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剛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們的語文課堂正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教師能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學生能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式,學得主動……就如何使語文課堂充滿靈性,在這里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供大家參考與商榷。
一、尊重學生,放飛個性
國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三袋麥子》一課中,關(guān)于小豬、小牛和小猴處理麥子的做法,你欣賞誰的做法?學生的答案是五彩斑斕的,有的孩子說:我欣賞小猴的做法,因為小猴非常能干,把一袋麥子變成了一囤麥子;有的孩子說:我欣賞小牛的做法,因為小牛吃了半袋麥子,剩下了半袋,給自己留有余地;還有的說:我欣賞小豬的做法,因為他一下子把麥子吃光了,這是提前消費,他會享受,聽了這個孩子的話,有很多孩子急切的想反駁他,看到孩子們?nèi)绱说嫩x躍,我隨即讓孩子們開一個小小的辯論會,辯論會中孩子們暢所欲言,氣氛熱烈。在原有的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以標準化的解讀,去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師的理解。只有尊重學會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也才能使學生得到自主的發(fā)展。
二、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批判
新的課改下,要鼓勵學生勇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能向教師、教材和同學提出質(zhì)疑,暢談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精神和批判的意識。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學生普遍認為:肖邦是至死不渝愛國的。至此,我本想圓滿地結(jié)束教學,宣布下課,卻有“反其道而行之”者出人意料地站起來說:“老師,我可以說話我自己的一點看法嗎?”我默許后她說:“當時祖國正在水深火熱之中,肖邦卻在這時離開祖國,怎能說他愛國呢?”聽了她的自圓其說,另一位學生補充到:“當時肖邦應該投入到戰(zhàn)斗中去,趕走侵略這者!”也有固執(zhí)不服者替肖邦“說情”道:“當時的情況,肖邦也是不得以離開的,況且到了國外后,他還在為祖國四處奔波,夜以繼日的創(chuàng)作歌曲,給人們以精神上的鼓勵!”雙方都有理,我只好“借題發(fā)揮”,讓學生就肖邦“愛國”還是“不愛國”進行辯論,學生據(jù)理力爭,見解獨特,大家在激烈的爭論中忘卻了下課,究竟誰“是”誰“非”,我也無法說清,不過我毫不吝嗇的給予了許多發(fā)表見解的學生以賞識的評價。最終,我?guī)蛯W生“調(diào)?!?,并提示學生要想進一步了解肖邦,還得課后搜集閱讀相關(guān)的資料,不知不覺中,這一周的研究課題已經(jīng)形成。“肖邦的愛國”的觀點是很具權(quán)威的大眾觀點,是不容置疑的,可我們的學生卻“出生牛犢不怕虎”,勇敢的挑戰(zhàn)權(quán)威。這不正告訴我們,教師少一些傳授和給予,學生就會多一些探索和發(fā)現(xiàn)嗎》課堂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就疑難問題進行有理有據(jù)的爭辯,傾訴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開闊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創(chuàng)新,在不同的思維空間碰撞出激烈而美麗的火花。
三、引領(lǐng)對話,收獲精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痹陂喿x教學中,構(gòu)建對話教學的平臺,不僅能使課堂成為教師激情的撒播場,更能成為學生展示激情,釋放個性魅力的大舞臺,讓語文課堂因?qū)υ挾省?/p>
在教學《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時,兩棵樹的大小和位置是這課的關(guān)鍵。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黑板上故意畫錯位置,一時間,不少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也有學生固定在老師總是對的的模式下,不敢有所異議。我對提出異議的孩子大力表揚,并讓孩子從書上找出證據(jù),做到言之有理。學生興致高昂地找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學生不僅學得主動,而且理解也很深刻。這一特別的情景,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愿望,促使學生勇于實踐,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當然,課堂還必須保證的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獨立、充分、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生活體驗,與文本意義發(fā)生碰撞,搜集處理信息并把握意義(即讀懂了什么)。教學《趕?!芬徽n,我在讓學生交流初讀感受之后,并不急于逐段細講,而是又大膽給了學生將近10分鐘的時間,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朗讀課文,并聯(lián)系實際想想趕海有趣在哪里。把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由原來的粗淺逐步引向深入。交流時,學生的發(fā)言異常精彩:有的說:“小作者開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發(fā)出了疑問‘咦?后來當知道大蝦在逗我時,恍然大悟,‘哦;有的說螃蟹很不好抓,它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還夾我的手呢!從這些對話中可以看出,學生已經(jīng)完全進入課文情景,正與小作者共同喜悅、驚訝、歡快。這樣,學生的思維火花被激活,他們從自身的情感體驗出發(fā),在心靈自由飛翔中,讀出了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四、多元評價,激活課堂
課堂上的評價不僅是某個環(huán)節(jié)的終結(jié),它的功能除了對學生的參與做出準確的評價之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能保護學生參與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激起學生更強烈的參與欲望。生活化的語文評價方法,要求評價的內(nèi)容貼近生活,評價的目的促進學生發(fā)展,評價的手段更富于生活情趣,時時讓學生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在讀哈爾威船長下達的命令時,一個學生讀完,我說像船長了,誰能讀得更像呢?又一個學生讀了,“更像了!”有一個學生讀得很棒,我翹去大拇指說:“真正的船長出現(xiàn)了??!”老師用不同的語言就如同一把金鑰匙,能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以小組為主體的評價方法,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學習活動狀況做出總體評價。每個小組仿佛是一個個由相同年齡的孩子組成的家庭,在共同的學習、評價中,學會合作,學會關(guān)心,學會以團隊的力量去競爭。避免了個別學生學習的失敗,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楊振寧博士指出,進入信息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不可能的,未來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小組評價法倡導的合作精神是與學生的未來生活相適應的。
新課改呼喚新課堂,將新的理念扎扎實實地轉(zhuǎn)化為我們的實際教學行動,我們就一定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靈動!
【作者單位:灌南縣北陳集鎮(zhèn)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