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林
【摘 要】對中職學生的課堂教學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如何提高教學的吸引力,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根據(jù)筆者多年教學的經(jīng)驗對中職課堂教學方法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中職 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中職學生的課堂學習風氣很不盡人意,聽課的注意力不集中,自覺刻苦努力的現(xiàn)象更少,相當部分的學生無論課內課外,總是眼不離手機,心不忘網(wǎng)絡,一期下來,學到的知識模模糊糊,似懂非懂,對成績的優(yōu)劣很不在乎。為什么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如此不屑一顧,我想,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學生的本身素質,重要的還是我們教師教學的方法。講課方式?jīng)]有吸引力,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成了學生的催眠曲。如何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呢?下面,我以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談幾點心得。
一、教學的風趣性、幽默性、形象生動性
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老師的講課的方式方法有直接的關系,老師的教態(tài)呆板,語言語氣枯燥無味,學生則感到厭煩,教師的教態(tài)活躍,精神飛揚,語言風趣幽默,形象生動,學生則感到精神振奮,產(chǎn)生一種追求欲知的心態(tài)。因此,我在課堂中,盡可能地使自己的精神飽滿一些,教態(tài)活躍自然一些,語言風趣一些,知識內容形象生動一些。許多教師感到對計算機概念和理論的講解抽象枯燥。其實,只要做到“雅俗結合”,用風趣的語言、材料和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煩瑣沉悶化為輕松活躍,將繁雜化為簡潔、單調化為豐富。學生在笑聲中掌握了知識,教學氣氛活起來了,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了,興趣來了,越聽越想聽,學習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起來。與此同時,教師的語調必須根據(jù)教學內容有輕有重,有快有緩,有高有低,重點內容、重點字眼聲調要高、慢,有時還須一字一頓地強調,并配以各種動作手勢,眼神表情教態(tài),使之更形象、生動。既突出教學的重點,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仿佛在觀看老師做精彩的演講,獲得愉快的豐富感受。
二、老師要善于舉例,使教學內容深入淺出
學生對學習是否有興趣,除了老師講課是否風趣吸引以外,還得看老師對知識問題的講解方式是否清晰明快,易于理解接受。因此,老師還應盡可能地以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一些例子解釋教材的知識問題,使之深入淺出,更通俗易懂。如我在講局域網(wǎng)時是這樣解釋的:局域網(wǎng)好比一棟大樓,每個人(好比主機)有自己的房間(房間就好比網(wǎng)卡,房號就是物理地址,即MAC地址),里面的人(主機)人手一個對講機,由于工作在同一頻道,所以一個人說話,其他人都能聽到,這就是廣播(向所有主機發(fā)送信息包),只有目標才會回應,其他人雖然聽見但是不理(丟棄包),而這些能聽到廣播的所有對講機設備就構成了一個廣播網(wǎng)域。學生經(jīng)過這樣的例子解釋,對問題的理解容易和透徹得多了。
三、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以圖文并茂,音像兼?zhèn)涞穆犛X視覺效果,生動、直觀形象地把教學內容展示出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恰到好處地挖掘學生潛能,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傳統(tǒng)板書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教學中的板書,恰恰是彌補多媒體教學中的短處,傳統(tǒng)教學中的書寫板書,細化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有利于學生詳細記錄課堂筆記和理解,消化所學的知識。朱紹禹先生指出:“板書能點睛指要,給人以聯(lián)想;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感;結構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比绻麤]有適當?shù)陌鍟@不利于學生理解、記憶關鍵詞、關鍵句,從而不利于理解教學的內容。課堂上老師的板書優(yōu)劣,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情緒的原因。老師的板書啰唆紊亂、隨意,學生的情緒也隨之低落,對學習也會滿不在乎。因此,我們的板書應有條理一些,簡潔一些,把教材內容標題、內容程序經(jīng)過簡潔的且要求學生做筆記的重點內容安排在黑板的左邊。對于重點字眼,難點問題還需邊講述邊用不同色筆圈畫強調,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四、理論與實訓緊密結合
有些老師上課,理論與實訓分得很清楚,講理論則完全照書講理論,上實訓則完全由學生自行操作,這么一來,學生聽課沒有實物現(xiàn)象的感知,聽得模模糊糊,精神提不起來,厭煩也來了,實訓不知如何入手,只能亂來一通,到頭來什么都知道一點,卻又什么都不知道。我認為,理論與實訓不能截然分開,上理論必須與實訓同行,理論講到哪里,老師應當即指出實物的形狀、部位或演示現(xiàn)象,實訓課的各種操作方法、步驟和過程,老師應作具體細致的演示,讓學生有個操作的樣板。當學生動手時,老師應對各實訓小組作巡游的觀察、檢查,糾正指導,解答學生疑問。每個教學內容經(jīng)一段時間的實訓后,最好能考查一下各學生的操作熟悉程度,達到一定的要求后,才進入下一項內容的操作,經(jīng)這樣逐項落實,漸序推進的教法,學生對學習才有興趣,才能真正學到一技之長。
五、教材內容的溶化組合和經(jīng)驗補充
一般來說,教材的內容順序都是先局部解述到最后綜述。如果完全地按這樣的順序講授,按中職學生的接受能力總有模糊的感覺。我認為,教師應先吃透課本內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重新組合教學順序。另外,還要從相關的書籍或自己的經(jīng)驗增加補充一些內容,與學生共同分析解答,使學生學習思維不至于過于狹小和僵化,視野才更加開闊。
【參考文獻】
[1]譚芳.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科海故事博覽[J]. 科教論壇,20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