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宇 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
田 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王貴川 華北油田華麗綜合服務處
王建國 王寧輝 華北油田質量安全環(huán)保處
合成氨高溫變換爐過熱器出口彎管爆裂分析
劉德宇 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
田 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王貴川 華北油田華麗綜合服務處
王建國 王寧輝 華北油田質量安全環(huán)保處
2012年某合成氨裝置高溫變換爐過熱器出口管彎管處發(fā)生爆管。本文對發(fā)生爆管的彎管失效試樣進行了宏觀檢查、斷口分析、顯微組織觀察及掃描電鏡分析,探討了彎管爆管失效的原因。
該彎管材質為P11,規(guī)格為φ457×16mm,與之緊鄰的出口直管材質為15CrMo,規(guī)格為φ457×20mm,操作壓力3.68MPa,管內介質為蒸汽,設計溫度460℃,實際操作溫度440℃。
彎管爆管段形貌如圖1(a)所示,斷口在彎管內弧面沿軸向展開,爆口張開呈喇叭形,撕裂導致的變形很大;圖中3#處管壁向遠離高溫變換爐過熱器的方向外掀;爆管內壁有明顯銹蝕,內表面凹凸不平,呈典型沖刷形貌,如圖1(b),測量發(fā)現此處壁厚僅余2.56mm。
圖1 爆管段形貌
2.1 爆管斷口分析
對斷口觀察可見,2#位置附近的斷口為長約19.55mm的正斷口,其余均為撕裂狀剪切斷口,斷口截面與外壁呈45°夾角,斷口宏觀呈塑性斷裂形態(tài)。
分別在圖1(a)所示爆管斷口的1#、2#、4#位置取材料制備試樣,去除斷口表面的氧化產物。在掃描電鏡(型號JSM-5800)下觀察斷口形貌,如圖2(a),(b),(c)??梢?#、2#斷口均呈現典型沿晶形貌,4#斷口呈韌窩形貌。結合宏觀結果可知,2#位置應為爆管的起裂點,1#位置為沿晶斷裂口,表明彎管爆裂速度非常快[1],導致隨后發(fā)生斷裂的斷口4#位置呈韌窩狀撕裂。觀察斷裂起源的2#位置未見明顯材料缺陷及加工缺陷。
圖2 斷口形貌
2.2 顯微組織分析
在圖1(a)所示爆管斷口的1#、2#、3#位置以及緊鄰高壓變換爐出口直管(5#)位置處取材料制備試樣,經打磨和機械拋光處理后采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蝕15s,在金相顯微鏡(型號OLYMPUS BX51M)及掃描電鏡(型號JSM-5800)下進行金相組織分析和斷口觀察,并對試樣組織進行珠光體球化評級。
彎管處材質為P11,供貨態(tài)組織應為鐵素體+珠光體。由圖3可見,1#試樣基體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沒有發(fā)生相變,珠光體區(qū)域完整,片層碳化物開始分散,趨于球化,晶界有少量碳化物,為2級球化[2]。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可見晶界存在少量蠕變空洞和晶界楔形裂紋。金相組織觀察結果表明,彎管經歷了較高溫度過程。
圖3 1#位置顯微組織
2#位置處組織發(fā)生明顯相變,出現細小顆粒狀析出物,為典型回火索氏體,組織細小,如圖4(a)、(b),該形貌說明,2#位置經歷了高于Ac1的高溫而發(fā)生固態(tài)相變。3#試樣內壁晶粒顯著變形,縱橫比為1:5,且有明顯脫碳,如圖4(c)、(d)所示。結合宏觀內表面銹蝕嚴重的現象可知,在高溫燃氣沖刷下管壁發(fā)生塑性變形,且內表面不斷氧化脫落而減薄。由圖4(e)可見,在3#芯部有點狀析出物,未見明顯珠光體形態(tài),說明該部位在高溫下金相組織發(fā)生相變。
與彎管緊鄰直管(圖1(a)5#處)材質為耐熱鋼15CrMo。由圖4(f)可見其金相組織為回火索氏體與未溶解的少量板條馬氏體。由于15CrMo蒸汽導管供貨態(tài)組織應為鐵素體+珠光體,表明該直管段發(fā)生固態(tài)相變,這是經歷過較高超溫的結果。管道金相組織的嚴重改變必然導致力學性能發(fā)生改變。
對斷口和試件的金相組織分析表明,由于操作失誤導致與彎管緊鄰的直管處經歷超過1000℃的短時超溫過程。經調查,用戶監(jiān)測結果及情況說明也證明了該高溫變換爐曾經出現嚴重超溫工況。
高溫變換爐出口直管段連接有一法蘭,該法蘭后為彎管,彎管處的金相組織觀察顯示,該處雖然沒有發(fā)生金相組織相變,但在變換爐超溫工況下,該彎管也必然經歷較高溫度過程,且彎管內弧面是彎管薄弱位置。
彎管爆管過程應為,在高溫變換爐非正常工況下,過熱器管外加熱煙氣出現超溫并導致管內蒸汽溫度升高,彎管材料強度因溫度升高而降低,蒸汽壓力造成彎管內弧面某個區(qū)域發(fā)生塑性變形,壁厚因此嚴重減薄,從而導致彎管過載開裂。初始斷口長約20mm,為典型的沿晶斷裂形貌,說明該位置發(fā)生快速開裂,是管道發(fā)生爆管的起始點。
高溫燃氣從該爆管處泄漏接觸空氣后發(fā)生燃燒,火焰溫度使2#處經歷高溫導致組織發(fā)生相變。爆口尺寸較小,且高溫變換爐過熱器管內壓力極高,導致大量氣體在此處泄漏燃燒,同時引起爆口附近管道迅速由2#位置向兩邊撕開,大量高溫燃氣從直管噴出并在法蘭處(燃氣出口處)繼續(xù)燃燒。
火焰直接噴射到彎管的3#位置造成高溫及高速沖刷。3#位置的金屬金相組織觀察顯示,該位置發(fā)生了相變,晶粒被大幅拉長,證明該處是大量火焰噴射的中心位置,而爆管的1#位置距離火焰中心相對較遠,沒有發(fā)生相變。
綜合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由于彎管結構的特殊性,導致該部位所受沖蝕嚴重,管壁減薄明顯,造成彎管強度下降,加之,該管道長時間在高溫環(huán)境下服役,且由于操作失誤,會造成短時超溫過程,溫度超過1000℃,導致材質嚴重劣化,進而在薄弱部位發(fā)生開裂,造成管內介質泄露,遇空氣發(fā)生燃燒,且管內壓力較高,最終導致彎管爆裂。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1)高溫變換爐過熱器出口管道彎管爆裂的起始點在彎管內弧面;
2)由于操作失誤,致使該管道短時間內溫度急劇上升(達到1000℃以上),且彎管處由于沖蝕導致管壁減薄,從而造成材料強度明顯下降,最終導致高溫過載斷裂;
3)變換爐一類設備應注意避免超過設計溫度運行。
1 DL/T787-2001火力發(fā)電廠用15CrMo 鋼珠光體球化評級標準
2 鐘群鵬,趙子華.斷口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