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憲華
項羽戰(zhàn)功赫赫,聲名遠揚,可就是這樣一位英雄,在“垓下之圍”“四面楚歌”之時,“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給后人留下一段精彩而悲壯的傳奇故事。項羽是個悲情英雄,他的悲劇結局都是由其性格使然。我們且從《鴻門宴》中分析其多方面的性格弱點:
一、他胸無城府,又有不忍之心
曹無傷背叛劉邦向他告密,使他獲取了劉邦軍事集團的絕密情報,這無異于為他的部隊增添了千軍萬馬??伤麉s在劉邦試探時,馬上交出這個“叛徒”——“此左司馬曹無傷言之”。對于這樣一位有功之臣,他不注重保護,而是直接把他暴露在敵人面前,以致劉邦一回到自己的軍營,立即誅殺了曹無傷。
“鴻門宴”原本是項羽君臣設計殺掉劉邦的一次宴會,可是在宴會之上,項羽對范增的多次提示毫無回應。范增讓項莊以“軍中無以為樂”為由,請求為宴會舞劍助興,以便得時機“擊沛公于坐”,項伯卻擅自舞劍“翼蔽沛公”,項羽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宴會進行中,劉邦的參乘樊噲“帶劍擁盾入軍門”。按理說對樊噲擅闖會場之舉應嚴加制止,可他不但未將樊噲逐出,反而先后賜“卮酒”“彘肩”,以欣賞的口氣連呼“壯士”。面對樊噲指責項莊席間舞劍“欲誅有功之人”,他非但不怪罪樊噲的放肆無禮,反而賜坐。所有這些,都表現(xiàn)出他胸無城府,又有不忍之心的性格弱點。正是他的仁慈軟弱以及缺乏原則性而錯失了一次除去政敵的良好機會。
二、他缺乏遠見,迂腐呆板
項羽聽說“沛公欲王關中”的消息便“大怒”,立刻就要發(fā)兵“擊破沛公軍”??僧旐棽畯闹姓{停、劉邦卑詞“謝罪”之后,他又取消了進攻計劃,反而要熱情地招待劉邦,把范增事先分析劉邦“志不在小”的忠言拋在腦后??梢娝认铝钜皳羝婆婀姟钡哪康牟幻鞔_,他行事沖動,決策輕率,缺乏遠見。當劉邦不辭而別,脫身獨去時,他也不采取補救措施,結果放虎歸山,留下無窮后患。這些事件都暴露了他缺乏遠見,迂腐呆板的性格弱點。
三、他剛愎自用,不善用人又自矜功伐
他出生在“世世為楚將”的楚國貴族家庭,其祖父項燕為楚國大將,自己也是“力能扛鼎”,后來他當上了反秦盟軍的首領,但這些也在無形中造就了他妄自尊大的性格。從誅殺義帝開始,他就很少傾聽周圍的聲音,對那些進逆耳忠言者,稍不順心即斬殺;他不能選賢舉能,大量使用親屬,降低了軍隊效能。他重用的叔父項伯直接導致了他在鴻門宴政治斗爭中的失利。而曾被他拋棄的具有經(jīng)緯之才的軍事大將,如韓信、陳平等卻在劉邦手下得到重用,并且與劉邦君臣同心。鴻門宴上因不聽范增所獻之計,而錯失殺劉邦的良機,這就是他剛愎自用,不善用人的惡果。
他驕傲自大,自矜功伐,當他獲悉劉邦“籍吏民,封府庫”待他來處理之后,便放棄了進攻計劃,因為劉邦的做法又維護了他的尊嚴,使他動了“不忍”之心。自矜功伐使項羽終于遭致失敗,這是他悲劇形象的實質。正是因為這些,我們才說“鴻門宴”的斗爭雖然是劉、項斗爭的開端,卻已經(jīng)預示了這場斗爭的結局。
項羽因其性格上的弱點,注定了他只能是一個悲情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