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華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體質(zhì)健康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退行性病變所致的病患是困擾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老年人缺乏必要的運動鍛煉造成的肌肉萎縮、協(xié)調(diào)能力下降及呼吸及各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衰退等〔1〕。高齡老年人身心受運動能力的限制,往往對很多運動項目的參與無能為力,且很多運動項目或運動方式不適合這一特殊群體〔2〕。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人體血液循環(huán)、緩解高血壓、提高心肺功能,同時對于緩解人體焦慮、緊張、抑郁等負面情緒,維持精神愉悅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3〕。本研究探討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呼吸及心腦血液循環(huán)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2012年6~12月隨機抽取焦作市3個社區(qū)經(jīng)篩選的老年人50例,平均年齡(65±5)歲,身體較為健康,不參加或不經(jīng)常參加運動鍛煉。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無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未服用任何心腦血管病治療藥物;具有基本的視聽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心理上自愿且身體條件也便于參與太極拳運動。
1.2太極拳運動 每日晨練60~80 min,晚練40~60 min,計6個月。太極拳鍛煉前,由專業(yè)的太極拳健身教練培訓(xùn),明確太極拳鍛煉方法、強度、時間及注意事項等,確保受試者以正確的姿勢和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均知情同意。
1.3指標檢測 采用日本產(chǎn)Aloka-SSD701型心臟超聲儀測定太極拳鍛煉前后安靜狀態(tài)下心臟每搏輸出量、每分輸出量、射血分數(shù)及心率;用意大利產(chǎn)Pony肺功能儀測定肺活量及每分最大通氣量;用上海醫(yī)用電子儀器廠產(chǎn)RG-2B型阻抗血流圖儀測波幅及流入時間。觀察試驗前后心臟泵血功能、肺通氣功能及腦血流阻力的變化狀況。
鍛煉后,除每分輸出血外心臟泵血功能、反映腦血流阻力的流入時間,反映腦血流量大小的波幅(Ω)、肺通氣功能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見表1。
表1 太極拳運動前后心臟泵血功能、腦阻抗血流圖變化、肺通氣功能變化比較
老年人進行健身運動,既可以改善身體功能,提高身體素質(zhì),又能緩解老年人緊張、壓抑、焦慮等負面情緒,維持愉悅輕松的精神狀態(tài),是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4〕。太極拳運動以其簡單、溫和、經(jīng)濟及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等特點,比較適合老年群體。
心臟每搏輸出量受到心臟前、后負荷及心肌收縮力的影響,當前兩個因素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下心肌收縮力起到主導(dǎo)性作用,而心肌收縮力作為心肌內(nèi)在的功能特性,與心肌能量代謝過程聯(lián)系密切,產(chǎn)生能量的有氧代謝過程在線粒體進行。唐傳勤等〔5〕研究證實,適度的有規(guī)律的太極拳運動能夠提高線粒體氧化呼吸鏈中復(fù)合酶的活性,使線粒體整體功能得到提升,從而確保心肌泵血能量的充分供應(yīng);另外,太極拳運動使心肌細胞代償性變粗,收縮力增強,增大每搏輸出量和射血分數(shù),心率減慢表明心率儲備的增加〔6〕,故而能夠有效改善心臟的泵血功能。
腦阻抗血流圖能夠體現(xiàn)每一心動周期腦組織動態(tài)血流變化狀況,波幅的高低與腦血流量的多少呈正相關(guān)〔7〕,流入時間的長短與腦血流阻力大小呈正相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太極拳運動能夠降低腦血管阻力,緩解腦血管痙攣狀況,保證自主神經(jīng)功能健全,加強腦組織的代謝功能,增強腦血流自身調(diào)節(jié)血管的擴張,從而增加了腦血流量。
太極拳運動時,受試者呼吸運動加強,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結(jié)合,腹式呼吸能夠增加膈肌舒張和收縮力度,從而加大了橫膈上升下降幅度,使腹壓和胸壓不斷變化,確保呼吸器官獲得充足的血液供應(yīng),最終改善了肺通氣功能。
4 參考文獻
1田云霞,張 琳,寧艷花,等.銀川市老年人體質(zhì)指數(shù)與常見慢性病的相關(guān)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1):4219-20.
2蔣園園,李毅本,楊振莉,等.健身鍛煉對老年人體質(zhì)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6):739-41.
3藍 晟.太極拳四大功用〔J〕.中華養(yǎng)生保健,2011;(7):64-5.
4苗元江,海柳娟.健身運動的幸福指數(shù)效應(yīng)研究〔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2;(6):52-3.
5唐傳勤,黃世鈞,夏宏武.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5):159-61.
6何友平,呂 品.太極拳運動對原發(fā)性高血壓作用機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5(1):83-5.
7陳 蓉,王 琰,蔡美華,等.低灌注性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83例相關(guān)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28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