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華
摘要:要想改變新聞報道現狀,提高其公信力,首先要求每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有清醒的認識,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其次要把對新聞報道數量的要求轉變到對新聞報道質量的要求上來。最后是要有高質量的新聞作品。
關鍵詞:新聞報道;公信力;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009-02
提到新聞報道的公信力,這也許是讓許多有責任感的新聞從業(yè)人員為我們的新聞事業(yè)感覺到擔憂的一個問題。近幾年,從各種媒體渠道傳播出的虛假報道,更是讓我們的新聞報道的公信力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就連中央電視臺最權威的新聞欄目《中央新聞》也被老百姓所質疑,到了我們所工作的縣市一級的地方電視臺更是到了新聞欄目無人觀看、無人問津的地步。作為一名基層的電視新聞工作者,本人對如何改變新聞報道現狀,提高其公信力有幾點粗淺的看法,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本人認為造成目前電視新聞報道公信力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新聞工作者新聞價值觀的缺失,以及缺乏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針對這種情況,就要要求每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有清醒的認識,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在現有狀況下,各縣級電視臺都存在記者嚴重短缺的情況,通過招考、招聘來的記者會被第一時間投放到記者崗位上工作,他們會被老記者帶著逐步學會怎樣使用攝像機,怎樣寫稿子,這些技巧學會了,似乎也就是一個合格的記者了。但本人認為一個合格的記者首先要有正確的新聞價值觀,明確自己肩上擔負的是什么責任,這樣在新聞報道中,他才會有的放矢,恪守職業(yè)道德,做一名政治上過硬,技術上過關的好記者。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維護新聞報道的公信力,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新聞作品。特別是縣市一級電視臺記者應該是維護新聞報道公信力的源頭力量,因為只有他們與老百姓的距離最近,與老百姓打交道最多,對當地的情況最了解,他們采寫的報道或是提供的新聞線索會大量被上一級電視臺甚至是中央電視臺采用,所以如果每一位縣市臺新聞記者都能把住源頭這一關,那我們的新聞報道公信力就會逐步提高。
那么,說到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就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首先要明確它是適用于社會主義國家的新聞觀。中國的新聞報道就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發(fā)揮媒介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的喉舌作用,為國家的發(fā)展出力。其次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根本是要堅持黨性原則。在中國,黨性原則就是作為一黨專政的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思想意識和組織原則在新聞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具體到我們日常的新聞報道中堅持黨性原則就是要全面、準確、生動地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等黨的重要思想及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黨性原則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共產黨的組織原則和宣傳紀律;堅持黨性原則就必須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黨性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堅持黨性原則必須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新聞自由與資本主義新聞自由的本質區(qū)別,防止濫用新聞自由權利。
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的方針;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
有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基層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還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要以自己的新聞工作為榮,自覺地遵守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關于嚴防虛假新聞報道的若干規(guī)定》等一系列的相關規(guī)定。
第二,本人認為造成目前電視新聞報道公信力缺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同行業(yè)之間白熱化的競爭,導致各電視臺在新聞報道中盲目地追求外宣報道的數量,忽視新聞報道的質量。
