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鋒
(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 江蘇靖江 214500)
大課間活動是學生每天進行“陽光體育鍛煉一小時”必不可少的部分,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就所在學校大課間實施方案,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1)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讓學生參與、學習、享受,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養(yǎng)成長期堅持鍛煉的習慣。
(2)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讓學生學會制作器材,學會創(chuàng)新游戲方法,提高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和交往能力。
(3)在活動的同時,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用體育正能量營造積極向上的學風。
師生共同做運動,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
(1)校長室:宏觀調(diào)控,并隨時督查。
(2)教務處、政教處:實時監(jiān)督全校師生開展大課間活動及課外體育活動,制定考勤方案,堅持考勤工作。
(3)體育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指導和組織全校有計劃的開展“陽光體育一小時活動”;體育老師到崗監(jiān)測班級活動形式及內(nèi)容,與班主任一起指導學生有效地開展活動。
(4)年級組:協(xié)調(diào)指揮本年級每天大課間及課外體育活動按時開展。
(5)班主任:按時到位,參與班級活動,維護活動秩序,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輔導學生,共同參與,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整個活動過程都在音樂的旋律下進行,歷時30min,個人有效活動時間15~20min。
(1)準備部分:入場9min,協(xié)調(diào)性練習3min。
(2)基本部分:廣播操,多種趣味運動項目15min。(3)結(jié)束部分:柔韌練習3min。
4.2.1 準備部分:協(xié)調(diào)性練習
全體學生踏步進入本班活動場地,在指定位置原地踏步,待全校師生到達后,全體學生跟隨音樂完成協(xié)調(diào)性練習(針對本校大部分學生協(xié)調(diào)性較弱這一情況安排的)。
4.2.2 基本部分:廣播操和趣味活動項目
全校師生在規(guī)定地點做廣播操,每班選出1名領操員領操,班主任做鏡面動作。另外針對各水平段學生特點,安排不同內(nèi)容的趣味運動項目,兩周更換1次,在學生熟練完成后,適當增加難度,在活動第二周的周四、周五安排年級內(nèi)或班級內(nèi)競賽?;顒禹椖坑幸韵聨追N。
(1)鉆山洞,開火車,繞障礙物接力(毽子),單、雙腳跳障礙(毽子),解放軍換崗,舉球快跑,頂鍵競速(自備毽子,每班4只);乒乓球托球接力,木頭人。
(2)蹲跳接力,小雞賽跑,投毽子入圈,播種與收獲,保齡球4只(自制器材),小雞賽跑,騎車比賽(自備毽子),蜘蛛賽跑,4人四腳跳,2人三足。
(3)搶救傷員,拔腰,盲人指路,背夾球接力,趕豬(自制器材),“8”字跳長繩,夾球跳(每班4只軟排),同舟共濟,籃球運球接力,竹竿舞,抬轎子,拔河,斗雞。
如圖1所示,分別是趕豬游戲、自制器材、小雞賽跑、放松拉伸練習。
4.2.3 此外,還有其他活動項目(參與者:校訓練隊)
(1)冬季三項訓練隊:跳短繩、“8”字跳長繩、踢毽子。
(2)籃球隊:籃球技、戰(zhàn)術。
4.2.4 放松
活動結(jié)束,師生就地放松,通過柔和的音樂、舒緩得節(jié)奏、優(yōu)美的動作,讓全體師生在最佳的狀態(tài)下進行柔韌練習,結(jié)束大課間活動。
根據(jù)本校有限活動場地面積,安排場地,一年級位于教學樓與食堂之間的空地,二至六年級位于操場,每班2路縱隊,廣播操結(jié)束后,每兩個班一組,一班向前靠攏,二班向后轉(zhuǎn)、向前靠攏,由2路縱隊變換成4~8路縱隊,活動有效距離長15~20m,寬6m。(如圖2)
大課間活動是以教師精心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如何評價一個大課間活動的成功與否,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評價。
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如果一個活動下來只見幾個學生在活動,一群學生在圍觀吆喝,個個不想動,那可以說是相當?shù)氖?。要讓學生參與活動,并且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活動內(nèi)容、過程的精心設計,器材的精心選擇,教師的精心組織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活動有實效,就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有實實在在的體育技能,還要有強度、負荷,三者缺一不可。
圖1 趣味活動項目
圖2 活動場地安排圖
場地器材的合理利用會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如學生進行單調(diào)而枯燥的活動時,教師若不在場地、器材的布局上下功夫,只是隨意布置1~2個場地讓學生去練習,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沒滋沒味,一個大課間究竟能練幾次,學生的參與性嚴重受限,大部分時間將會在等候與觀看中消磨。相反的,教師若能提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自制活動器材,比如以皮筋代替橫竿、用毽子控制跑步步幅、用紙球和紙棒完成游戲,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去練習,在練習中挑戰(zhàn)同伴、挑戰(zhàn)自己,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又增加了活動的密度和負荷,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對于可活動場地較小的學校,場地小、人數(shù)多、器材裝卸是意外事件發(fā)生主要原因,教師應在活動前規(guī)劃全校的可活動場地,調(diào)整年級與年級之間的活動區(qū)域,錯開進行。而器材的裝卸給老師的組織工作增添了困難,往往在這時候,很多老師心存諸多顧忌而輕言放棄,與此相反,教師必須始終利用學生的幫助,并且盡早的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對器材進行裝卸,培養(yǎng)學生裝卸器材的能力,更是養(yǎng)成了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教師承擔監(jiān)督的責任,待學生需要幫助時才給予幫助,并在安裝完成后檢查器械安裝情況,防止意外事件發(fā)生。
一般情況下,學校大課間和運動會是脫節(jié)的,但所在學校將大課間、課外活動和學校運動會系統(tǒng)的組合,融為一體。不管是大課間還是運動會,都不是屬于少數(shù)人表演的時間,它是人人參與,人人發(fā)展的過程,組織全民運動會是檢測大課間活動效果的一種方式,是學生展示自身能力的平臺。通過比賽讓學生對自身的鍛煉進行階段性總結(jié),并制定下一階段的鍛煉目標。
[1]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2]楊貴仁.學校體育工作培訓教材[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3]安德利亞斯·科賽爾,蓋哈德·海克爾.玩的藝術——德國中小學體育課的練習及游戲[M].丁鵬,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