點,巧妙的處理,化弊為利,架起師生間的友誼橋梁,為課堂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