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課程”是跑道,是兒童成長的經歷和過程,當課程與學校、教室、兒童、教師關聯(lián)在一起時,就構成了一種生活,屬于教師,更屬于兒童。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課程研究流派眾多,名師輩出,主張紛呈,其中在“語文”前面添加定語以凸顯自己主張的更成為慣常之舉。從積極意義解讀,這無疑表達著語文專家、學者以及教師們對語文的熾熱情感、深入探索與不懈追求,這些立論也是對語文教育研究的不斷激活。但無論何種流派,抑或哪家之言,小學語文研究首先都應是“兒童派”“兒童觀”,不管謂何“語文”,都首先應是兒童的語文,因為是兒童學語文,“兒童”成為語文不可替換的恒定主語。
教學研究說到底是兒童研究,對兒童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理應成為教師研修的第一專業(yè),是每一位教師終身的修行。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在不斷探索要“到哪里去”的同時,還要時常省思我們“從哪里來”,也就是要回溯到小學生語文學習本質和規(guī)律的源頭,這一回溯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向著兒童本義的回溯和回歸。
回到兒童的語文,回到兒童的閱讀,要研究和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學什么、讀什么,二是怎么學、怎么讀?!皩W什么、讀什么”,指向語文學習的內容和載體,一方面指閱讀的文本(選文),共計12冊國標教材作為小學語文國家課程的“例子”固然重要,但不能、更不可能要求其承載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無限責任”。因而在國家課程的引領下,在教材學習的基礎上,面對浩如煙海又紛繁雜陳的讀本讀物,我們有責任為孩子們選擇、推薦最適合的、最優(yōu)秀的作品。閱讀也是有季節(jié)秩序的,對于小學生,兒童文學作家專為兒童所寫的兒童文學作品理應成為小學六年的首選閱讀文本,無論科幻、魔幻,還是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作品,無論詩歌、童話,還是散文、小說,其中的人物、事情都與兒童的生活最近,與兒童的想象最近。應該說這一大類讀物就母語兒童文學而言,擁有著大量優(yōu)秀經典的作品,能夠滿足兒童的閱讀需求。這是力學小學作為校本閱讀的主流推薦,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尊重學生對讀物的自主選擇和個人偏好。2003年以來,學校推出“一位作家·一套叢書·一本經典”,每年寒暑假為全校學生精心遴選、擬定分年段的兒童文學推薦讀本,在假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各年級、各班級還精選其中的作品作為新學期組本、班本讀書會的共讀內容。當然,我們主要推薦兒童文學閱讀,并不表明我們排斥其他讀物,作品適合兒童,作品足夠優(yōu)秀,完全可以進入兒童閱讀的視域。
另一方面,面對整套、整本、整篇的兒童文學作品,教師在文學課、閱讀課、讀書會等課時上,還需要通過精選、優(yōu)化和整合,將其轉化為適切的教學內容,編輯為“兒童文學閱讀與欣賞”校本活頁教材,提供給兒童閱讀。2013年,學校語文組共同研發(fā)“兒童文學閱讀與寫作”校本教材,三至六年級共編寫四個分冊,以七大主題——中外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小孩們”“大人們”“經典人物”“探險經歷”“奇幻世界”“動物世界”“風景畫面”等為單元架構,對優(yōu)秀的中外兒童文學作品進行主題化重構。此校本教材將搭載“兒童文學閱讀與寫作”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融合,與國標教材對接,并科學嵌入學期課時計劃,實現(xiàn)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的互補共建。
“怎么學、怎么讀”指向語文學習的形式和方法,語文學習古已有之,中國古代及近現(xiàn)代數(shù)十位泰斗級大家均有經典性學術論斷,可謂博大精深,但語文學習作為母語學科,又有其自身的一般規(guī)律和基礎方法,這恐怕就是各家之言的共性之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育的特點是“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語文課程性質與語文教育特點揭示了語文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基礎方法,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教育必須遵循兒童性。關于“兒童性”,海德格爾認為教學的本質就是“讓學”,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讓熱愛(讓愛),一個是讓實踐(讓知)。讓兒童閱讀,讓兒童言說,讓兒童寫作,讓兒童評價,“讓”是教學理念,也是教學方法,更是教學的智慧和境界。即便是再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指導的方法、引領的路徑如果沒有從兒童出發(fā),其結果只能是迫使兒童淪為學習的機器和閱讀的容器。
“課程”是跑道,是兒童成長的經歷和過程,當課程與學校、教室、兒童、教師關聯(lián)在一起時,就構成了一種生活,屬于教師,更屬于兒童。為兒童設計閱讀與寫作校本課程,其實是致力于為兒童創(chuàng)造一種生活,閱讀的生活,文學的生活,但首先是兒童的生活,是兒童的閱讀,是兒童的文學。兒童生活在三個世界,即現(xiàn)實世界、理想世界和虛幻世界,回到兒童的閱讀,就是全面、完整地回歸到兒童生活的世界,并與兒童一起成長。
(作者單位:南京市力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