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麗
教學目標
品讀各種吆喝,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每天早晨,睡眼惺忪的我們經(jīng)常伴隨著“豆腐,豆腐”這樣的叫賣聲醒來。街頭巷尾,我們也經(jīng)常聽到辛苦的小販們扯著嗓子的吆喝聲。在老北京城過去也有這樣一群小販,他們的吆喝聲各具特色。下面播放朗讀帶,讓我們通過朗讀帶,傾聽老北京城大街小巷的吆喝聲。
二、分析課文
(一)讀吆喝
1.小組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解決生字生詞。
2.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吆喝聲,吆喝吆喝,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吆喝的精準度、吆喝聲中編詞的藝術等,讓學生吆喝一遍看看能否準確掌握吆喝人吆喝的精髓)
(二)唱吆喝
老北京的吆喝聲之所以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是因為有些吆喝不是讀出來的,而是唱出來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各挑選一種吆喝唱一唱。
(在學生唱的時候,教師要引導他們了解老北京的吆喝聲是怎么唱出來的,比如音色、音高的變化,詩般的韻律和音樂的美感等)
(三)品吆喝
1.通過讀吆喝和唱吆喝,讓我們對吆喝聲有了一定的印象,這些吆喝聲響遍街頭巷尾,文章是按什么順序把這些吆喝聲組織起來的呢?小組討論后交流。
2.人生百態(tài),有些人住在大別墅里,享受陽光海灘;有些人開著豪華轎車,四處游玩;可也有一些人,從早到晚、一年四季都在為生計奔波。讀完吆喝,我們再來品品這些吆喝人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發(fā)言。
(了解吆喝人的生活狀況后,再讓學生試著讀一些吆喝,看看他們是否能夠體會吆喝人生活之不易以及他們的熱情、質樸、誠信、自得其樂的性格和品質)
(四)創(chuàng)吆喝
拿出蘋果、梨等實物,兩人一組進行同類實物創(chuàng)作,看誰創(chuàng)作的吆喝詞最動聽,看誰唱出來的吆喝最吸引人,然后由同學們投票,看誰的東西賣得多,誰就獲勝。
三、全課小結
師:通過《吆喝》,我們不僅讀出了市井風情,讀出了聲樂之美,讀出了老北京人艱難困苦的生活狀態(tài),更讀出了老北京人熱情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這境界就是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