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芳
從學生上學開始,語文課程就一直伴隨著學生的成長。語文教學對學生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給予學生豐富的思想,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告訴學生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偉大的名人故事激勵著學生有了自己的理想?!伴L大了我要當一名科學家”“我要當一名警察”等等。語文教學這么重要,那么小學語文教學關鍵是什么呢?《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和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倍聦嵶C明我們的小學生,目前對語文學習普遍存在學習欲望不強烈,學習興趣不濃厚,課堂學習效率不高效的現(xiàn)象。對此我們必須改變一面對語文就變成“壓力山大”的現(xiàn)象,讓學生在心理上擺脫壓力感,改變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喘不過氣來的現(xiàn)象。所以要想讓小學生學好語文學科,必須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學生在興趣的導入下才能高效、自覺地去主動學習。小學生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時往往容易分神,只有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更高效完成當堂的教學任務。這就更高地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技能,因材施教,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選擇學生喜愛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真正對語文樂學、愛學。
一、注重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上的教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較差,容易受到課堂內(nèi)外各種情況的影響,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特別強烈,上課時思想容易走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想方設法保持學生對語文學習和課堂教學時刻保持濃厚的興趣。教師在課前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文本情境當中,讓學生保持在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這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石。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在教學《藍色的樹葉》時,讓學生觀察校園春天的景色,說說你了解到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校園是綠色的,大地是綠色的,山坡是綠色的,樹葉也是綠色的。此時板書課題“藍色的樹葉”,為什么我們課文中的樹葉是藍色的呢?讓我們的小偵探去揭開謎底吧。學生在質(zhì)疑聲中很快地融入到文本中去尋找答案。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不免有消極怠慢的情況,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分組朗讀、男女生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開發(fā)自己的思維,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在小組匯報中注意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及時調(diào)動精力分散的學生來回答問題或角色扮演。并對每一位學生給予肯定,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拉近和學生的關系,縮小心理距離,讓學生形成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二、注重活動教學
新課標指出要把學生放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教師作為組織者、引領者,與學生互相參與、合作交流。從語文教學實踐中可看出,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如小組合作探究等。讓學生在問題情境的導入下,自主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比讓教師強迫尋找答案更有效。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了或提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和問題,更能讓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的愉悅和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這種愉悅的情境中更容易形成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學習氛圍濃厚,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非同凡響。如我在教《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我以兩個問題導入課題:圓明園毀滅前與毀滅后各是什么樣子?是誰造成這樣結(jié)果?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合作學習。整堂課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多次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并與教師共同訂正答案。這樣,就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去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自主活動。像這種依靠活動讓學生深入到學習當中去的方法,課堂教學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課堂評價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大多時間是在課堂上完成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以活潑、生動、新穎,多樣的評語評價學生,學生會以相應的學習狀態(tài)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課堂的學習氛圍也會活躍起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學生?!比纭澳阏姘簟薄澳闾斆髁恕弊鳛楸頁P學生的評語。“小紅花”“表揚卡”等作為獎勵。這是學生進步時教師給予的鼓勵。當然,在課堂上難免有個別學生出現(xiàn)開小差、做小動作等不好的行為。教師發(fā)現(xiàn)不易當眾面批評此學生,這樣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會使學生討厭教師這種批評的行為。從而導致學生不愿上教師的課。產(chǎn)生反感心理。對于這種學生,教師要運用詼諧的語言,采用婉轉(zhuǎn)的說話方式來告誡學生自己的行為不正確,需要改正。這樣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同時學生心里也會心存感激,感激教師給他改錯的機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課堂評價更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摸索,不斷嘗試,讓我們的語言評價給學生帶來更多正面的教育。
總之,要讓學生學好語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說過:“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边@句話就足以證明要想學好語文,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由“被動、消極”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積極”的“我要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搞好“教”與“學”的互動關系,讓課堂變成學生最喜歡的場所,讓學習語文變成一種愛好,讓教師帶著學生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歡樂地遨游。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