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貞祥,程桐花,劉術松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皖西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附屬醫(yī)院,安徽 六安 237005)
疣狀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胃炎,病變分布主要為胃竇部[1],其病因多認為與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關[2],但僅根治 HP 常不能達到臨床及內鏡下治愈效果。內鏡下治療聯合藥物治療臨床可取得較好療效,本研究旨在比較高頻電凝治療疣狀隆起后,康復新液聯合根治HP藥物治療VG與單根治HP藥物治療VG的治療效果,以探討VG的有效治療方法。病例選自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間檢出的72例HP陽性VG患者。現將兩種治療方法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72例VG患者(HP陽性),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齡25~76歲,平均43.5歲。臨床表現為上腹痛(80.6%)、腹脹噯氣(59.7%)、反酸(40.3%)、消瘦貧血(16.7%)等。
1.2 方法
1.2.1 內鏡檢查:VG診斷符合2003年慢性胃炎的內鏡分型分級標準[3]:胃竇或/及胃體黏膜有糜爛性,周圍黏膜隆起。Ⅰ級:單發(fā);Ⅱ級:多發(fā)局部≤5;Ⅲ級:多發(fā)廣泛≥6。病理結果排除腫瘤、異位胰腺等。
1.2.2 HP檢測:72例VG全部14C呼氣試驗陽性。
1.2.3 分組:72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A組40例,B組32例,兩組間性別、年齡、疣狀隆起數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4 治療方法:兩組均先對疣狀隆起行高頻電凝(高頻電頻率為575 kHz,輸出功率為30~100 W)治療,術后A組患者采用康復新液(10 ml,po,Tid)聯合標準三聯(奧美拉唑20 mg,2次/d,加克拉霉素0.5 2次/d,加阿莫西林1.0,2次/d,療程1周)。根除HP治療。B組僅予標準三聯治療,分別術后1周、4周、24周時評估臨床療效及胃鏡下表現。
1.2.5 療效判斷
1.2.5.1 臨床癥狀療效:①治愈:臨床癥狀消失;②好轉:臨床癥狀減輕;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1.2.5.2 內鏡下改變:①治愈:內鏡下糜爛及隆起病灶消失;②好轉:疣狀隆起縮小或變淺,中心糜爛消失;③無效:疣狀隆起同治療前。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癥狀及療效比較:見表1,兩組內鏡下效果比見表2。A、B兩組術后1周時腹痛(χ2=8.13,P<0.01)有明顯差異,腹脹噯氣癥狀(χ2=0.03)、反酸癥狀(χ2=0.03)無差異;術后 4 周時腹痛(χ2=1.13)、腹脹噯氣(χ2=0.61)、反酸癥狀(χ2=0.02)無明顯差異;術后24周時腹痛(χ2=1.60)、腹脹噯氣(χ2=0.02)、反酸癥狀(χ2=0.05)均無明顯差異。
總有效率(包括治愈與好轉)結果,術后1周(χ2=4.74),4 周(χ2=5.45),24 周時(χ2=4.63),P <0.05,治療效果均有差異。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效果比較[例(%)]
表2 兩組內鏡下效果比較[例(%)]
VG為慢性胃炎(悉尼標準)的一種胃鏡下表現,屬于胃鏡下的隆起糜爛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類別[4],內鏡下表現為胃竇或/及胃體黏膜有糜爛性,周圍黏膜隆起[3]。隨著內鏡技術的普及,VG發(fā)現率越來越高,國內報道檢出率為1.22% ~3.3%[5],VG已被列為具有高度癌變傾向的疾病之一[6]。VG與HP感染關系密切,單純藥物治療可有較高的HP根治率,但部分臨床癥狀及內鏡表現改善不理想。鄭志存等報道[7],內鏡下高頻電凝治療VG取得良好療效,高頻電凝治療法是利用高頻電流通過人體時會產生熱效應,使組織凝固、壞死來達到治療的目的。高頻電凝術后局部壞死,醫(yī)源性潰瘍形成,故部分患者腹痛、腹脹等表現短期加重情況??祻托乱簽槊乐薮篌垢稍锵x體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臨床已廣泛用于消化性潰瘍的治療,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康復新液可顯著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血管新生,改善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加速機體病損組織修復及再生[8],同時還有抑菌抗炎、消除水腫和增強免疫功能。本研究使用高頻電凝術后聯合康復新液及根除HP藥物治療VG,結果術后1周兩組間胃鏡下表現、臨床癥狀有明顯差異,康復新液能早期改善醫(yī)源性潰瘍癥狀及內鏡下表現;4周和24周復查,臨床癥狀雖差異不大,但對改善內鏡下表現仍有積極意義。內鏡下高頻電凝聯合康復新液及根治HP治療對疣狀胃炎近期和遠期療效顯著,且未發(fā)現出血、穿孔及死亡等嚴重并發(fā)癥,該治療方法在臨床值得推廣。
[1]程秀蓮,王丙信,任清華,等.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12):930.
[2]王永華,郭榮斌,汪鴻志.疣狀胃炎與幽門螺桿菌、胃泌素和表皮生長因子等相關的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1997,17(5):300.
[3]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4,21(2):77.
[4]Misiewicz JJ.The Sydney systerm:a new classication of gastritis,working party report of the world congresses of gasroenterololgy[J].London mellourne Blackwell,1990:36.
[5]吳云林.消化內科新進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03-162.
[6]樊代明,陳 強.第十屆世界胃腸病學大會報道[J].中華消化雜志,1995,15(1):171.
[7]鄭志存,馬 林,賁 峰.內鏡下高頻電凝聯合藥物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疣狀胃炎的臨床研究,黑龍江醫(yī)學,2008,32(10):727.
[8]林 青,曹 東,楊玉琪,等.康復新液抗實驗性胃潰瘍作用的研究[J]. 中成藥,2001,2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