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一)內(nèi)容簡介。作為一節(jié)作文技巧指導課,本課主要圍繞“親情”展開話題。首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通過回憶和欣賞與親情相關的文章,參與到《目送》的賞析討論中,教師對討論進行點評。師生共同總結親情類文章寫作的要點。其次,讓學生在理解寫作要點的情況下,在個人電腦上完成對兩篇指定文章寫法的賞析,從而加深對寫作技巧的感性認識。允許學生自主從網(wǎng)上查找資料來幫助對兩篇文章的理解,并在完成后在電腦上提交作業(yè)。教學思路是賞析文本,探討是什么讓我們感動,到我們?yōu)槭裁锤袆?,最終理解分析文章怎么讓人感動。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學習立足在寫親情的基礎上如何提高作文的寫作技巧——如何寫得充實;過程與方法:從感性認識入手,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舉一反三,自主賞析探知作文的寫作技巧;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會尊重、溝通,喚起親情,體驗親情。
(三)教學特點。本課教學采取主導與主體結合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及教師的主導作用。本課利用多媒體的交互性,讓學生在討論時能在廣度上能暢所欲言,充分發(fā)揮學生發(fā)表觀點的積極性。另外,積極發(fā)揮老師的主導作用,用精心的任務設置和多媒體操作以及適時恰當?shù)狞c評,讓教學步驟有條不紊地展開,在熱烈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中,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手段。本課通過使用PPT課件導入親情類文章的賞析;教師通過微機終端來組織各項教學任務,包括給學生傳送WORD閱讀文件,組織全體學生進行局域聊天討論并進行及時恰當?shù)狞c評,控制學生的討論時間,將現(xiàn)代的技術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親情在每個人最柔軟的心里(文字導入以情動人)
1.現(xiàn)實親情關系舉例:(展示馬加爵的圖片)傳統(tǒng)的相術中講到有一種長相的人要我們能避則避(展示馬加爵的圖片)——三顴面,馬加爵就長有這種面相。但馬加爵的父母怎么辦呢?他們避無可避,只能接受現(xiàn)實。雖然兒子殺了人,但依然是兒子。馬加爵臨死的時候說最對不起的人是他的父母。
2.展現(xiàn)文學作品中的親情描述。(見PPT1)
PPT1:
“告訴我媽媽,不要讓她再為我傷心。媽媽已是風燭殘年,正需要我照顧時,我卻要走了,過去我沒盡孝,將來更不可能了,我只要一提這個,我就(李真抽泣著,斷斷續(xù)續(xù)說著)”
——喬云華《地獄門前與李真對話實錄》片斷
3.老師總結:這兩個例子的共同點——都表現(xiàn)了對父母的悔悟。親情不會拒絕任何一個人的敲門,即使是有道德罪惡感的人。親情是人生最樸素的傳達,如果沒有體會到這種真誠高貴的情感,就不會在精神上成為完整的人。
4.提問:寫親情的文章課本里出現(xiàn)過哪些?有沒感動到哭的?看有關親情的電影有感動到哭的嗎?是否電影比文字更能打動人呢?未必!我那天看一本雜志,說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有一天收到一封朋友郵件,讓他看一篇當時臺灣最火的文章——龍應臺寫的《目送》,結果這個小伙子居然看的淚流滿面。
(二)什么感動了我們,以及我們?yōu)槭裁锤袆印w賞析討論《目送》(老師引導生生互動)
1.老師在微機教師端把《目送》的WORD文件傳送到每個同學的電腦上,讓他們在自己的電腦上獨立、不受干擾的閱讀這篇1300多字的文章。
2.教師開通網(wǎng)絡聊天工具,讓學生看完談談感想,邊看邊談,也可看完再談,也可把最打動你的場景從WORD復制到對話框中。
3.教師在全班巡視走動,邊走邊看就近同學的電腦屏幕,對出現(xiàn)在對話框中的學生的感想或喜歡的場景進行點評,基本做到逐條點評。當精彩片斷點評得差不多的時候立刻把聊天工具關閉,賞析討論的環(huán)節(jié)當即結束。
4.讓同學們猜測老師最喜歡的段落,然后把最感動人的段落用事先準備好的PPT投在大屏幕上。大家共同閱讀、賞析。(見PPT2)
PPT2:
