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瑞
摘要:農(nóng)村中學的高中語文教學面臨十分尷尬的境地。由于生源質量不佳,許多學生存在厭學的傾向,而語文學科又需要學生參與進來,積極地走進文本進行感悟和體驗,因此許多老師都在為課堂氣氛沉悶而發(fā)愁。本文擬從課堂教學出發(fā),根據(jù)農(nóng)村中學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特點,探討激活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使學生改變厭學情緒,主動地學習。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法;教材處理;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170-01
語文課堂的沉悶與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這些問題時常困擾著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師,這一點在農(nóng)村中學尤為普遍。農(nóng)村中學的高中生源本來不佳,很多學生的厭學情緒早就積累了多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快速改變他們的心態(tài)顯然不切實際。再加之語文是一門很難讓學生在短期內(nèi)有成功體驗的學科,不少學生努力了許久,卻發(fā)現(xiàn)在考試的時候不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分數(shù)的提升。于是他們得出一個結論:語文讀與不讀一個樣,考高分不易,但拉分也不多。這樣的狀況長期持續(xù)下去,使得高中語文學習在學生心里的地位堪憂。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讓學生重新熱愛語文,是擺在當前語文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筆者結合在農(nóng)村中學多年執(zhí)教高中語文的經(jīng)歷,從激活課堂教學的角度作一些探討。
一、靈活選擇教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是充滿生機的,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集中注意力,從而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我們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起來的時候,學生就能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收到極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1、巧設懸念,拋磚引玉
農(nóng)村中學高中生基礎較差,如果在上課的時候沒有適時地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使他們喪失學習動力,思想上開小差。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巧設一些懸念,激起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產(chǎn)生主動探索問題的興趣。如在高中詩詞教學《聲聲慢》時,由于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兩首婉約詞了,再學習下去便覺得意興闌珊。鑒于這種情況,筆者在學習之前先提出問題:李清照在詞的末句寫道“怎一個愁字了得”,那么你們認為除了“愁”字之外,還有哪些字可以用來概括作者這個時候的心情呢?這個問題完全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有的說用一個“慘”字,有的說用一個“悲”字,有的說用一個“苦”字。筆者再順勢引導學生從詞出找出自己用這些字的依據(jù)所在,這樣一來,課堂就不至于枯燥乏悶,學生的主動性也調(diào)動了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創(chuàng)設情境,以境致情
現(xiàn)代課堂教學可采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來達到入情的目的。教師可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等設置各種情境,讓學生一開始就融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氛圍中。例如:運用與課文相關的詩詞作鋪墊,可以在開講時創(chuàng)設一種優(yōu)美的情境,最快地激發(fā)學生的心理感受。講授《鴻門宴》一文時,筆者采用了詩詞導入法來創(chuàng)設情境。首先筆者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項羽和劉邦的詩歌:
《垓下歌》(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風歌》(劉邦)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學生默讀兩首詩歌后對詩歌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從詩中不難看出項羽感嘆、無奈以及劉邦的自信與欣喜。于是筆者再接著提示:楚漢相爭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呢?《鴻門宴》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貌。
這樣看似簡單的詩詞導入,卻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chǎn)生了很強烈的閱讀文章的欲望,學生很快就融入了老師設置的情境中。這對于農(nóng)村中學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而言,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靈活處理教材內(nèi)容,激活課程資源
高中語文注重人文性與科學性,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重視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必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獨特審美價值。從而喜歡上語文課。
1、針對學生的基礎,用活教材資源
針對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生的發(fā)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實情,靈活處理教材,發(fā)揮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學習內(nèi)容的廣度和深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這是農(nóng)村中學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在《人們?nèi)绾巫鞒鰶Q策》一文的教學中,在理解們作出決策的四個原理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將這四個原理靈活地應用于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從生活中舉出實例來讓學生作出決策,并引導學生體會自己作出這樣決策的原理跟課文所述是否相符。由于文中所說的許多實例跟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如上大學的成本、考慮邊際量的原理都讓學生興趣盎然,因此學生參與度很高,討論也非常熱烈。在這樣的討論中學生加深了對這些原理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此外我們還可開辦學生喜歡的講座,舉辦學生喜愛的語文課堂活動諸如課本劇表演,詩歌朗誦,演講比賽,辯論會等,讓語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生活中。讓學生馳騁于開放的語文教學中,享受語文帶來的快樂。
農(nóng)村中學的高中生雖然學習基礎差,學習興趣不濃厚,但如果我們語文老師能夠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去設計每一節(jié)課,把課堂演繹得精彩、巧妙,誰說我們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目光與注意力呢?我們要使學生陶醉在課堂中,感受語文的魅力,不要再讓學生窒息在沉悶的紙堆里。我們要讓學生明白,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全部,要把語文學習同個人的生活體驗聯(lián)系在一起,激活沉悶、乏味的高中語文課堂。