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敏 韋 霖 高 潔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醫(yī)院骨傷科,北京 100038)
老年人體弱多病、各臟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因疼痛不愿翻身、不愿進行功能鍛煉等可使骨折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增加〔1~3〕。本研究對老年骨折患者實施中醫(yī)穴位按摩護理,旨在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生活質量。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患者90例,均為閉合性骨折,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5例,研究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60~82〔平均(69.42±4.54)〕歲;病程1~12 w,平均(5.41±1.52)w,文化程度:小學21例,中學14例,大專10例;骨折部位:膝關節(jié)12例,踝關節(jié)15例,肘關節(jié)8例,腕關節(jié)1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61~81〔平均(69.23±5.62)〕歲;病程1~12 w,平均(5.38±1.95) w;小學20例,中學16例,大專9例;骨折部位:膝關節(jié)10例,踝關節(jié)16例,肘關節(jié)9例,腕關節(jié)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文化程度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療期間兩組均清淡飲食。給予心理護理、減輕疼痛、腹部熱敷、聽流水聲、沖洗會陰等干預措施,遵醫(yī)囑按常規(guī)劑量給導瀉藥物果導片、番瀉葉泡茶口服、開塞露塞肛治療便秘。排尿時讓同室的異性探望者或陪護者暫時回避,盡量減少室內人員,并適當遮擋,以消除緊張感。 研究組則在上述綜合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生活指導、功能鍛煉及按摩護理:(1)生活指導:按時睡覺,枕頭高度適宜,指導患者制作適宜自己使用的專用枕墊;睡前熱水泡腳或者飲熱牛奶,入睡困難時可按摩雙足涌泉穴3~5 min〔4〕。(2)按摩護理:由專人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穴位位置及按摩方法,患者取端坐位,護理人員站在患者的背部或側方,對患者實施點壓、拿捏、彈撥、按摩等方法,選迎香、天樞、合谷、利尿穴、耳穴等穴位,每穴按摩2~3 min,手法柔和穩(wěn)健,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使力量向深層滲透,2次/d,療程3~5 d。(3)功能鍛煉:采用雙掌擦頸法、聳肩法、頭手相抗法等中醫(yī)療法進行頸背肌功能鍛煉,癥狀減輕后開始漸進式鍛煉。
1.3效果評價 (1)便秘判定:治愈:2 d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短期無復發(fā);好轉:2 d以內排便,便質轉潤,排便欠暢;無效:癥狀無改善??傆行?治愈率+好轉率。停藥復結:停止治療后便秘再次出現。(2)排尿情況:觀察實施護理干預后1、2、5 h內的排尿情況、排尿困難再發(fā)人數、導尿人數、尿路感染人數。(3)比較兩組腫脹、疼痛癥狀消失時間及拆線時間、住院時間。(4)生活質量評估:干預半年和1年后,用統(tǒng)一的訪視觀察表和生活質量評分表,記錄患者疾病進展情況,評價護理干預效果。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5〕評定憂郁、焦慮情況。
2.1兩組患者便秘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便秘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便秘治療效果對比〔n(%),n=45〕
2.2兩組患者停藥復結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停藥復結率(6.67%,3例)明顯低于對照組(53.33%,24例)(χ2=32.78,P<0.05)。
2.3兩組患者排尿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排尿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排尿情況比較〔n(%),n=45〕
2.4兩組腫脹、疼痛癥狀消失時間及拆線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腫脹、疼痛癥狀消失時間及拆線時間、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均明顯縮短(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腫脹、疼痛癥狀消失時間及拆線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2.5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估情況 研究組患者日常生活、社會活動、抑郁、焦慮等評分結果均較護理前明顯下降,且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估情況對比分)
老年人腎虛,不能主骨生髓,故骨質疏松、筋骨不堅,容易發(fā)生損傷。手術是治療骨折患者的重要手段,壓力性潰瘍、肺部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深靜脈栓塞等是骨科術后常見并發(fā)癥〔6~9〕。骨折是突發(fā)性事件,傷前未進行床上排尿、排便訓練,所以在術后或傷后易并發(fā)排尿困難、尿潴留及便秘,不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可出現尿路感染等一系列并發(fā)癥。迎香穴,接受胃經供給的氣血;大腸經與胃經同為陽明經,迎香與胃經相鄰,用食指按揉迎香穴可刺激陽明大腸經的起點和終點,從而反射性促使大腸蠕動,利于排便。合谷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的穴道,按揉合谷穴能疏通經絡,對氣機閉塞不通的尿閉、便秘、乳汁不行、經閉、滯產、無汗等癥有開閉的作用〔10〕。天樞穴屬于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于臍旁2寸,為大腸之募穴,疏調大腸腑氣,腑氣通則傳導功能恢復正常,故為治療便秘、腸痛、腸脹等大腸疾患的主穴〔11〕。合谷、迎香二穴指壓時取穴要準確,強度要適宜,以病人自覺局部酸、脹為宜;三穴合用,持之以恒,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推壓利尿穴能調整膀胱氣機,解除尿道括約肌痙攣,促進尿液快速排出;通過飲食調護達到補中益氣、通調水道、滲水理氣之功效〔12〕。耳穴取腎、膀胱、三焦、尿道,有調整氣機、通調水道的作用,留置數日且每日按壓數次,可使作用更持久,避免排尿困難的再發(fā)。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中醫(yī)穴位按摩護理干預措施治療老年骨折患者,可有效促進老年骨折患者排尿、排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周幼文.中藥貼敷按摩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腹脹便秘79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1;46(3):161.
2張清蓮,沙麗文,陳章華.穴位按摩及針灸對骨折長期臥床病人便秘的預防作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9):25-6.
3馮學英,高慶娟,國 盼.情志調護干預對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情志失調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7):1201-2.
4鄭玲娣.骨折患者手術后疼痛護理〔J〕.中醫(yī)正骨,2012;24(6):79-80.
5王蘇琴.骨折臥床病人排尿困難的中醫(yī)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5):457-8.
6周愛紅.骨折術后恢復期患者應用中醫(yī)護理措施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8):67-8.
7陳秋光.對老年骨折臥床患者便秘采用護理干預配合穴位按摩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4(22):2750.
8黃燕萍,曹曉紅.骨折臥床排尿困難患者實施中醫(yī)護理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1;10(7):612-3.
9宋芝雁.多發(fā)性肋骨骨折的中醫(yī)分型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20):89-90.
10馮慧霞.早期聯合穴位按摩預防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脹〔J〕.河北中醫(yī),2011;33(12):1824-5.
11任婉君.中醫(yī)護理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7(12):1714-5.
12吳劍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腹脹便秘的中醫(yī)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3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