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紅++++++黃孟娟++++++江小霞
[摘要] 目的 探討術前心理干預對ERCP患者術中舒適度及術后滿意度的影響。 方法 將106例選擇接受ERCP診治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術前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術前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術前心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術中舒適度及術后滿意度。 結果 實驗組的術中舒適度及術后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采用術前心理干預不僅可降低ERCP患者術中的不適,而且可提高患者的術后滿意度。
[關鍵詞]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心理干預;舒適度;術前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7(b)-0146-03
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完善、內鏡器械的不斷發(fā)展以及醫(yī)務人員操作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不僅成為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1],而且成為目前治療胰膽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眾多胰膽管疾病患者,都是在ERCP的基礎上,才得以順利進行,如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膽管內支架引流術、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等。在ERCP基礎上開展的微創(chuàng)手術,和傳統的外科手術相比,不僅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2]、可重復,而且療效肯定,但由于患者對該項技術不了解,普遍存在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再加上ERCP操作難度大,在操作過程中纖維十二指腸鏡必須經咽喉、食管、胃插入十二指腸乳頭,對胃腸道刺激非常大,進一步加劇了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的活動度,而ERCP能否順利進行往往又與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活動度有直接關系,因此,充分做好患者的術前心理護理,有助于確保ERCP的順利進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普外科2011年2月~2013年12月行ERCP診治的患者106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齡29~82歲,平均(45.3±7.4)歲;膽總管結石87例,膽總管下段炎性狹窄13例,胰腺癌5例,十二指腸乳頭癌1例;均無心腦血管系統疾病。隨機分為實驗組53例和對照組53例,兩組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術前護理進行一般的健康指導、口頭告知ERCP的大致方法及術前各種檢查的注意事項等;實驗組除常規(guī)術前護理外,還針對患者入院時表現出來的緊張、擔憂、疑慮、恐懼、住院環(huán)境不適應、疾病知識缺乏感等心理,實施術前心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2.1 運用暈輪效應原理進行干預 入院時護理人員除向患者介紹病區(qū)的環(huán)境、病區(qū)的規(guī)章制度、作息時間、責任醫(yī)師、責任護士等常規(guī)入院須知外,還應主動關愛患者、尊重患者,主動與患者交談,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3],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tài)、生活背景及面臨的困難等,盡可能地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給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4],使患者從心理上產生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消除其入院時的緊張、恐懼及對住院環(huán)境感到陌生的心理。
1.2.2 利用現身說法進行干預 針對患者不了解ERCP的相關知識、害怕手術帶來疼痛、擔心手術失敗等心理,護理人員要有意識地安排患者和患有同類疾病,且治療非常成功、恢復較好的患者住同一病房或相鄰病房,讓成功案例的患者直接向其講解治療、手術等過程的經歷與感受,通過患者的現身講解,建立其對治療的信心、消除其對治療的擔憂和疑慮,從而積極配合治療[5]。
1.2.3 認知干預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職業(yè)、文化程度及對疾病的認識能力等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交流[6],詳細講解ERCP檢查治療的目的、方法、安全性、操作程序中要注意的事項、體位、如何配合醫(yī)生以及檢查治療時可能出現的不適等,使患者十分清楚地了解ERCP治療的過程和重要性。
1.2.4 情緒干預 在患者焦慮煩躁時,護理人員要主動給予關心、理解和支持,避免其情緒波動?;颊叩那榫w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的活動度,而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松弛與否將會直接影響ERCP的成功率[7]。同時還要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多關心,給其以情感支持,不斷增強治病的信心。
1.2.5 親屬干預 對于十分依賴家人的患者,要重點向其家屬交代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手術的必要性和術后恢復及護理的程序,讓家屬明白后,再向患者轉述,這樣更有利于消除患者的憂慮情緒[8]。
1.2.6 行為干預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左側臥位或俯臥位等術中所需配合體位的訓練,練習張口呼吸、吞咽動作,以減輕術中或術后不適感,告訴患者如果在插十二指腸鏡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時,不用緊張、記住不要憋氣,按照醫(yī)師、護士指令深呼吸,就能降低術中的不適。
1.3 評估指標
術中患者舒適度(痛苦表情、惡心嘔吐、呃逆),術后24 h及48 h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舒適度的比較
兩組患者的痛苦表情、惡心嘔吐、呃逆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2 兩組術后24、48 h滿意度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24、48 h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
3 討論
ERCP是一項微創(chuàng)診療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可重復、療效肯定等優(yōu)點,解決了以往需開腹手術才能解決的問題,但在檢查過程中,纖維胃十二指腸鏡須經咽喉、食管、胃插入十二指腸乳頭,對胃腸道刺激非常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9-10],又由于患者對該項技術認識不夠,普遍存在緊張、擔憂、疑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活動度,進而影響到ERCP的順利進行。術前有效的心理干預不僅能提高患者對ERCP的認識、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疑慮等心理,而且能提高患者在ERCP過程中的配合度,減輕患者術中的痛苦感及疼痛感等,增加患者術中的舒適度,減少手術操作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等,大大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同時醫(yī)療服務質量也得到提高,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魯臨,李兆申.診斷性ERCP臨床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統疾病分冊,2004,24(3):178-181.