在各縣市級視臺每年都要完成上級部門下達的宣傳任務,比如宣傳任務中明確規(guī)定某縣市級電視臺要在省級電視臺某新聞欄目每年上稿多少條,其中頭條新聞多少條,提要新聞多少條,單條新聞多少條;在中央級媒體每年要上稿多少條。完成這些規(guī)定的數量,如果在同級電視臺中還有好的排名情況就予以獎勵,如若完不成就會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這些數量的任務再被層層分解到每位相關領導、相關記者、編輯身上。每天帶著任務工作,時間久了就形成了為了完成任務而做新聞報道的現狀,記者編輯疲于奔命為了報道而報道,采訪趨于形式化,稿件模式化,甚至有些稿件中存在虛假信息,這些都直接導致了新聞報道質量的下降。這些反應到觀眾那里就是大家不再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電視播報的新聞內容,大家會有所質疑,“這是不是都是電視臺導演好的?被采訪的那人是不是一個托兒?”“現在假新聞太多了,誰知道這是真是假呢?”這就是新聞報道公信力下降的現狀。
這一現狀的造成與作為新聞采編一線的記者、編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他們并不是唯一的責任人,我們新聞宣傳任務制定的方式方法是不是也助推了這一現狀的形成呢?如果不是有這么多新聞報道數量上的規(guī)定,記者、編輯就會有更多的時間鉆研業(yè)務、求新求變,就可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新聞作品。因此要改變電視新聞報道公信力下降的現狀,也需要電視臺的主管部門在制定考核宣傳任務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變化。把對新聞報道數量的要求轉變到對新聞報道質量的要求上來。只有好的新聞報道才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高質量的新聞報道才會達到好的新聞宣傳效果。
第三,要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公信力,就要有高質量的新聞作品,那怎樣創(chuàng)作好的新聞作品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
1.加強新聞報道策劃。新聞事實本身我們無法改變,但新聞事實本身以什么形式被報道出來,這是新聞記者和編輯可以去選擇的。新聞報道策劃是對正在發(fā)生的或者是可以預見的即將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具體報道方式的謀劃。無論是重大的主題報道還是日常的一篇消息的報道,都應該在采訪前有一個策劃的過程。首先要盡可能多的搜集有關新聞事實的信息、素材。再從眾多的素材中選擇出能反應新聞事實最有閃光點、最感人的部分作為報道的重點。另外新聞報道策劃要明確報道的主題、體裁、形式等內容。對一些重大的報道在策劃中還要考慮是否開設專欄,以形成報道的集聚效應。例如這兩年中宣部開展的“走轉改”活動,從中央臺至各省臺、縣市電視臺都以專欄的形式展開了報道,而且通過這種報道產生了一批像《皮里山日記》等觀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作品中記者采用的體驗式報道方式也進一步拉近了媒體和百姓的距離,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創(chuàng)新,這種報道方式也被廣泛推廣,對提高各電視臺新聞報道的公信力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2.提高采編人員素質。采編人員的素質既包括思想理論水平、新聞業(yè)務能力還應該包括過硬的心理素質。思想理論水平就是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使這些理論內化為采編人員自身的政治思想素養(yǎng),真正成為行動的指南。新聞業(yè)務能力就是采編人員要熟練掌握采編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細節(jié),具備創(chuàng)作精品的能力。過硬的心理素質就是采編人員在工作中要有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在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要臨危不亂,從容應對。
3.增加民生類報道。要提高新聞報道的公信力首先要讓老百姓喜歡看我們的新聞節(jié)目。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與自己或周圍人有關的事,那我們的新聞在報道中就要貼近老百姓的需求,符合他們的觀看胃口,只有這樣我們的報道才能深入人心。目前在各縣市級電視臺都對時政新聞的報道進行了壓縮,增加經濟新聞、社會新聞等方面的內容,為的就是更加貼近民生、貼近百姓生活。
在民生類報道中要注意報道角度要一定要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fā),切入點要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這樣老百姓才有興趣看新聞。另外在報道中要體現被采訪百姓的個性特征,避免模式化,被采訪百姓要具有典型性,有說服力。在民生類報道中,被采訪人語言要符合自身的身份特征,要讓被采訪人說自己想說的話。采編人員可以引導其講話內容,但絕不能教給他說,甚至是念稿,否則會造成惡劣的播出效果,觀眾會覺得“假”,從而會減低新聞報道的公信力。
總之,縣市級電視臺要提高新聞報道的公信力不僅需要采編人員提高自身的素質,變換報道角度創(chuàng)新報道方式,也需要新聞宣傳環(huán)境的改善,需要所有新聞從業(yè)人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