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教育家布魯諾指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學習和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痹诠盼慕虒W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則是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引導者。在這探究過程中,導學案對于學生學習古文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本文結合導學案在古文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對如何更好地設計好古文導學案展開分析。
【關鍵詞】古文導學案;設計;古文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編寫“導學案”,引導學生自習,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新編的中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篇文言文,這些古文的體裁各式各樣,字、詞、句的解釋也越來越復雜、難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讀懂這些古文,老師通常采用過去的那種“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費時費力,而且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改變過去的“填鴨式”教學,采用新型的編寫“導學案”的授課方式效果理想很多。在每節(jié)新課學習之前,老師可以提前一周左右的時間編寫“導學案”,指出文章中的重難點、字詞語句的釋義、段落的結構、全篇文章的主旨大意等等,讓學生自己提前預習并且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初步地掌握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和結構框架,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中,出現(xiàn)了許多學生難以理解的詞句。因此,在“導學案”中就把這個難題當作課前預習的作業(yè),讓學生自己先去尋找答案。叫學生首先簡單翻譯文章,把不理解的詞語句子勾畫好,在老師上課時再逐個提問、解決。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之一,所以在“導學案”中提示學生準確掌握每一個字的讀音,能流利朗讀文章。“世外桃源”是一個作者虛構的故事,“導學案”中讓學生利用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個環(huán)節(jié)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線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結構。還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通過歷史課本或陶淵明的詩歌去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等等。這樣,學生的預習有了目標,預習就有了針對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讀能力,也避免教師在上課時的沉悶現(xiàn)象發(fā)生。習慣成自然,引導學生自讀多了,學生就容易接受“導學案”,教師上課就容易駕馭課堂,學生為主體就會顯示出來。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輔助工具,例如黑板、錄音機、投影儀等,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今教學的需求,應從過去只有圖片和聲音的輔助教學轉變?yōu)槎嗝襟w教學,結合了文字、數(shù)據(jù)、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多種信息在內(nèi)的教學。在設置古文“導學案”的時候,也應采用多媒體進行。
如在《大道之行也》的教案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圖片、錄音、影像等結合到教案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課件??鬃拥膱D像、和諧社會的一些圖片或影像、朗讀錄音播放等,讓學生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中讓學生的眼、耳、腦、手、口都能充分調(diào)動起來,課堂氣氛就不再沉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學習效率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三、善于引導,以學習目標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
學習目標只是主線,很多知識都是通過歸納以后才能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文言文詞語的。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也成為教師教學的一大難題。所以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目標去歸納是文言文教學方法的一大課題。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加深對字詞讀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朗讀兩遍,讓學生明白基本的字詞句的讀法和斷句,然后在晨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反復大聲地朗讀文言文,這樣可以增加語感。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次朗讀有助于學生對文言文詞義的理解。學生反復讀了幾遍之后,教師可以再對不準確的讀音、語調(diào)和語速進行糾正,以便在準確朗讀基礎上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讓學生查閱工具書,翻譯課文
學生在朗讀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字詞,可以借助工具書或者課文釋義進行查詢理解,這樣邊朗讀邊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的含義,有利于加深對文章的了解。
(三)引導學生在掌握本篇課文知識的同時,聯(lián)系學過的文言文的一些詞語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積累
文言文中的實詞和虛詞非常繁雜,不容易掌握,想要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這些實詞、虛詞的用法,教師應指導學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歸納已經(jīng)學過的內(nèi)容,將所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對于做得好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表揚,不足之處教師也應指出來便于改正。
(四)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導學案”去分析文章,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導學案”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是文章的主要提綱,讓學生據(jù)此去分析文章,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多讓學生分組討論、自主探究,學生可以自由發(fā)言,教師糾正后再讓學生自行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布置課外作業(yè),把歸納的內(nèi)容系統(tǒng)化,形成課堂內(nèi)、外一條龍。
(五)加強當堂訓練和課外訓練
文言文的訓練主要有理解內(nèi)容、翻譯字詞句、掌握重點的詞類活用、背誦默寫、讀后感等。學生在歸納的基礎上去訓練,內(nèi)容容易理解,翻譯也比較簡單,詞類活用也能互相結合運用,背誦默寫也能迎刃而解。讀后感可以利用作文訓練來完成,通過教師點撥、學生寫作、教師講評等形式來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讀后感的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賀叢蕾.高中文言文“學案導學”研究[J].教學月刊(中學
版),2009(20).
[2]何會娟.例談導學案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19).
[3]何會娟.例談導學案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11).
[4]凡力.導學案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實施情況及思考[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48).
作者簡介:唐碩仁,女,1983年生,廣西桂林人,本科,中學語文二級教師。
(編輯:陳 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