[2] 王愷.EST聯合LC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0,39(5):108-109.
[3] 任浩.術前心理干預對心臟介入術患者術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3,19(2):122.
[4] 張競秋,陳鳳琴.ERCP術前心理護理對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8(15):147.
[5] 甘元瓊.心理護理在當代護理工作中的運用和作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5):117.
[6] 田志毅,周翠玲.術前心理干預對大腸癌患者焦慮的影響[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6):90.
[7] 李秀娟.ERCP術前術后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304.
[8] 蘇靖涵,郭豫吉,霍巍.心理護理對擇期手術患者術前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3,34(19):3905.
[9] 楊嫦娥,劉變英,王文英.靜脈麻醉在ERCP診療中應用的護理體會[J].中華消化內鏡,2007,7(1):33-34.
[10] 唐濤,李偉平.鼻膽管沖洗對ERCP術后膽總管結石復發(fā)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6):146-148.
(收稿日期:2014-05-16 本文編輯:李亞聰)
[摘要] 目的 探討術前心理干預對ERCP患者術中舒適度及術后滿意度的影響。 方法 將106例選擇接受ERCP診治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術前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術前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術前心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術中舒適度及術后滿意度。 結果 實驗組的術中舒適度及術后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采用術前心理干預不僅可降低ERCP患者術中的不適,而且可提高患者的術后滿意度。
[關鍵詞]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心理干預;舒適度;術前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7(b)-0146-03
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完善、內鏡器械的不斷發(fā)展以及醫(yī)務人員操作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不僅成為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1],而且成為目前治療胰膽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眾多胰膽管疾病患者,都是在ERCP的基礎上,才得以順利進行,如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膽管內支架引流術、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等。在ERCP基礎上開展的微創(chuàng)手術,和傳統的外科手術相比,不僅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2]、可重復,而且療效肯定,但由于患者對該項技術不了解,普遍存在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再加上ERCP操作難度大,在操作過程中纖維十二指腸鏡必須經咽喉、食管、胃插入十二指腸乳頭,對胃腸道刺激非常大,進一步加劇了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的活動度,而ERCP能否順利進行往往又與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活動度有直接關系,因此,充分做好患者的術前心理護理,有助于確保ERCP的順利進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普外科2011年2月~2013年12月行ERCP診治的患者106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齡29~82歲,平均(45.3±7.4)歲;膽總管結石87例,膽總管下段炎性狹窄13例,胰腺癌5例,十二指腸乳頭癌1例;均無心腦血管系統疾病。隨機分為實驗組53例和對照組53例,兩組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術前護理進行一般的健康指導、口頭告知ERCP的大致方法及術前各種檢查的注意事項等;實驗組除常規(guī)術前護理外,還針對患者入院時表現出來的緊張、擔憂、疑慮、恐懼、住院環(huán)境不適應、疾病知識缺乏感等心理,實施術前心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2.1 運用暈輪效應原理進行干預 入院時護理人員除向患者介紹病區(qū)的環(huán)境、病區(qū)的規(guī)章制度、作息時間、責任醫(yī)師、責任護士等常規(guī)入院須知外,還應主動關愛患者、尊重患者,主動與患者交談,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3],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tài)、生活背景及面臨的困難等,盡可能地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給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4],使患者從心理上產生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消除其入院時的緊張、恐懼及對住院環(huán)境感到陌生的心理。
1.2.2 利用現身說法進行干預 針對患者不了解ERCP的相關知識、害怕手術帶來疼痛、擔心手術失敗等心理,護理人員要有意識地安排患者和患有同類疾病,且治療非常成功、恢復較好的患者住同一病房或相鄰病房,讓成功案例的患者直接向其講解治療、手術等過程的經歷與感受,通過患者的現身講解,建立其對治療的信心、消除其對治療的擔憂和疑慮,從而積極配合治療[5]。
1.2.3 認知干預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職業(yè)、文化程度及對疾病的認識能力等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交流[6],詳細講解ERCP檢查治療的目的、方法、安全性、操作程序中要注意的事項、體位、如何配合醫(yī)生以及檢查治療時可能出現的不適等,使患者十分清楚地了解ERCP治療的過程和重要性。
1.2.4 情緒干預 在患者焦慮煩躁時,護理人員要主動給予關心、理解和支持,避免其情緒波動。患者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的活動度,而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松弛與否將會直接影響ERCP的成功率[7]。同時還要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多關心,給其以情感支持,不斷增強治病的信心。
