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克友
流式尿沉渣分析儀紅細胞激光參數(shù)鑒別血尿來源
盧克友
目的 探討用尿紅細胞激光參數(shù)鑒別血尿來源的臨床價值。方法 利用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儀對133例腎性血尿標本和58例非腎性血尿標本進行紅細胞激光參數(shù)檢測, 同時用光學顯微鏡進行紅細胞形態(tài)分析, 與紅細胞信息進行比較。結果 腎性血尿的平均前向散射光強度(RBC-MFsc)、70%紅細胞前向散射光強度(RBC-P70Fsc)分別為(58.5±11.1)ch、(66.7±13.9)ch, 明顯低于非腎性血尿的(98.0±13.2)ch、(108.3±13.4)ch(P<0.001)。兩組尿紅細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寬度(RBC-Fsc-DW)分別為(33.5±11.7)ch、(32.6±17.7)ch(P>0.05)。儀器紅細胞信息提示與光學顯微鏡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的敏感性分別為83.5、87.2(P>0.05), 特異性分別為94.8、92.1(P>0.05)。結論 UF-100 流式尿沉渣分析儀的激光參數(shù)可以作為腎性和非腎性血尿鑒別的一種較為可靠的過篩試驗。
血尿;流式尿沉渣分析儀;定位診斷
血尿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 而對血尿中紅細胞來源的鑒別, 又是臨床診斷腎小球疾病與非腎小球疾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1979年Birch和Fairley[1]首先用相差顯微鏡觀察尿紅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鑒別血尿來源以來,對尿中紅細胞來源進行鑒別的方法報道也日益增多。1986年Shichiri等[2]報告用血液分析儀測量尿紅細胞體積來鑒別血尿來源,認為較顯微鏡法準確。1995年Hyodo[3]使用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來鑒別血尿部位,認為此法具有簡單、快速,且不受主觀因素影響。國內外不少學者對識別尿液中各種有形成分進行了廣泛研究,但對激光參數(shù)在鑒別血尿來源的研究較少。作者用UF-100尿沉渣分析儀測定尿紅細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強度(RBC-MFsc), 尿紅細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寬度(RBC-Fsc-DW),尿70%紅細胞前向散射光強度(RBC-P70Fsc), 結合尿紅細胞提示信息, 綜合分析判斷血尿來源,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本院住院患者尿標本, 其中血尿標本191份,腎臟病理活檢確診腎小球性血尿133例, 非腎小球性血尿58例。
1.2 儀器和試劑 UF-100尿沉渣分析儀(日本Sysmex公司)及配套試劑、質控品。光學顯微鏡(OLYMPUS CX-21)。
1.3 實驗方法 用一次性尿杯收集腎小球疾病患者和非腎小球疾病患者的清潔中段晨尿,充分混勻后倒于10 ml專用離心管中, 一管在UF-100上測定其紅細胞參數(shù)(開機前先用質控品對儀器進行校準)。尿沉渣分析儀RBC-info分析按新版標準:RBC-P70Fsc >100ch且RBC-Fsc-DW <50ch為Normocytic(均一型), RBC-P70Fsc <80ch為Microcytic(變異型), 其余為Non-classified(混合型)。所有標本要在2 h內測試完畢。另一管作普通光鏡檢查, 1500 r/min離心5 min, 棄上清液取0.2 ml沉渣涂片, 在高倍鏡下觀察分類計數(shù)100個紅細胞, 尿紅細胞形態(tài)按文獻[4]標準分類, 異形紅細胞數(shù)>80%為腎性血尿(變異型), <20%為非腎性血尿(均一型),異形紅細胞數(shù)在20%~80%之間為混合型。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 計量資料以(s)表示, 均數(shù)比較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結果比較用χ2檢驗。
2.1 腎性血尿與非腎性血尿患者尿紅細胞各項激光參數(shù)見表1。
表1 腎性血尿與非腎性血尿激光參數(shù)比較(s)
表1 腎性血尿與非腎性血尿激光參數(shù)比較(s)
注:與非腎性血尿比較,aP<0.001
?
2.2 UF-100紅細胞提示信息與普通顯微鏡檢驗比較見表2,根據(jù)紅細胞的提示信息, UF-100診斷腎性血尿的敏感性為83.5, 略低于普通光鏡的87.2, 特異性為94.8, 高于普通光鏡的92.1, 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無明顯差別(P>0.05)。
表2 UF-100提示信息與普通顯微鏡檢驗結果比較
血尿是泌尿系統(tǒng)疾病常見的臨床癥狀。引起尿液紅細胞形態(tài)改變的主要原因有紅細胞通過腎小球濾膜時受到擠壓損傷及紅細胞在腎小管中不同的pH、滲透壓、尿酶、尿素等化學因素的影響, 使受損的紅細胞發(fā)生形態(tài)改變甚至破裂。明確血尿的出血部位和性質有助于疾病的診斷。
該儀器采用流式和電阻抗原理, 通過一定染液染色檢測尿液標本單個細胞的熒光強度和前向散射光強度及電阻大小來確定細胞類型和形態(tài)。國內外已有大量關于UF-100識別尿中各種成分的研究報道。本文通過對UF-100測定紅細胞參數(shù)的研究, 發(fā)現(xiàn)腎性血尿組的RBC-MFsc、RBC-P70MFsc均值分別為58.5和66.7, 明顯低于非腎性血尿組的98.0和108.3, 與陳巧林報道[5]類似;RBC-Fsc-DW腎性血尿組為33.5, 略高于非腎性血尿組的32.6, 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無明顯差別,與陳巧林報道不同, 這可能與所用的儀器、尿紅細胞判定標準及病例不同有關。紅細胞的提示信息是儀器根據(jù)紅細胞的各項參數(shù)而判定的, 根據(jù)紅細胞的提示信息, UF-100診斷腎性血尿的敏感性為83.5, 略低于普通光鏡的87.2, 特異性為94.8, 高于普通光鏡的92.1, 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無明顯差別, 表明UF-100尿沉渣分析儀可作為鑒別血尿來源的過篩試驗, 另外, 由于UF-100尿沉渣分析儀標本不需離心, 檢測準確性、重復性良好, 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 在臨床值得推廣。
[1] Birch DF, Fairley KF, Haematuria:Glomeruir or non-glomeruiar? Lancet, 1979,314(8147): 845-846.
[2] Shichiri M,Owada A,Nishio Y, et al.use of autoanayzer to examine urinary-red-cell morph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glomerular haematuria.Lancet, 1986,328(8510): 781-782.
[3] Toru Hyodo,Kazuo Kumano,MakotoHaga,et al.Detection of glomerular and non-glomerular red blood cells by automated urinary sediment analyzer.Nihon Jinzo Gakkai shi, 1995, 37(1): 35-43.
[4] 吳小平,徐洪波,朱亞瑾,等.普通顯微鏡診斷腎小球性血尿的臨床意義.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 2002,3(8):468.
[5] 陳巧林,顧可梁,胡嘉波.用尿紅細胞前向散射光(Fsc)綜合指標鑒別血尿來源.微循環(huán)學雜志, 2002,12(1):52-53.
350000 福建醫(yī)科大學教學醫(yī)院/福建衛(wèi)生技術學院附屬福清市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