每個禮拜到醫(y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后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fā)現(xiàn)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臺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后沒入門后。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老師點評:作者去醫(yī)院看父親的時候,父親坐在輪椅上,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guī)退潦?,但為了趕回臺北上班,他只能看著父親被護士推入病房。這讓我想起自己的外婆,小時候我外婆非常疼我,我也信誓旦旦長大賺錢給她花??墒俏覄偣ぷ魉筒荒茏呗妨?,因為得了非常嚴重的類風濕關節(jié)炎,周末去看她,幫她按摩雙腿,她總是期待我能待得久一點,可是我有了自己的生活,只能留她孤零零地呆在老房子里。她看著我離開,卻不能留住我。這種遺憾不知道要怎么彌補。
5.一起朗讀再次感受文章打動最多人的段落播放PPT。(見PPT3)
PPT3: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三)文章如何感動我們——討論、總結、學會分析(明確任務自主學習)
1.思考作者的這種深情是怎么表達出來的?一起說說這段和你們平時寫的親情類文章不同在什么地方。(討論)
2.老師總結如何才能寫得充實。(見PPT4)
PPT4:
如何寫得充實
▲至情才能出至文
▲捕捉生活的故事和細節(jié)
▲適當?shù)穆?lián)想和想象
▲注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的結合
3.把包含兩個經(jīng)典片斷的WORD任務表格發(fā)給學生,讓其任選一篇在表格上完成500字左右的技巧賞析,限定必須從內(nèi)容、表達方式、藝術手法和情感四個方面來賞析,可上網(wǎng)查資料幫助了解文章。完成后把名改成“姓名+片斷名”,在下課前傳到老師的電腦上。(WORD任務表格如下表)endprint
Word任務表格
《江城子》——蘇軾 《我與地壇》——史鐵生
內(nèi)容:
表達方式:
藝術手法:
情感: 內(nèi)容:
表達方式:
藝術手法:
情感:
三、課后反思
(一)設計課堂
課堂效率有賴于我們?yōu)閷W生創(chuàng)設吸引人的閱讀情境,和設定精確貼切的學習任務。在多媒體的環(huán)境下,學生對學習任務越明確,完成教學任務的效率就越高。比如讓學生賞析文章,只是讓他們上網(wǎng)查資料而不具體設定達到的目的,上網(wǎng)的盲目就可想而知。學生清晰﹑鮮活的思維線索也會被漫不經(jīng)心的設計輕而易舉地割斷。設計課堂是上好語文多媒體課的前提。
(二)掌握課堂
老師的精彩點評和引導才是引領課堂連貫完整的關鍵。教師對技術的過分依賴往往撼動其課堂的主導地位。老師以多媒體演示代替文本閱讀,甚至思維活動,這雖然展示了多媒體的作用卻把老師從主導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學效果不會隨多媒體使用的頻率多而更上一層樓。過猶不及,多媒體的使用應該適時、適量,為突破重難點加油添翼,掌握課堂是老師主導的保證。
(三)激活課堂
語文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間交流互動的過程。老師應該先與文本互動,然后組織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最終以貼切的任務設定讓學生更好地被文字感動。如果學生只和電腦交流,老師只靠媒體展示,這種課再熱鬧也只是偽互動。當生生和師生之間產(chǎn)生真正的互動,課堂才能真實生動。激活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關鍵。
總之,多媒體作為一種教育技術,既可以成為語文教學的翅膀,也可以變成語文教學的累贅。區(qū)別的關鍵是老師能否找準多媒體與文本分析的最佳結合點,通過精心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為學生明確每一步學習任務,激活課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交流,掌握課堂導向?qū)W生學有所得的目的。這樣才能把語文課的感性和多媒體的理性結合起來,既活潑又嚴謹,既開放又收斂。
參考文獻:
[1]黃甫全.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02,(7).
[2]王躍萍.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8,(4).
[3]張麗娜,趙莉.基于模式一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J].中小學電教,2008,(9).
[4]王興紅.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存在的誤區(qū)及思考[EB/OL].(2007-01-11).http://www.dyedu.cn/cms/data/html/doc/2007-01/11/39558/.
(林麗欽 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學 350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