1.2.5 親屬干預 對于十分依賴家人的患者,要重點向其家屬交代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手術的必要性和術后恢復及護理的程序,讓家屬明白后,再向患者轉述,這樣更有利于消除患者的憂慮情緒[8]。
1.2.6 行為干預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左側臥位或俯臥位等術中所需配合體位的訓練,練習張口呼吸、吞咽動作,以減輕術中或術后不適感,告訴患者如果在插十二指腸鏡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時,不用緊張、記住不要憋氣,按照醫(yī)師、護士指令深呼吸,就能降低術中的不適。
1.3 評估指標
術中患者舒適度(痛苦表情、惡心嘔吐、呃逆),術后24 h及48 h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舒適度的比較
兩組患者的痛苦表情、惡心嘔吐、呃逆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2 兩組術后24、48 h滿意度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24、48 h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
3 討論
ERCP是一項微創(chuàng)診療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可重復、療效肯定等優(yōu)點,解決了以往需開腹手術才能解決的問題,但在檢查過程中,纖維胃十二指腸鏡須經咽喉、食管、胃插入十二指腸乳頭,對胃腸道刺激非常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9-10],又由于患者對該項技術認識不夠,普遍存在緊張、擔憂、疑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活動度,進而影響到ERCP的順利進行。術前有效的心理干預不僅能提高患者對ERCP的認識、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疑慮等心理,而且能提高患者在ERCP過程中的配合度,減輕患者術中的痛苦感及疼痛感等,增加患者術中的舒適度,減少手術操作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等,大大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同時醫(yī)療服務質量也得到提高,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魯臨,李兆申.診斷性ERCP臨床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統疾病分冊,2004,24(3):178-181.
[2] 王愷.EST聯合LC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0,39(5):108-109.
[3] 任浩.術前心理干預對心臟介入術患者術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3,19(2):122.
[4] 張競秋,陳鳳琴.ERCP術前心理護理對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8(15):147.
[5] 甘元瓊.心理護理在當代護理工作中的運用和作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5):117.
[6] 田志毅,周翠玲.術前心理干預對大腸癌患者焦慮的影響[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6):90.
[7] 李秀娟.ERCP術前術后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304.
[8] 蘇靖涵,郭豫吉,霍巍.心理護理對擇期手術患者術前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3,34(19):3905.
[9] 楊嫦娥,劉變英,王文英.靜脈麻醉在ERCP診療中應用的護理體會[J].中華消化內鏡,2007,7(1):33-34.
[10] 唐濤,李偉平.鼻膽管沖洗對ERCP術后膽總管結石復發(fā)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6):146-148.
(收稿日期:2014-05-16 本文編輯:李亞聰)
[摘要] 目的 探討術前心理干預對ERCP患者術中舒適度及術后滿意度的影響。 方法 將106例選擇接受ERCP診治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術前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術前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術前心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術中舒適度及術后滿意度。 結果 實驗組的術中舒適度及術后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采用術前心理干預不僅可降低ERCP患者術中的不適,而且可提高患者的術后滿意度。
[關鍵詞]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心理干預;舒適度;術前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7(b)-0146-03
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完善、內鏡器械的不斷發(fā)展以及醫(yī)務人員操作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不僅成為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1],而且成為目前治療胰膽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眾多胰膽管疾病患者,都是在ERCP的基礎上,才得以順利進行,如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膽管內支架引流術、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等。在ERCP基礎上開展的微創(chuàng)手術,和傳統的外科手術相比,不僅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2]、可重復,而且療效肯定,但由于患者對該項技術不了解,普遍存在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再加上ERCP操作難度大,在操作過程中纖維十二指腸鏡必須經咽喉、食管、胃插入十二指腸乳頭,對胃腸道刺激非常大,進一步加劇了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的活動度,而ERCP能否順利進行往往又與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活動度有直接關系,因此,充分做好患者的術前心理護理,有助于確保ERCP的順利進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普外科2011年2月~2013年12月行ERCP診治的患者106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齡29~82歲,平均(45.3±7.4)歲;膽總管結石87例,膽總管下段炎性狹窄13例,胰腺癌5例,十二指腸乳頭癌1例;均無心腦血管系統疾病。