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傳躍 吳明起
【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糧 食
□學 群
養(yǎng)一頭豬是一個家庭的大事件。一個“家”字早就說出了一頭豬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對待命根子一樣對待它,喂它養(yǎng)它,為它搔癢,為它梳理毛發(fā),清除上頭的虱子。當年,我的爺爺奶奶就這樣在家里養(yǎng)豬。
豬養(yǎng)大養(yǎng)肥了,整個村子都知道。一頭豬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兒大了就得出門,女兒大了就得出嫁一樣。送豬的頭天晚上,奶奶特意往豬潲里多放了些紅薯皮和糠,爺爺奶奶一齊過去,看著它吃,看它吃得那樣開心,兩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豬用的獨輪車已經(jīng)備好,奶奶特意在上頭墊了一只麻袋,這是她能夠為她的豬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獨輪車轉動起來,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過那只上了輻條的木輪來到豬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顫動、晃蕩。豬跟著顛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響,叫得響肥膘也蕩得洶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時的糧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傳來奶奶的呼喚:
“豬娃子耶,回來喲!”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著糧食。
(選自《散文》2013年第10期,有刪改)
賞析文中“養(yǎng)豬送豬”的細節(jié)。
解析:該題考查賞析文章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題目明確規(guī)定對細節(jié)描寫進行賞析,這要求我們首先要把文中有關“養(yǎng)豬送豬”細節(jié)描寫的語句和詞語都找出來,然后明確屬于哪種描寫手法中的細節(jié)刻畫,最后從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出發(fā),著眼于它在表現(xiàn)人物形象、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方面的效果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1)“養(yǎng)豬送豬”的細節(jié),綜合運用了多種描寫手法,如為豬“搔癢”“梳理毛發(fā)”的動作描寫“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寫,呼喚“豬娃子”的語言描寫以及豬肥膘晃蕩的形象描寫等,細膩逼真,生動形象。(2)細節(jié)具體而形象地呈現(xiàn)出人們參與糧食生產(chǎn)的完整過程及與糧食的密切聯(lián)系,表現(xiàn)了爺爺奶奶對豬的深厚感情,與后文大機器時代人們對糧食的態(tài)度形成對比。
【技法指津】
細節(jié)描寫是寫人記事類散文常見且較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因而也成為該類散文的常規(guī)命題點。怎樣對該類散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分析呢?
一、審清題意,準確查找
對細節(jié)描寫的分析是建立在準確查找的基礎上的,要認真分析題干要求,將與題干相符的細節(jié)描寫找準、找全,并弄清“是何處”“怎樣寫”等問題。明確細節(jié)描寫是與哪種描寫方式(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環(huán)境等)結合在一起的。
二、把握規(guī)律,了解作用
細節(jié)描寫往往以極簡省的筆墨收到“一目傳神”的效果。寫人記事類散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可以使描寫充滿詩情畫意或生活氣息濃厚,可以達到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場景的目的,有助于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更重要的是,細節(jié)描寫具有折射人物情感,突出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揭示或突顯文章主旨的作用。同學們對于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效果,需要了解把握。
三、緊扣文本,恰當分析
細節(jié)描寫有的只涉及到文章的某一局部,或只起到一種作用;有的涉及到文章的整體行文,或具有多種作用。分析細節(jié)描寫,不能只局限于某些詞語、某個語句,應當緊扣文本,結合相關語段,甚至對整篇文章加以分析。分析的方式為,先明確細節(jié)描寫的方式,然后重點分析細節(jié)描寫的效果。
【閱讀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我的老師——管葉羽先生
□冰 心
回顧我做學生的28年中,我所接觸過的老師,不論是教過我或是沒教過我的,若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教育服務”以及“忠誠于教育事業(yè)”的嚴格標準來衡量我的老師的話,我看只有管葉羽老師是當之無愧的!
記得入大學預科,第一天上化學課,我們都坐定了,管老師從從容容走進課室來,一件整潔的淺藍布長褂,儀容是那樣嚴肅而又慈祥,我立刻感到他既是一位嚴師,又像一位慈父!
