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延威
時下的中國教育非常熱鬧,缺乏的就是有人能夠堅守。因為時下的教育,浮躁之風彌漫,功利主義盛行。許多教師放棄了自己最初的教育夢想,一味追求形象、政績:人家搞寫作我就寫作,人家讀書我就讀書,人家網(wǎng)絡教研我也網(wǎng)絡教研……今天弄這個課題,明天搞那個實驗,沒有一樣能堅持到底,最終結果是一事無成。許多老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靜不下心來,遇到“問題學生”,三兩次教育后不見效果,就搖頭長嘆說:“現(xiàn)在的學生真難教”“我是沒招了,讓他自生自滅吧”。
教育是心靈的溝通,生命的潤澤,是“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棵樹撼動一棵樹,一個心靈喚醒一個心靈”,本無痕跡,可有教育管理者為了把政績展示給他人看,偏要把教育做得別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為學校建高樓大廈,配備多媒體室等硬件設備。筆者不反對學校的硬件建設,而是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應該一起抓,設備的現(xiàn)代化不如人的現(xiàn)代化,更何況有些學校,設備放在那里無人用,成了擺設,只是每一次聽說上面有檢查要去,就進行一次大掃除,無形給學校和教師們增加了負擔。
其實細想一想,文明的文化很簡單,無非是避免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不便,接受別人你不喜歡的行為。但是,筆者期望每一個做教師的人能覺醒,不要為他人的政績辦教育。只要每一個教師有這樣的修養(yǎng)和胸懷,一定能引領學生不走極端的功利文化之路,這樣的人多了,社會也就多了包容與進步了。
問題是當下的教育非常功利,多數(shù)教師在功利文化下趨利而往,很少有人能夠堅守。盡管說教育者的堅守不能給自己帶來什么益處,但我們拯救的是民族精神,不要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忘記了我們是教師的身份應該有的責任擔當。
(博客鏈接:http://blog.ifeng.com/article/33761480.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