隨機分為實驗組53例和對照組53例,兩組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術前護理進行一般的健康指導、口頭告知ERCP的大致方法及術前各種檢查的注意事項等;實驗組除常規(guī)術前護理外,還針對患者入院時表現出來的緊張、擔憂、疑慮、恐懼、住院環(huán)境不適應、疾病知識缺乏感等心理,實施術前心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2.1 運用暈輪效應原理進行干預 入院時護理人員除向患者介紹病區(qū)的環(huán)境、病區(qū)的規(guī)章制度、作息時間、責任醫(yī)師、責任護士等常規(guī)入院須知外,還應主動關愛患者、尊重患者,主動與患者交談,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3],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tài)、生活背景及面臨的困難等,盡可能地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給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4],使患者從心理上產生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消除其入院時的緊張、恐懼及對住院環(huán)境感到陌生的心理。
1.2.2 利用現身說法進行干預 針對患者不了解ERCP的相關知識、害怕手術帶來疼痛、擔心手術失敗等心理,護理人員要有意識地安排患者和患有同類疾病,且治療非常成功、恢復較好的患者住同一病房或相鄰病房,讓成功案例的患者直接向其講解治療、手術等過程的經歷與感受,通過患者的現身講解,建立其對治療的信心、消除其對治療的擔憂和疑慮,從而積極配合治療[5]。
1.2.3 認知干預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職業(yè)、文化程度及對疾病的認識能力等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交流[6],詳細講解ERCP檢查治療的目的、方法、安全性、操作程序中要注意的事項、體位、如何配合醫(yī)生以及檢查治療時可能出現的不適等,使患者十分清楚地了解ERCP治療的過程和重要性。
1.2.4 情緒干預 在患者焦慮煩躁時,護理人員要主動給予關心、理解和支持,避免其情緒波動?;颊叩那榫w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的活動度,而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松弛與否將會直接影響ERCP的成功率[7]。同時還要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多關心,給其以情感支持,不斷增強治病的信心。
1.2.5 親屬干預 對于十分依賴家人的患者,要重點向其家屬交代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手術的必要性和術后恢復及護理的程序,讓家屬明白后,再向患者轉述,這樣更有利于消除患者的憂慮情緒[8]。
1.2.6 行為干預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左側臥位或俯臥位等術中所需配合體位的訓練,練習張口呼吸、吞咽動作,以減輕術中或術后不適感,告訴患者如果在插十二指腸鏡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時,不用緊張、記住不要憋氣,按照醫(yī)師、護士指令深呼吸,就能降低術中的不適。
1.3 評估指標
術中患者舒適度(痛苦表情、惡心嘔吐、呃逆),術后24 h及48 h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舒適度的比較
兩組患者的痛苦表情、惡心嘔吐、呃逆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2 兩組術后24、48 h滿意度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24、48 h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
3 討論
ERCP是一項微創(chuàng)診療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可重復、療效肯定等優(yōu)點,解決了以往需開腹手術才能解決的問題,但在檢查過程中,纖維胃十二指腸鏡須經咽喉、食管、胃插入十二指腸乳頭,對胃腸道刺激非常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9-10],又由于患者對該項技術認識不夠,普遍存在緊張、擔憂、疑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活動度,進而影響到ERCP的順利進行。術前有效的心理干預不僅能提高患者對ERCP的認識、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疑慮等心理,而且能提高患者在ERCP過程中的配合度,減輕患者術中的痛苦感及疼痛感等,增加患者術中的舒適度,減少手術操作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等,大大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同時醫(yī)療服務質量也得到提高,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魯臨,李兆申.診斷性ERCP臨床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統疾病分冊,2004,24(3):178-181.
[2] 王愷.EST聯合LC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0,39(5):108-109.
[3] 任浩.術前心理干預對心臟介入術患者術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3,19(2):122.
[4] 張競秋,陳鳳琴.ERCP術前心理護理對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8(15):147.
[5] 甘元瓊.心理護理在當代護理工作中的運用和作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5):117.
[6] 田志毅,周翠玲.術前心理干預對大腸癌患者焦慮的影響[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6):90.
[7] 李秀娟.ERCP術前術后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304.
[8] 蘇靖涵,郭豫吉,霍巍.心理護理對擇期手術患者術前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3,34(19):3905.
[9] 楊嫦娥,劉變英,王文英.靜脈麻醉在ERCP診療中應用的護理體會[J].中華消化內鏡,2007,7(1):33-34.
[10] 唐濤,李偉平.鼻膽管沖洗對ERCP術后膽總管結石復發(fā)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6):146-148.
(收稿日期:2014-05-16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