在我上他的課的兩年中,他的衣履一貫地是那樣整潔而樸素,他的儀容是一貫地嚴肅而慈祥。他對學生的要求是極其嚴格的,對于自己的教課準備,也極其認真。因為我們一到課室,就看到今天該做的實驗的材料和儀器,都早已整整齊齊地擺在試驗桌上。我們有時特意在上課鈴響以前,跑到教室去,就看見管老師自己在課室里忙碌著。
管老師給我們上課,永遠是啟發(fā)式的,他總讓我們預先讀一遍下一堂該學的課,每人記下自己不懂的問題,一上課就提出大家討論,再請老師講解,然后再做實驗。課后管老師總要我們整理好儀器,洗好試管,擦好桌椅,關好門窗,把一切弄得整整齊齊地,才離開教室。
理預科同學中從貝滿女中升上來的似乎只有我一個,其他同學都是從各地的教會女子中學來的,她們大概從高中畢業(yè)后都教過幾年書,我在她們中間,顯得特別的?。悄晡疫€不滿十八歲),也似乎比她們“淘氣”,但我總是用心聽講,一字不漏地寫筆記,回答問題也很少出差錯,做實驗也從不拖泥帶水,管老師對我的印象似乎不錯。
記得一次做化學實驗,有位同學不知怎么把一個當中插著一根玻璃管的橡皮塞子,捅進了試管,捅得很深,玻璃管拔出來了,橡皮塞子卻沒有跟著拔出,于是大家都走過來幫著想法。有人主張用鉤子去鉤,但是又不能把鉤子伸進這橡皮塞子的小圓孔里去。管老師也走過來看了半天……我想了一想,忽然跑了出去,從掃院子的大竹掃帚上拗了一段比試管口略短些的竹枝,中間拴了一段麻繩,然后把竹枝和麻繩都直著穿進橡皮塞子孔里,一拉麻繩,那根竹枝自然而然地就橫在皮塞子下面,一下子就把橡皮塞子拉出來了。我十分高興地叫:“管老師——出來了!”同學們都愕然地望著管老師,又瞪著我,輕輕地說:“你怎么能說管老師出來了!”我才醒悟過來,不好意思地回頭看著站在我身后的管老師,他老人家依然是用慈祥的目光看著我,而且滿臉是笑!我的失言,并沒有受到斥責!
1924年,他當了貝滿女中的校長,那時我已經(jīng)出國留學了。1926年,我回燕大教書,從升入燕大的貝滿同學口中,聽到的管校長以校為家,關懷學生,勝過自己的子女的嘉言懿行,真是洋洋盈耳,他是我們同學的榜樣!
1946年,抗戰(zhàn)勝利了,那時我想去看看戰(zhàn)后的日本,卻又不想多待。我就把兒子吳宗生、大女兒吳宗遠帶回北京上學,寄居在我大弟媳家里。我把宗生送進燈市口育英中學,把十一歲的大女兒宗遠送到我的母校貝滿中學。當我?guī)е竺臅r候,特別去看了管校長,他高興得緊緊握住我的手——這是我們第一次握手!他老人家是顯老了,三四十年的久別,敵后辦學的辛苦和委屈,都刻畫在他的面龐和雙鬢上!還沒容我開口,他就高興地說:“你回來了!這是你女兒吧?她也想進貝滿?”又沒等我回答,他撫著宗遠的肩膀說:“你媽媽可是個好學生,成績還都在圖書館里,你要認真向她學習?!边烊谖液眍^的對管老師感恩戴德的千言萬語,我也忘記了到底說出了幾句,至今還閃爍在我眼前的,卻是我落在我女兒發(fā)上的幾滴晶瑩的眼淚。
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清晨
(選自《冰心散文精選》,有刪改)
1.第二自然段寫管老師的衣著和儀容,你認為有什么作用?
答:
2.管老師工作認真負責,文中哪些細節(jié)能夠直接體現(xiàn)?
答:
3.你認為文中哪些典型細節(jié)最能表現(xiàn)管老師“慈父”形象?
答:
4.“走過來看了半天……”,你怎么理解句中省略號的意思?
答:
5.文章以“幾滴晶瑩的眼淚”結尾,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