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倩+盛萍萍+黃嫦娥
【摘 要】探究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中,教師面臨的新挑戰(zhàn),提出了一些新的設想,指導教師切實轉變角色地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新課標的逐步實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就要求教學應圍繞學生的需要展開。以應對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潮流。
【關鍵字】教師教育;新課程;課堂一、教育觀念的轉變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巴班斯基說:“如果沒有學生積極地、自覺地學習,任何教也不會產(chǎn)生預期的教育效果?!睅熒煌兄v求平等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民主的教學氣氛,大面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自覺把自己置身于學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認識強加于學生或武斷地下結論,不因平時學生學習成績和表現(xiàn)的差異,而交往中表現(xiàn)出或輕視或重視的傾向,而使學生感到教師的不公正。
在新課程中,教師應該從神壇上走下來,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給學生以適時的點撥。教師不應該以知識的權威自居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教師要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教師要甘當小學生的勇氣,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分享快樂,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師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師生的交往充滿了親和力和人情味。教師以情動情,以情育情,學生們則“親其師,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進孩子的靈魂”。
二、新課程的課程導入
教學中,新課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譜寫一首優(yōu)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也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精煉、貼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fā)其思維和求知欲,還可以借此交給學生一把打開新課大門的鑰匙,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個教學中起著誘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為此,我們教師要注意教學導入的情境化,重視教學前奏。
1.多媒體演示導入法。在講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這一課時,就現(xiàn)在初中生非常強烈的自尊心下無法承受一些小的壓力和挫折,極易導致對生命的輕賤,毫無珍惜和責任意識的問題,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生命的感性認識,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向?qū)W生播放殷雪梅教師為救幾名學生而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事跡的視頻材料,學生可從視頻材料中受到強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緒感染,誘發(fā)對“珍惜生命”知識的認識,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這樣的視頻導入就能切入主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多媒體導入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可以引用詩歌誦、歌曲等形式,達到引人入勝、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導入法。中學生都愛聽故事,教師可根據(jù)思想品德教材內(nèi)容的特點和需要,選講他們熟悉的或與其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故事片斷給學生聽,也能提升其興致,進而導入新課。
3.列舉學生身邊事例導入法。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對身邊人、事、物的關注。為此,導入時可設計引用身邊事例。如講身邊某同學因?qū)W校及師生資助終返校讀書一例,引入《維護受教育權》教學內(nèi)容。
4.穿插社會熱點導入法。以社會熱點導入,能引起學生注意,為新知識學習做好心理準備,如把近段時間從電視、報刊、網(wǎng)絡上看到的2008年的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等導入《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的學習;由減免農(nóng)業(yè)稅、加強新農(nóng)村建設、西部大開發(fā)等導入《全面建設,實現(xiàn)小康》、《共建美好和諧社會》等;由 2009年召開的人大會議,代表們深入走訪,集中民意,積極撰寫提案,反映人民心聲,導入《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內(nèi)容的學習,以社會熱點內(nèi)容導入課堂教學,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的發(fā)展。
三、新課改后教師教育的建議
1.是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通過學習使他們認識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要樹立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要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和培養(yǎng)。
2.是加強對新課改理論學習。通過學習讓他們認識到實施新課改不是簡單的“打打鬧鬧”和“玩花樣”,不是不要教育教學質(zhì)量,而是通過新課改進一步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德才兼?zhèn)?、品學兼優(yōu)”的優(yōu)秀人才,以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
3.是要建立師德考核制度。重點對教師的教學行為,言行舉止和品行風貌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考評的方式可采取小組鑒定、教師互評、家長評議、學生參評、學??己说拳h(huán)節(jié)進行量化打分,其結果載入教師師德檔案,并作為年度綜合考核重要內(nèi)容之一。
4.從制訂考核評估機制上著手。在新課改過程中,究竟如何評價教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強調(diào)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而在教學中,則看其所教的學生是否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獲取新知識的意識,是否有分析和解決問題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效果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重要是看培養(yǎng)的學生是否有多方面的發(fā)展?jié)撃?,是否有特長和個性,是否在原有水平上向前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客觀、公正、科學、合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