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琴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 江蘇 蘇州 215600)
自主學習有著豐富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內涵,其基本含義是學習者自覺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有學者認為自主學習可以分為以下3種情形:(1)學習者對由學校教學而引發(fā)的學習活動進行組織與管理;(2)學習者以自己為主導調用各種資源(包括老師、專家)組織與管理學習;(3)學習者完全依靠自己獨立設計、規(guī)劃、組織管理學習。在情形(1)的自主學習中,學生自覺組織管理自己的學習以配合學校的教學,處于這一情形的學習者其自主程度較低,以老師為主導是自主學習的基本特征;在情形(2)的自主學習中,學生能自己整合各種學習資源,是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下進行有效學習;在情形(3)中,完全是以學生自己為中心的學習,自主程度最高。本文是基于情形(1)、(2)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內容進行多層面教學設計,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習慣。
1.自主學習理念下的教學設計思路
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有5個:自主探究找重點,合作學習攻難點,學后反思摸規(guī)律,典型訓練促提高,自我反思得反饋。老師利用教材,提出問題,發(fā)放化學平衡移動的自主學習學案。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一則工業(yè)生產情景引入課題,接著再讓學生結合學案流程圖自己思考、交流、歸納總結,并填寫學案中的相關問題,從而得出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師點拔與學生自主探索相結合的方法,并用練習加以檢驗和鞏固,從而完成對知識的發(fā)現(xiàn)和接受,真正使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2.化學平衡的移動
(1)教材分析
本文擬對蘇教版《化學反應原理》第三單元“化學平衡的移動”一節(jié)內容做教學設計,本節(jié)內容是對學習完必修2中化學反應限度、選修中化學平衡常數的基礎上拓寬、提高。其中蘊涵著工業(yè)生產中一些重要條件的選擇思想,實現(xiàn)了理論化學到工業(yè)生產的過渡。
(2)教學目標
①能夠從本質上理解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②能夠正確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③能夠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3.任務分析
起點能力分析:已學過了影響正、逆反應速度的因素(包括圖像),濃度商與化學平衡的關系,一定的動手實驗能力等基礎知識與能力。
目標性質分析:目標(1)是化學平衡移動影響因素的外、內分析歸納,目標(2)、(3)都是高級規(guī)則的學習,其中既包括對外工作的智慧技能的學習,又是包括對內調控的認知策略的學習,它們都是比較復雜的學習。
教學重點:“特殊化”向“一般化”的推理方法的學習,由實驗、總結、圖表的抽象到具體的表述方式學習及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4.教材過程
依據自主學習的基本思路,建構了自主學習的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1:自主探究
每個同學在閱讀教科書、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完成下列任務:
任務1:(1)分組完成書本P53上實驗,填寫下表相關內容并按要求完成圖像
原理Cr2O72-+H2O?2CrO42-+2H+(橙色) (黃色)實驗1 c(H+)_____變化實驗2 c(H+)_____變化實驗內容向試管中加入4mL 0.1mol/LK2Cr2O7溶液,再滴加數滴1mol/LNaOH 溶液。將上述溶液分成兩份,向其中一份滴加 1mol/LHNO3溶液,另一份溶液作對比。實驗結論 定量分析現(xiàn)象 平衡移動 v(正) 關系 v(逆)Qc=c2(CrO+2-)·c2(H+)c(Cr2O72-) K Qc=c2(CrO+2-)·c2(H+)c(Cr2O72-) K
(2)某可逆反應,其他條件不變時,如果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生成物濃度、減小反應物濃度、增大生成物濃度,正、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平衡如何移動?用v-t圖像表示。
任務 2:(1)模擬編號①,計算②、③Qc的數據,判斷
②、③平衡移動的方向與反應中氣體分子數目的關系。在T℃時,對處于化學平衡的三個反應將壓強均增大至2倍(假設在在T℃時三個反應的K數值分別為a、b、c)
(2)壓強改變對正、逆反應速率是如何影響的?完成下列(通過改變容器的體積)時的v-t圖像。
任務3:(1)學生實驗:書本P55實驗現(xiàn)象記錄及
編號 反應 Qc K 正反應方向氣體分子數目的變化 平衡移動方向①2SO2(g)+O2(g)?2SO3(g) a/2 a 正反應方向移動N2O4(g)?2NO2(g) b ______ 移動③FeO(s)+CO(g)?Fe(s)+2CO(g) c ______ 移動②
實驗分析
?
(2)數據分析:
原理T/K K N2(g)+3H2(g)?2NH3(g) △H<0 373 3.35×109 473 573 673 773 1.00×107 2.45×105 1.88×104 2.99×103
(3)當升高溫度和降低溫度的時候,正、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如果平衡發(fā)生變化,平衡可能怎樣移動呢?用v-t圖像表示上述變化。
任務4:在密閉體系中進行的反應
2NO2(g)?N2O4(g); △H=-57.2KJ·mol-1
如果只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完成下表。
注:同學們將任務完成后,進行交流,主要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分享獨立思考的成果,取長補短。
環(huán)節(jié)2:合作交流
就剛才獨立完成的任務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每個同學完成如下任務:主要收獲是什么?通過實驗、思考分析、圖像與同學交流,攻克的知識難點是什么?還存在的疑問有哪些?寫在筆記本上,在匯總的基礎上,師生互動,解決遺留問題。
注:因影響化學平衡移動有三個因素,總結出化學平衡移動的原理,在實際教學中采用任務1—合作交流—學后反思這樣程序,周期性解決問題,最后完成任務4,達到高潮。
環(huán)節(jié)3:學后反思
結合思考討論梳理過程,回憶學習內容并再次研讀課本,在筆記本上完成任務。完善早先的知識結構,解決完自己的疑問與分享后,再次思考收獲是什么?能否用一名句話來概括這些因素?
環(huán)節(jié)4:練習鞏固
1.煤氣中毒病人血液中的化學平衡:
CO(g)+Hb(O2)?O2(g)+Hb(CO);
K=[Hb(CO)]·c(CO)/{[ Hb(O2)]·c(O2)}
應用化學平衡原理分析討論,煤氣中毒后應采取那些搶救措施?(Hb代表血紅蛋白)
2.課本P55《問題解決》、課本P56第8題
環(huán)節(jié)5:評價
在筆記本上寫出,今天我學到了什么?我感到驕傲的是哪些方面?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哪些?
環(huán)節(jié)6:課后小結
通過化學平衡移動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應用“特殊化”向“一般化”探究方法,教師通過設計多層次、多方位的問題,讓學生掌握化學平衡移動原理。通過利用化學自主學習源程序環(huán)節(jié)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起好奇心與求知欲,點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獲取知識。
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的自覺負責,它具有兼為教育之目標與手段的重要性。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仍屬于較低層面的自主學習,并非較高層面的自主學習。如何引導學生從低層次過渡到較高層次的自主學習正是我們在日后學習工作上繼續(xù)研究的問題。
[1] 張榮干.提升英語學習成效的課堂自主學習策略探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