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wèi)寧
〔關鍵詞〕 閱讀教學;標點符號;價值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7—0092—01
“句讀”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解讀文字語言的重要手段,字面上沒有標點符號,形成了閱讀障礙。標點符號產(chǎn)生,很快成為語言文字的一部分。但后來隨著西風東漸,受英語教學與運用等的影響,標點符號在不少人的意識和運用中逐漸淡化了,變得隨隨便便,認為有無或者對錯都無足輕重。筆者認為,無論何時何地,標點符號不僅在規(guī)范語言文字上有不可小覷的作用,其精微、獨特的表現(xiàn)力更有豐富的價值,有時還能產(chǎn)生比文字表達更好的效果。
下面筆者就這方面淺談一些認識和做法,以引起同行的重視和討論。
一、重視閱讀教學中標點符號的解讀
1.由標點符號探索作品、作者深刻的思想。以魯迅先生為例,破解他作品中的標點符號,可以接近他博大深刻的思想。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先生的話語后用感嘆號,其斬釘截鐵、毫不客氣地打斷了“我”的好奇和求知欲,不僅顯示了先生的古板,更主要的表現(xiàn)出封建教育的僵化與落后?!豆枢l(xiāng)》中,“阿!閏土哥——你來了?……”“老爺!……”兩個感嘆號兩個省略號一個破折號,就把“我”見到閏土時的喜悅興奮而又千言萬語無從說起的復雜感情,以及閏土見到“我”時歡喜而凄涼、恭敬而隔膜的復雜心理表現(xiàn)了出來。一個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尋找兒時舊夢,思考人生的出路;一個舊中國的農(nóng)民被窮困折磨得木訥遲鈍,被森嚴的等級觀念毒害得自卑猥瑣;批判的矛頭直指向封建思想和封建體制。
2.由標點符號體悟語言主體復雜的感情。書面語言留下來的只是一些語言文字符號,難再現(xiàn)說話人的情態(tài)信息,這是書面語言的缺陷,標點符號恰恰能彌補這個不足。讀者借助標點符號,可以揣摩出話語主體的神態(tài)變化、情緒波動、聲音高低、語氣強弱等等。如曹禺的《雷雨》中,“你是萍——憑什么打我的兒子”,破折號既表現(xiàn)出魯侍萍不能與兒子相認,又面對自己的另一骨肉被打內(nèi)心的憤懣和沖動。“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边@是魯侍萍在周萍責問“你是誰?”時說的一句話,此處的破折號起到語言達不到的效果,既有魯侍萍見到周萍后的激動,又有對他們兄弟相殘的痛苦、對自己兒子周萍的失望,更有三十年來日夜思念萍兒、一旦見面又不能相認的無奈和悲痛,言盡而意無窮。
二、重視寫作教學中標點符號的運用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增強學生的標點符號運用意識,讓學生明白標點符號不可小覷,它們雖小但有“大文章”,逐漸引導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使用標點符號,有效使用標點符號,創(chuàng)造性運用標點符號為自己的文字增光添彩。
1.讓學生重視區(qū)別英漢之間、學科之間標點符號使用的異同,規(guī)范使用。有的標點符號為漢語或英語所特有,有的為漢英所共用;一些看似一樣,但用法不同。例如,表示一句話的結束,漢語用空心小圓點“?!?,英語用實心小圓點“.”, 不少教師和學生總將二者混用,自認為是細枝末節(jié),無足輕重,其實不土不洋,也使行文不嚴謹。漢語中的省略號是“……”,6個小圓點;英語中的省略號是“…”,3個小圓點。漢語中的頓號“、”用于句子里并列的詞,英語中沒有這個符號,需要時多用逗號,如With the cement, granulated substance, gravel add water the agitation.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理科重在計算和推理,一句話或一段話結束用實心小圓點“.”,不用空心小圓點“?!?,以避免與數(shù)字中的“0”相混。理科慎用省略號“……”、問號“?”、感嘆號“!”,是學科本質屬性所在,多用句號實心小圓點“.”表示肯定,不能追求文學中的 “模糊效果”和“不確定性”。
2.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標點符號,最大限度發(fā)揮其表達作用。筆者在教《論雷峰塔的倒掉》時,有同學提到結尾句“活該?!弊詈糜酶袊@號,表示強烈的憤慨和諷刺。筆者鼓勵大家展開討論,最后歸納出這樣的結論:這正是魯迅先生的個性和獨創(chuàng)所在,用句號表示冷嘲,較之用感嘆號熱諷更深沉,更凝重,更肯定,也說明作者對法海下場的鄙夷不屑。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fā)生后,周恩來同志在《新華日報》題寫了一首詩,“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結尾用了復標點(問號、感嘆號連用),也是獨創(chuàng),不這樣不足以表達周恩來同志當時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強烈譴責和無比憤慨!有位同學在作文中寫自己在工地附近的所見所感,說有位“慈祥”的老板經(jīng)常到菜場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泡,就是工人早晨難得的“佳肴”……引號用得好,揭露、批判和同情都含在了其中。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