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登梅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腫瘤科,四川 成都 610015)
經(jīng)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因其使用安全、可靠、便捷,可以長期留置、減少患者痛苦等優(yōu)點而在臨床上廣泛應用。PICC置管后最常見并發(fā)癥是機械性靜脈炎,不僅增加患者痛苦、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治療費用,嚴重者不得不提前拔管。對其預防和治療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我科對PICC置管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和預防性護理,觀察靜脈炎發(fā)生情況,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我院行PICC置管患者168例,男90例,女78例,年齡26~85歲[(46.27±12.64)歲],疾病類型包括乳腺癌40例,肺癌65例,結腸癌54例,其他9例,住院時間9~32 d[(16.52±6.35)d],置管天數(shù) 9~341 d[(98.67±37.82)d],穿刺部位有貴要靜脈96例,肘正中靜脈48例,頭靜脈24例,以腫瘤晚期患者居多。以擲硬幣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84例,對照組男51例,女33例,年齡29~81歲,中位年齡55歲;觀察組男49例,女35例,年齡26~85歲,中位年齡48歲。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置管材料:采用美國箭牌(ARROW)公司生產(chǎn)的中心靜脈導管,型號5F。置管前后作相關的健康教育,由持有PICC操作證的專業(yè)護士進行置管,均采用直接穿刺法。①對照組抬高患肢適當制動;避免肘關節(jié)活動,適當增加手指的活動,以促進血液回流,緩解癥狀。用熱毛巾熱敷,每次15~20 min,每日3~4次;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遼妥)軟膏涂擦,每日2次;紅外線燈照射,每次20 min,每日2次;如處理3~5天癥狀無緩解或加重,應予拔管。②觀察組置管前用40 ml生理鹽水加5 mg地塞米松浸泡導管≥2 min后置入;于置管后2小時,預防性給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七葉皂苷鈉軟膏于穿刺點上沿置管靜脈走向均勻抹至肩關節(jié),寬度約8~10 cm,涂抹后以保鮮膜包覆再給予溫水濕熱敷,置管術后當日用康惠爾水膠體透明貼(10 cm×10 cm)覆蓋在穿刺點及穿刺血管近心端靜脈走向的皮膚10~20 cm處。其余處置措施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靜脈炎分級標準[1]:0級:無癥狀;1級:注射部位局部紅斑,伴或不伴有疼痛;2級:注射部位疼痛,伴有皮膚紅斑和(或)水腫;3級:注射部位疼痛,伴有皮膚紅斑和(或)水腫,有條索狀物形成,可觸摸到條索狀靜脈;4級:注射部位疼痛,伴有皮膚紅斑和(或)水腫,條索狀靜脈長度>2.54 cm,伴有膿液滲出。觀察期間,只要有1級以上(含1級)的靜脈炎表現(xiàn),就視為發(fā)生靜脈炎。每天觀察1次,直到置管后7天。比較兩組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嚴重程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21例,發(fā)生率25.0%;觀察組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4例,發(fā)生率4.8%。觀察組靜脈炎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84,P < 0.05)。
表1 兩組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情況比較 (n)
靜脈炎主要表現(xiàn)為局部組織發(fā)紅、腫脹、灼熱、疼痛,有時可見沿靜脈血管走向出現(xiàn)的條索狀紅線及皮膚色素沉著,原因考慮由于穿刺置管過程中穿刺針、插管鞘和導管對靜脈內(nèi)膜、靜脈瓣的機械性摩擦刺激而引發(fā)血管反應。通過觀察置管前向患者介紹穿刺程序,應用目的,使用優(yōu)點,做好心理護理,可以降低應激反應的強烈程度[2];穿刺過程中保持與患者良好的交流;接觸導管前沖洗干凈附于手套上的滑石粉,用地塞米松稀釋液浸泡導管,均有明顯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3]。
機械性靜脈炎屬于急性無菌性炎癥,通常發(fā)生于PICC置入后25~72 h,好發(fā)于穿刺點上方8~10 cm。于置管后2小時,預防性的給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七葉皂苷鈉軟膏于穿刺點上沿置管靜脈走向均勻抹至肩關節(jié),涂抹后以保鮮膜包覆再給予濕熱敷,置管術后當日用康惠爾水膠體透明貼覆蓋在穿刺點及穿刺血管進心端靜脈走向的皮膚10~20 cm處。均可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率,發(fā)生靜脈炎后,利用硫酸鎂局部應用具有抗炎、消腫作用的機制[4],50%硫酸鎂濕熱敷。水膠體敷料可形成閉合環(huán)境,在局部皮膚形成低氧張力,刺激組織釋放巨噬細胞及白細胞介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炎癥消退[5];患肢抬高制動,避免肘關節(jié)活動,適當增加手指的運動,以促進血液回流,緩解癥狀。部分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與患者缺乏相關健康知識有關,對于PICC置管患者整個治療過程的健康教育,尤其是置管后的健康教育最為重要。置管結束后要充分肯定患者的有效配合,給予鼓勵,使患者樹立治療信心,指導患者置管側手臂的活動方法。對不識字的患者由護理人員完成指導。定期抽查患者能否復述術后教育內(nèi)容,直至其完全了解和配合[6]。護士在日常維護的同時加強置管前后的預防處理,不僅可以減少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還可以延長導管的使用壽命[7],降低非計劃性拔管,使患者更積極地配合治療,提高臨床療效和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1] 王麗華,超薄型美皮康預防PICC術后機械性靜脈炎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3,3(27):807-808.
[2] 劉文華,洪月光.PICC置管機械性靜脈炎的預防及護理[J].河北中醫(yī),2012,7(34):1089-1090
[3] 趙煥利,陸印,冒美娟.地塞米松浸泡導管預防PICC置管所致機械性靜脈炎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9(27):1703-1705.
[4] 王守慧.經(jīng)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致機械性靜脈炎相關因素分析及干預現(xiàn)狀[J].齊魯護理雜志,2012,4(18):51.
[5] 聞曲,劉義蘭,喻姣花.腫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6] 梁潔梅.PICC置管后患者的健康教育[J].護理研究,2009,11(16):122.
[7] 劉欣悅,黃春.腎移植術后多尿期中心靜脈置管的應用及護理[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1,8(5):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