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國
又快到螃蟹上市的時候了,我發(fā)現(xiàn)關于螃蟹有許多胡言亂語,這里寫出來,大家了解一下。
最滑稽的胡言亂語
——“孕婦不能吃螃蟹”。
我愛人在懷孕初期,某天與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在餐桌上接到姐姐的長途電話,囑咐她孕婦千萬不能吃螃蟹。我愛人看我,我就拿起一只海蟹放在她面前,告訴她放心地吃吧。
孕婦不能吃螃蟹的說法自古流傳,越自古流傳的東西越不能想當然地信以為真。孕婦為何不能吃螃蟹?為何對胎兒不好?大部分支持者不明所以,有人解釋說“螃蟹是寒性的,易導致流產(chǎn)”。但寒性的食物有千百種,忌得過來嗎?何況從未發(fā)現(xiàn)流產(chǎn)與任何正常食物有關(有毒或食物中毒除外)。其實,孕婦不能吃螃蟹的真正“理由”在很多醫(yī)學古籍中寫得清清楚楚,那就是“食螃蟹令子橫生”,螃蟹橫著走路會導致胎兒橫著出生(難產(chǎn)),如此雄辯的“取象比類”思維要不要信,由你啦。
最頑冥不化的胡言亂語
——“螃蟹不能與西紅柿(或其他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一起吃”。
“西紅柿、柑橘、山楂、檸檬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會讓螃蟹本身含有的‘五價砷化合物轉化為對人體有害的‘三價砷化合物,即‘砒霜”這個說法是誰原創(chuàng)出來的已無從考證,近年它被很多醫(yī)學專家、營養(yǎng)專家和食品專家批了一遍又一遍。維生素C在蔬菜水果中普遍存在,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量比較低)提高砷毒性的說法是不符合實際的。
最讓人不忍否定的胡言亂語
——“螃蟹與柿子不能一起吃”。
因為一旦否定了這個,就差不多抽走了“食物相克”理論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鄭集就親自做過實驗,他吃過螃蟹和柿子后,安然無恙,而且活了110歲,是我國最長壽的科學家。有人認為“螃蟹與柿子相克”的原因是“螃蟹體內(nèi)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柿子的鞣酸相結合容易沉淀,凝固成不易消化的物質。因鞣酸具有收斂作用,所以,還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致使凝固物質滯留在腸道內(nèi)發(fā)酵,使食者出現(xiàn)嘔吐、腹脹、腹瀉等食物中毒現(xiàn)象”(一家報紙的介紹)。如果這個理由能成立的話,那么柿子不僅與螃蟹相克,還與其他高蛋白食品(例如肉、蛋、牛奶)相克,甚至任何含蛋白的食品都可能與之相克,那樣的話,柿子就幾乎與所有食品都可能相克了,吃柿子時不能再吃別的東西了。更何況,“螃蟹與柿子相克”的說法已被實驗否定,沒有必要為其找借口了。
最牽強的胡言亂語
——“螃蟹含很多膽固醇”。
蟹肉中膽固醇含量(海蟹125毫克/100克;河蟹267毫克/100克)高于肉類,接近動物內(nèi)臟的水平。與蟹黃相比,蟹肉中的膽固醇含量較低(65毫克/100克),蟹黃中的膽固醇含量很高。但這些數(shù)據(jù)的實際意義不大,100克指的是可食部分,一只約半斤重的螃蟹可食部分才能達到100克,我相信沒幾個人能日日吃月月吃。對大多數(shù)偶爾嘗鮮的人來說,這些膽固醇算不得什么,比一個雞蛋中的含量還要少很多!螃蟹的美味以及蛋白質、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yǎng)足以讓我們無視其中的膽固醇。當然,如果你非要在乎,那也沒辦法。
其實在我看來,吃螃蟹最值得注意的問題還是衛(wèi)生。一定要買新鮮的螃蟹,且要高溫烹調徹底加熱。最后,我也要再造一個“謠”:那些聲稱螃蟹不能吃、要少吃、每周不超過3只等等的人大約有兩種:一種是舍不得吃螃蟹的(這貨真是物美價高),另一種是大吃特吃螃蟹的(怕被別人搶高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